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颤指南的“密钥”突破:从SS-CAT到SS-AFRF研究揭示参松养心维持窦律与降低复发的双重机制

发布时间:2025-08-12 20:10  浏览量:1

2025年8月9日,在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病分会第8届学术年会暨第十五届血栓防治研讨会上,《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以下简称《指南》)发布会隆重举行。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和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组织67名专家,在吸收国内外心房颤动(房颤)相关指南/共识重点内容及近年来有关房颤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1)》进行修订,以期进一步提升对房颤科学管理的水平。

此次修订将中医药干预纳入房颤全流程管理推荐方案,基于中药复方参松养心胶囊在改善房颤患者症状、减少复发等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及良好临床疗效,《指南》明确推荐其可单用或与常规西药联合用于阵发性房颤(IIa,B)以维持窦律。这一修订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提供了关键实践依据,也为全球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了中西医结合的创新范式。

《指南》更新:极具中国特色,兼具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指导意义

20多年来,我国房颤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在房颤的抗凝治疗、经导管消融房颤、经皮左心耳封堵、中医药预防、导管消融后房颤复发、房颤分级诊疗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经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提炼与升华,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南》,也是兼具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的指导性文件。

在指南发布会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对指南更新要点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解读。

首先,该指南充分体现了近五年国内外理论与实践成果,贯穿了从一级预防到房颤科学救治的全程管理理念,倡导多学科联动、不同等级医院联动的“共管”综合理念,以及个性化与共性化的管理策略。其次,指南从分级诊疗、房颤中心建设、基层卫生单元管理模式、患者自我管理、多学科团队管理以及动态管理等层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极具中国特色的房颤管理模式。第三,指南针对合并症和危险因素的管理、预防卒中和血栓栓塞、节律控制、心室率控制、急性房颤的治疗、起搏治疗以及特殊房颤患者的管理都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建议。尤其是在心室率的控制中,指南给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明确推荐:对于阵发性房颤,可单独使用中药如参松养心胶囊维持窦性心律,也可与传统AAD联合使用。

参松养心获《指南》推荐:用于维持窦律和降低消融术后房颤复发

长期以来,房颤治疗的两大核心目标——维持窦律降低复发,面临着药物安全性差、疗效有限的困境。而此次指南基于SS-CAT(阵发性房颤)和SS-AFRF(持续性房颤术后)两项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RCT),首次推荐参松养心胶囊,为房颤治疗提供了“窦律维持+复发预防”的双重作用路径。

维持阵发性房颤窦律的“重要密钥”

参松养心胶囊是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治疗心律失常的创新药物,它通过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调节离子通道、改善窦房结和心脏传导功能、调节炎症因子、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减少心肌纤维化、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率变异性等多种机制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新春教授牵头,11家医院共同参与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临床研究(SS-CAT),共纳入349例18~75岁阵发性房颤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普罗帕酮、参松养心胶囊+普罗帕酮模拟剂(参松养心组)和普罗帕酮+参松养心胶囊模拟剂(普罗帕酮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周时,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与普罗帕酮相当,总有效率分别为62.3%和58.6%;改善症状优于普罗帕酮,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阻断持续性房颤复发的“核心密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鹤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的“参松养心胶囊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SS-AFRF)发表于顶级期刊《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该研究在中国24个省/直辖市的66家医院开展,共纳入920例首次射频消融术后的持续性房颤(PerAF)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参松养心组(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和安慰剂组。随访观察时间为1年。研究主要终点为在空白期后,持续≥30s的复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首次记录到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时间、房颤负荷(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中所有房颤发作的累积持续时间)、电复律率、卒中/系统性栓塞事件的发生率、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1年随访时,与安慰剂组相比,参松养心组提高了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85.5% vs. 77.7%,P=0.001),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率7.8%,降低复发风险达40.0%(HR=0.6,95%CI:0.4-0.8)。在次要终点结果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参松养心组显著降低消融术后3个月和6个月房颤负荷,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取得躯体和精神评分的双重获益。同时,参松养心组有效延缓了消融术后首次复发房颤/房扑的时间。此外,两组在安全性方面无显著差异。

SS-AFRF研究成功破解了射频消融术后复发这一全球难题,证实参松养心可以显著降低1年复发风险40%,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该研究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并入选202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心律失常领域10项研究,为房颤治疗提供了新范式。

深度探索中医药循证医学,迈向国际医疗体系新征程

基于参松养心胶囊丰富的临床应用数据和充足的循证证据,建议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其标准化应用方案:4粒/次,每日3次,应用于房颤的管理以及射频消融术后长期管理,建议持续使用1年。参松养心胶囊不仅将重塑房颤综合治疗格局,更有望推动WHO《国际疾病分类》(ICD)纳入中医药房颤治疗方案,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循证体系的历史性对接。未来,还需持续探索中医药在多离子通道和非离子通道调控方面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其治疗房颤的科学内涵,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提供可复制的研究范式,对推动中西医融合创新、造福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产生更多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