读书声里“种春天”——“教育使者”王东军的三年高原之约

发布时间:2025-08-12 19:12  浏览量:2

时值暑假,蝉鸣声声,萧山区江南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王东军闲坐廊下,手机不时传来讯息。三年为期,一朝结果,这些日子共有两拨学生频繁向他报喜。

一批是江南初中他曾带过的初三学生,有不少孩子于今夏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另一批,则来自2000公里外的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二中——过去三年,在支教老师兼班主任王东军的陪伴下,二中“萧山班”学子以优异的成绩全员顺利升入高中,其中85%的学生即将就读当地最好的几所中学。

从教31年,深度参与浙川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工作,作为康定市优秀支教老师归来,这既是王东军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也意味着一份跨越山海的情谊有了新的开始。

情歌之乡高原之上,寓意美好的格桑花扎根大地如期绽放,那坚守的姿态,恰是杭州“教育使者”们用无悔岁月写下的生动注脚。

高原种梦想

他与学生定下三年之约

早上6点起床,7点不到走进教室,伴着晨光开启一天的教学工作;课后批改作业,直到晚上10点晚自习结束才离开;返回老城区的住所时,往往已近凌晨——这是王东军三年间在康定二中的日常。

2022年8月,新一轮浙川对口支援启动,杭州萧山结对甘孜康定,动员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康定。时年53岁的王东军主动请缨,后被分派到康定市第二中学初中部,担任2025级一班班主任。

这所学校本身就与杭州关系匪浅,它是浙江援建甘孜单体投资最大的教育类民生项目,填补了康定市城区无市属高中的空白。三年前,因为王东军和其他支教教师的到来,一班因此得名“萧山班”。

教了一辈子书,平生第一次踏上高原,摆在面前的首道难关,就是“高反”。“说话、讲课不能大声,怕呼吸不畅。爬坡快走更是吃力。”但他的不适应,在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求知欲旺盛的眼睛时,消散了大半。

“之前有人提醒过我,说孩子们不少来自牧区,平时放养惯了,不好管教,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性格直率,就像牦牛一样坚韧。”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康定是一个多文化交融的民族聚居市,王东军带领的“萧山班”也是如此,班上汉族学生才是少数。

这对语文教学来说,是个难题。王东军改革的第一步是理解学生并因材施教——“理解他们多语种的学习背景,给予更多的耐心;给他们推荐适合的书目,提升阅读量来激发对语文的兴趣。”此前,鼓励式教育在康定并不常见,虽然新建的二中教学设施齐备,但老师和家长观念比较固化,更倾向于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督促学生成长,留给孩子们的自主空间较少。“而杭州的教育理念是老师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话轻声细语、遇事倾听为先的王东军,很快得到了孩子们的信赖和喜爱。

来自甘孜州九龙县的藏族男孩马俊韬,性格冲动,遇事总想“动手解决”,但相处时王东军注意到他“有礼貌、又聪明”的闪光点。在得知小马离家远、长期住校的情况后,便主动为他做饭,拉近距离,创造如朋友般轻松沟通的氛围。短短一年里,马俊韬不仅收敛了脾气,变得理性自律,学习成绩也大幅提升。

一年半任期倏忽而过,在“萧山班”家长和孩子的集体挽留下,王东军没有犹豫,申请延期归队。他说:“这个与他们的三年之约,就是表明我的决心,让他们安心读书。我自己也还有想做的事,哪怕能多带给学生一点点改变,也算是不虚此行。”

越山海看世界

大爱传情守望格桑花开

教育从来不是师生间的单向塑造,更多的是理念与文化的碰撞交融。为了增加对多民族学生家庭情况的了解,2022年11月,趁甘孜州建州节放假的时间,王东军和几位杭州教师,毅然踏上了家访的漫漫长路。

康定二中的生源来自康定市周围18个县,近的要驱车100多公里,最远的相隔600多公里。从学校出发,他们跋山涉水,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折多山、海子山和兔耳山,途经雅江县、理塘县、稻城县,终于在凌晨时分,赶到了学生丁真曲忠在乡城县的家。

家访的成效也很明显,经过深入沟通,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更上心了,原本内向怕生的孩子也变得更加积极懂事,成绩从中等蹿升到了年级前列。“家庭对教育的影响不可估量,通过家访实践杭州家校社协同的育人机制,康定的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首次‘联结’在一起,深远的变化在不知不觉间慢慢发生。”王东军说。

教育的另一种意义在于打开心灵之窗,看见更大的世界。“课堂内外,孩子们总听我描述杭州的样子,充满好奇,不如带他们亲眼见一见。”于是,王东军又利用寒假时间,带着康定二中的学生来到杭州,开启了一场为期10天的深度研学。“他们不仅去了亚运场馆、杭二中和我的学校,更和这里的学生同吃同住,建立了跨越山海与民族的友谊。”研学结束后,他高兴地听到,不少学生萌生了来杭读书的想法。

“用三年时间,我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正是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教育扶贫并不是那么宏大的命题,落实到行动中,其实我们每个老师都能出上力,为教育均衡发展和民族团结事业做些什么。”寒来暑往,教学楼外墙上“浙川携手 山海情深”的标语闪耀如初。伴随着每一次课堂铃声的响起,教育帮扶的种子终将破土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