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快讯】2025广东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竞赛将在英德举办(四则)

发布时间:2025-08-12 19:09  浏览量:2

导读

2025广东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竞赛将在英德举办

连江口镇人大:当好群众贴心人,做好发展助推器

东华镇赴惠东县梁化镇取经梅菜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英德大洞镇人大组织各级代表深入一线献良策

2025广东茶叶加工工职业

技能竞赛将在英德举办

记者从英德市茶业行业协会获悉,2025年广东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竞赛将在英德举办

本次广东省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竞赛意义重大,核心目标在于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促进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英德市将以此次竞赛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加强茶叶产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发展

(蓝华华、张绍锦)

连江口镇人大:当好群众贴心人

做好发展助推器

近年来,连江口镇坚持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围绕补短板、强经济、美环境、惠民生,大力推动产业升级、绿美生态建设、文旅融合等各项工作走深走实。连江口镇人大代表以“田间治水、环境焕新、项目提速”为主线,积极推动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生动诠释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

田间地头察民情,旱地变身丰产田

“如今新修的水圳通到田里,我相信我的亩产能从800斤涨到1000斤!”小舍村进前组村民龚叔站在自家的稻田边,难掩喜悦。作为飞来峡水库移民村,小舍村曾因黄龙病导致砂糖桔产业崩盘,近50亩农田因水利失修沦为“望天田”。

2024年春耕备耕时节,市人大代表龚冬妹走访发现这一困境后,迅速协调镇政府水利部门,仅用3个月完成进前、牛栏街等3个村小组的陂头修复。如今,清澈的渠水滋润着这片土地,2024年水稻喜获丰收,亩产达千斤,彻底改写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示范带头”作表率,村(社区)焕新颜‌

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提升是人民群众的所盼所想,同时也是“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的“硬支撑”。每个周末,连江口圩镇、连樟村等地总能看到身着红马甲的人大代表身影。自2025年3月“初心印记风貌示范带”环境整治启动以来,镇人大组织480余人次代表参与16场集中行动,拆除违建13处、清理卫生死角103处,带动群众自发参与长效管护

“代表们带头扫街、抬垃圾,我们老百姓当然支持!”城樟社区居民李阿姨边说边加入清洁队伍。通过“网格化包干+周末攻坚”模式,连江口镇实现人居环境从“短期整治”到“长效管理”的跨越,为“绿美连江口”筑牢了生态根基

“协调小组”促落地,项目攻坚提质效

在G240国道外立面赤膊房改造因2户拒签陷入僵局时,人大代表邓先勇上门耐心劝说,采用“对比调解法”,带领2户抵触居民实地参观样板街,通过隔音测试、数据对比等方式,成功说服2户居民签约,并带动周边5户跟进,使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针对2025年20个重点项目,连江口镇人大代表将按居住地划片包干,提前介入化解矛盾。在浈阳中路某管线迁移遇阻时,人大代表陆秀群连续3天驻点调解,创新“分段施工+错峰作业”方案,既保障居民生活又缩短工期。“代表们晚上还在工地协调,我们没理由不配合!”居民黄叔的话道出了群众心声。

“从政策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到项目落地的‘最先一公里’,我们将继续当好群众贴心人。”连江口镇人大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连江口镇人大将持续聚焦民生痛点,以“绣花功夫”推动“百千万工程”向纵深发展,努力推动连江口镇打造成全清远市乃至全省“百千万工程”标杆镇。

(赖桂花)

东华镇赴惠东县梁化镇取经梅菜产业

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为破解东华镇农业产业发展瓶颈,探索特色产业助农新路径,近日,驻东华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牵头组织考察团,赴惠东县梁化镇就梅菜全产业链发展开展深度考察学习。此次跨区域取经,既是东华镇锚定乡村振兴目标的务实之举,更是拓宽产业视野、激活发展动能的关键一步。

座谈深交流 解码梅菜产业“致富经”

考察首站,东华镇考察团来到梁化镇人民政府,与驻梁化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等展开座谈交流。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干货满满。“梁化梅菜从田间地头的‘寻常菜’变成百姓口袋里的‘金疙瘩’,靠的是全链条发力、多环节增值。”梁化镇详细介绍了梁化镇梅菜产业的发展历程。

据介绍,梁化镇依托得天独厚的沙壤土、温润气候等自然条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试种梅菜,经过40余年的深耕,已形成“种植标准化、加工精细化、销售多元化”的全产业链格局,年产值突破3亿元,带动全镇70%以上农户参与其中,成为名副其实的“梅菜之乡”。

座谈会上,梁化镇农业农村办以详实的数据展示了梅菜产业的“成长密码”:从选种育苗到采收晾晒,当地制定了12项种植技术规范,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现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加工环节引入自动化清洗、脱水、腌制设备,开发出梅菜扣肉预制菜、梅菜酱、即食梅菜等20余种产品,附加值提升3-5倍;销售端则构建起“线下批发市场+线上电商平台+商超直供”的立体网络,产品远销珠三角、长三角及东南亚地区。

“梅菜种植对土地肥力要求如何?病虫害防治有哪些关键点?”“深加工环节的环保标准如何把控?”“小农户如何对接大市场?”针对东华镇考察团提出的一连串问题,梁化镇的农业农村办负责人耐心解答,从土壤改良技巧到市场风险规避,从政策扶持细节到品牌建设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实战心得”。吴基业在座谈中感慨:“梁化梅菜产业的成功,不仅在于选对了品种,更在于构建了‘从一颗菜到一条链’的发展思维,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样本。”

实地探基地 直击全产业链“硬实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座谈会后,考察团深入梁化镇梅菜种植基地与加工企业,实地感受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

在生记梅菜加工厂的千亩基地里,连片的梅菜田郁郁葱葱,叶片肥厚翠绿,农户们正忙着采收、晾晒。加工厂负责人介绍,通过推广“稻菜轮作”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改善了土壤肥力,每亩梅菜纯收入可达1000元以上。考察团成员俯下身查看梅菜生长情况,仔细询问种植周期、用工需求、收购价格等细节,并不时用手机记录关键信息。

走进良晖梅菜加工厂的生产车间,现代化流水线正有序运转:新鲜梅菜经清洗、切丝、腌制、包装等工序,变身成包装精美的产品。公司负责人指着生产线说:“我们引进了低温腌制技术,既能保留梅菜的原味,又能延长保质期,产品利润率比传统工艺提高20%。”考察团重点了解加工设备投入、生产标准认证、废水处理等情况,对“农产品+工业”的融合模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谭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则展现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全链条优势。在公司的展示厅里,琳琅满目的梅菜产品令人目不暇接,从传统腌制品到即食零食,从家庭装到酒店专供款,满足了不同消费场景需求。“我们在抖音、拼多多等平台开设了旗舰店,还和多家餐饮连锁品牌达成长期合作。”公司销售总监介绍,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公司提前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让农民“种得放心、卖得省心”。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议,考察团成员纷纷表示,梁化镇在梅菜产业发展中展现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理念,为东华镇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参考。吴文德在考察中强调:“要把梁化的好经验转化为东华的实举措,关键在于结合本地实际,找准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

谋篇绘蓝图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考察归来,东华镇第一时间召开专题研讨会,结合本地资源禀赋,深入分析种植梅菜的可行性与必然性。东华镇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与梁化镇相似度高,适合梅菜生长。从就业带动来看,梅菜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可提供季节性岗位100余个,优先吸纳脱贫户、监测户参与。东华镇有不少留守妇女和老人,要是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挣钱。更重要的是,发展梅菜产业将填补东华镇特色农产品加工的空白,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刘厚芬副镇长表示:“从短期看,可通过‘订单种植’降低风险;长期则可逐步培育本地加工企业,打造‘东华梅菜’品牌,形成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下一步,东华镇将分三步走推进梅菜产业落地:一是加快土地整合,通过村集体流转、农户自愿入股等方式,集中连片打造200亩梅菜种植示范基地;二是强化技术支撑,邀请梁化镇的种植专家前来指导,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确保种得好、产量高;三是畅通销售渠道,提前与梁化镇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对接,签订收购协议,解决“销售难”后顾之忧。

此次考察学习是东华镇发展特色产业的起点,接下来将以梅菜种植为突破口,持续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带动、农户参与”的乡村振兴新模式,让撂荒地变成“增收田”,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为东华镇乡村振兴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百姓富。东华镇正以此次考察学习为契机,将“他山之石”转化为“攻坚之策”,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扎实迈进。

(刘骏勇、成诺)

英德大洞镇人大组织

各级代表深入一线献良策

近日,英德大洞镇人大组织开展了“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集中履职月主题活动。本次活动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关键节点和民生关切,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一线,通过实地视察、现场询问、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察实情、献良策、促落实,有效激发了代表履职活力,凝聚了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代表们先后前往圩镇出入口改造现场、镇标口袋公园建设项目、市民广场规划区域、文体中心建设项目、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点以及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现场等关键项目点位。每到一处,代表们都认真听取项目负责人汇报,仔细察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安全规范落实情况,并不时就群众关心的细节问题进行现场询问。

实地视察结束后,代表们在社区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召开了专题座谈会。会上,代表们围绕视察所见所思,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提升、特色产业培育等“百千万工程”核心议题,踊跃发言,积极献策。针对视察中发现的部分路段平整度不整,来自黄沙村的人大代表黄国勇建议进一步优化出入口通道设计,提升道路硬化标准,完善交通导流标识,切实便利群众出行。

来自庙坑村的人大代表郑金水结合农贸市场视察情况,建议一方面要持续巩固“六乱”整治成果,坚决取缔占道经营;另一方面,要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季节性农产品、小商品等集中摆卖区域,明确管理规范,做到疏堵结合,既维护圩镇秩序,又方便群众生活和小商户经营。更应加强农贸市场内部精细化管理,优化摊位布局,改善通风排水,提升卫生标准和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将其打造成整洁、安全、便民的“菜篮子”工程。

座谈会上,该镇人大主席团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就代表们提出的建议进行了现场回应和初步认领,明确了办理责任和时限要求。会议强调,对于本次视察中提出的新建议,将及时梳理归类,按程序转交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办理,并纳入重点督办清单

(新清远)

英德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杨楚娴

编审:罗家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