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攻坚铸忠诚|不一样的迷彩青春

发布时间:2025-08-12 19:10  浏览量:1

要持续改进作风,落实“四下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抓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

·

2025年7月底,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哈素海部分堤坝决口,汹涌的洪水向下游村镇漫灌,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武警包头支队官兵闻令而动,不畏艰难险阻,不分昼夜连续作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军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在这支抗洪队伍中,有五名大学生士兵的身影一直冲锋在抢险救援最苦最累的第一线,勇斗洪魔、逆浪而行。

上等兵赵成达毕业于东北大学。毕业季,他并未像同学们一样为了工作东奔西跑,而是毅然决然追逐梦想选择来到军营。两年的时间里,他从一名青年大学生,逐渐摸爬滚打成为一名优秀的武警战士。

“我认为青春是直面挑战、接续奋斗”赵成达说道。第一次执行抗洪抢险任务,高强度的奋战,漫天的蚊虫,苦累和伤痛,成了家常便饭,他却始终坚持着运送沙包、加固堤坝。

同为上等兵的刘淇,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今年军考中突破重围,被武警警官学院录取。在他上等兵生涯的最后时间里,毅然随队奔赴抗洪一线。这次的抗洪抢险任务对于他而言,有着更深层的意义和更别样的价值。

一提到抗洪,洪水肆虐的画面就浮现眼前。2021年河南抗洪期间,当时的刘淇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当暴雨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部队官兵迅速行动,从清晨冒雨奋战到深夜,用沙袋筑起道道防线。种种场景,给刘淇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之前还是被人民子弟兵守护的人,如今已光荣地加入了这支守护人民、捍卫家园的钢铁洪流。十余天的抗洪任务,远望茫茫河水、万亩良田,都已化作刘淇忘我战斗的源源动力。

自幼便心怀成为军人的梦想,即便顺利考上了大学,也从未停止追逐梦想的脚步。即将服役期满的耿盼恒,是兰州交通大学的一名毕业生。

人生有很多理想都可以在未来去逐步实现,但穿军装的理想却只能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去实现。每当问到他为什么要来当兵,他的回答总是那么简短有力:“当兵是我的一个执念”。接到抗洪抢险命令后,他随队奔赴抗洪一线,在即将退役的特殊时期,这次任务给他的军旅生涯留下了一个难忘的记忆。

上等兵杨世博毕业于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季,他毅然选择投身军营,将报国理想融入青春征程。两年淬炼,这名青年大学生已成长为肩扛使命的出色战士。

在抗洪抢险行动前夕,原本未被列入名单的杨世博,面对临近退伍的情况,仍义无反顾、态度坚决地要求奔赴一线。在艰苦环境和繁重任务的双重考验下,他从未退缩,烈日晒伤了皮肤,沙石磨破了手掌,他依然坚持运送沙包、铺设防水布,连续奋战、不曾停歇。杨世博表示,能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为自己的军旅生涯留下这样一个难忘的句号,一切都值得。

列兵党员卢文涛,2024年以“优秀班干部”、“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毕业生”身份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面对多家企业抛来的橄榄枝,他毅然决定:“我要去参军!”并坚定地表示:“学知识、长见识是求学追求,参军报国、守护人民是每一个年轻人应有的担当。”

入伍后首个夏天,驻地遭遇超长雨季。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哈素海退水渠双龙段堤坝告急!卢文涛随部队星夜驰援。堤坝上,他肩扛手提,抢运沙袋,军装下的肩膀磨破了皮也咬牙坚持。当暴雨雷电再度袭来,他高喊着“我是党员,我先上!”率先冲向险处。党旗下的承诺,此刻正化作他守护堤坝最坚实的力量。

同样的年纪、不同的选择。当别人在尽情享受青春年华之时,他们踩过泥泞、肩扛风雨、筑起一方百姓的希望。最美的迷彩青春,应当与祖国同在,与时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