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中国“打”了他三年终于认怂,但美国阴谋还未彻底结束…
发布时间:2025-08-12 19:20 浏览量:2
立陶宛这个小国,人口才280万,夹在波罗的海边上,本来日子过得还算平静,可从2021年起,就因为台湾代表处的事,跟中国闹得不可开交。中国直接降级外交关系,停了进口,立陶宛经济一下子就遭了重创。
三年下来,出口锐减,通胀高企,企业叫苦连天。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起初还硬扛着,可到2024年大选时,眼看民意不支持,只能低头改口,说要调整代表处名字,好跟中国缓和关系。
2021年夏天,立陶宛政府批准台湾在维尔纽斯开设代表处,用“台湾”这个名字,而不是惯常的“台北”。这在国际上算个突破,因为多数国家为了不惹中国,都避开直接用“台湾”。中国一看这事儿,立马反应激烈,认为违反了一个中国原则。
8月份,中国召回驻立陶宛大使,要求立陶宛也召回大使。11月21日,直接把外交关系降到代办级。立陶宛大使馆在北京关门,人员撤离。贸易方面,中国从12月3日起,停了所有从立陶宛进口的东西,还把立陶宛从海关系统里删掉,进口申请一律拒收。
这下子,立陶宛的出口企业傻眼了,对华贸易占他们GDP的1%左右,但影响不小,尤其是激光、生物科技和食品行业。
经济打击来得快。立陶宛对华出口在2021年底就掉头向下,2022年头几个月下降了90%。企业供应链断了,原材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德国公司大陆集团这样的外资企业,也被中国施压,警告别用立陶宛零件,不然就别想在中国做生意。
立陶宛商会警告说,如果不改善关系,德国工厂可能关门走人。通胀跟着上来,能源和食品价格涨得飞起。2022年的一项民调显示,90%的立陶宛人感受到价格上涨的影响,53%觉得政府措施完全不够。
失业率小幅上升,企业开始转向其他市场,但短期内损失巨大。欧盟也卷进来,2022年1月向世贸组织投诉中国,可这事儿拖了好几年,没啥实质进展。
瑙塞达本来是经济学家出身,2019年当选总统时,承诺平衡外交。可在2021年事件爆发后,他起初没公开反对政府决定。但到2022年1月4日,他在电台采访里直言,允许用“台湾”名字是个错误,这事儿成了影响对华关系的关键因素。
他没说要关代表处,但暗示名字问题引发了不必要的危机。这话一出,立陶宛国内分裂了。反对党叫嚷着要改善对华关系,外长兰兹贝尔吉斯则辩护说,这是支持台湾身份,不是改变对华政策。民调显示,只有13%的民众支持政府的对华立场,大多数人觉得经济代价太高。
三年下来,立陶宛经济确实滞胀了。原材料短缺,能源价格因俄乌冲突加剧,但对华贸易断裂是主要推手。企业转向欧盟和美国市场,2023年慢慢恢复,但GDP增长只有2.5%,远低于预期。失业和通胀让民众不满,街头抗议时有发生。
瑙塞达感受到压力,2023年11月,外长宣布开始跟中国谈正常化关系,试图换回大使。可中国没急着回应,保持代办级。2024年,立陶宛议会选举,社会民主党上台,新总理帕卢卡斯直言前政府在台湾代表处上的决定是严重外交失误,承诺恢复对华全面关系。
大选是转折点。2024年5月,瑙塞达寻求连任,第一轮得44%票,希莫尼特得近20%。第二轮5月26日,瑙塞达以75%大胜。他在辩论中明确说,欢迎代表处,但为了稳定对华关系,有必要改名字。引用专家评估,改名能释放正常化信号。
希莫尼特反对,说这不明智,会损害立陶宛在民主国家中的声誉,还会丢西方伙伴的面子。但选民不买账,经济压力成了焦点。瑙塞达连任后,重申要平衡外交,可实际行动慢吞吞。2024年7月开始第二任期,到现在2025年8月,对华关系还是代办级。
美国在这事儿里角色关键。从2021年起,美国公开支持立陶宛,拜登政府提供贸易援助,2022年签署出口信贷协议,帮助立陶宛企业转向美国市场。2024年9月,美立第四次战略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强调印太合作。
美国还通过北约渠道施压,2025年维尔纽斯峰会讨论印太安全。立陶宛作为北约成员,响应美国号召,增加国防开支到GDP的2.75%,买坦克和防空系统。
2025年4月,立陶宛议员说,跟中国谈判不影响代表处名字,美国援助续签,明显在维持现状。美国不想让立陶宛轻易让步,因为这牵扯到对华整体战略,台湾问题是核心。欧盟也掺和,但内部不统一,德国企业受损,倾向和解。
到2025年,立陶宛经济恢复了点,GDP增长3.2%,出口多元化。但中国制裁余波还在,供应链脆弱。2024年11月,立陶宛通过法律,禁止中国进入100千瓦以上风能和太阳能项目。
2025年1月,前外长兰兹贝尔吉斯在台北领奖,获台湾总统赖清德颁发璀璨之星勋章,表彰深化关系。4月,两名立陶宛议员被中国黑客组织APT31攻击,凸显安全风险。7月,立陶宛跟菲律宾签谅解备忘录,合作网络安全和国防,针对中国在南海的动作。
瑙塞达的转变看着像是现实逼的。三年经济打压,让他从硬扛到低头。但美国没闲着,通过援助和对话,保持立陶宛在对华阵线上的位置。新政府想修复关系,可中国不急,台湾不让步。世贸案还在拖,欧盟支持下推进,但没结果。立陶宛学到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外交得掂量经济代价。美国阴谋继续,借小国牵制中国,局势没那么快结束。
这事儿说明,小国夹在大国间,容易成棋子。立陶宛想秀独立,仗着西方支持,结果经济先崩。瑙塞达认怂了,可美国还在那儿推波助澜。未来咋样,得看谈判进展。要是代表处改名成功,对华贸易恢复,经济能喘口气。
但美国援助和北约压力在那儿摆着,立陶宛难完全脱身。中国经济胁迫有效,立陶宛成了例子,其他国家得想想值不值。阴谋没结束,美国还会找机会,立陶宛得继续走钢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