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回望|“大水,咱八路军的骨头,比钢硬!”
发布时间:2025-08-12 20:17 浏览量:2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铭记历史,方能砥砺前行。在一张张图片和一件件文物的追忆中,在抗战老兵及其亲属后代的讲述里,一同回望抗战烽火,激发奋进力量。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团结报团结网推出“烽火回望”栏目,敬请关注。
抗战老兵刘汉水荣获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照片中的这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就是我的爷爷、抗战老兵刘汉水口中“比命还金贵的宝贝”。20年前,爷爷还健在时,总把这枚军功章擦得锃亮。那时的我还小,经常围在爷爷身边,让他给我讲当年打鬼子的故事。
抗战老兵刘汉水
记得有一天,爷爷又在老藤椅上打盹了,阳光透过纱窗在他膝头织出斑驳的网。“爷爷,”我轻轻戳戳他手背,“老师让写《我的爷爷》,您给我讲讲当年打鬼子的故事呗?”
爷爷的眼皮动了动,摸了摸左腿上那道蜈蚣似的疤。风掠过廊下的竹帘,蝉鸣突然哑了,他本浑浊的眼睛里像落了两颗星星,顿时有神了:“想听?那爷爷给你絮叨絮叨。几十年前的事儿,跟刚发生似的。”
“我本名叫刘大水,生于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赵海村。因我爹大字不识,听算命先生说我五行缺水,心想水猛点好养活,所以就取了这名。初时觉着‘大水、大水’叫来拗口,但慢慢叫着叫着也就无所谓了,我心想,比起隔壁(聊城市阳谷县)石堂村的郭石头,这名字总要来得有气势些。”爷爷笑了,皱纹里泛着暖,“后来改了名字,但是这名字改得可有讲究了。”
爷爷留下悬念,接着对我讲:“那是1938年秋的一天,我正站在阳谷县狮子楼老槐树下,你奶奶——也就是我媳妇,抱着蓝布包袱跑过来,辫梢红头绳被风刮得直颤,后面跟着八路军的战士,她扛着枪冲我笑:‘刘大水同志,(八路军129师)津浦支队接你去抗日!’”
“一听这,我就想起昨夜郭石头在窗下嘟囔:‘鬼子占了济南,要打聊城。范筑先将军(时任鲁西北抗日游击总司令部司令)带兵抗日,津浦支队支队长孙继先在招青年参战,你脑子灵光,别窝在田里。’”爷爷的声音低下来,“你奶奶当时是游击队员,她把包袱塞到我怀里,里面装着红薯干,混着玉米面的香,按着我手背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你是汉家儿郎,守好咱这方土。’”
就这样,我的爷爷成了一名八路军战士,跟着津浦支队往聊城走。到达聊城后,包括爷爷在内的抗战军民在范筑先的带领下,奋不顾身、英勇战斗。在聊城保卫战中,面对兵力悬殊、装备落后的困境,范筑先与700余名守城将士顽强坚守两天,爷爷也在本次战斗中不幸负伤。
“1938年11月14日天刚亮,我跟班长爬上聊城古城墙。东边地平线腾起烟尘——几十辆日军装甲车,炮口对准城楼。班长塞给我子弹袋,对我说:‘省着点,鬼子冲到三十米再打,拼光也得让鬼子知道,中国地不是好占的!’”爷爷回忆说,“第二日天蒙蒙亮,南门也来了敌人。我们趴在城垛后,看鬼子端着三八大盖往上冲。‘五十米,四十米……’我心里数着,‘三十米!’扣动扳机,一个鬼子的钢盔‘当啷’飞出去。另一个战士的枪也响了,小鬼子像割倒的稻草人似的栽下去。”
“突然,一个鬼子踩着云梯爬上来,刺刀尖离我胸口半尺。我抄起刺刀就捅,拼了命的劲儿,刀尖扎进他胸膛。可他的刺刀也捅进我左腿,疼得我眼前发黑。我咬着牙把刀往上一送,把他推下城楼。等缓过神儿来,伤口疼得直抽抽,可心里头热乎——这是我为咱中国人第一次流血!”爷爷接着对我讲述,“‘大水!小心!’班长吼得炸耳朵。我一扭头,又一个鬼子端着刺刀爬上来,刀尖都快划到我的脖颈。我一滚,枪托砸在他膝盖上,他号叫着摔下去。班长扑过来补了一刀,血珠溅在城砖上。”
“那日下午约莫3点,弹药打光了。我们扔石头、抡大刀、用牙咬。城墙上到处血迹斑斑,像油漆一样盖了一层又一层。”爷爷喉结动了动,“班长喊:‘大水,城破了,新兵快走!老兵顶上!范将军说突围!’我这才看见,范将军站在城楼上,身边就剩警卫员。他腿上全是血,还喊:‘同志们,跟我冲!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据爷爷讲述,敌机嗡嗡地转着扫射,范将军晃了晃,身子没倒。班长拽着爷爷就往下跑,并喊着:“去旗杆集合!”随后,爷爷跟随部队突围,突围时班长攥着爷爷的手说:“大水,咱八路军的骨头,比钢硬!”
聊城保卫战中,包括范筑先在内的700余名守城将士壮烈牺牲。“后来爷爷所在的队伍要开拔去泰安宁阳,路过聊城古城墙时,看到古城墙下堆着厚厚的新土——那是乡亲们偷偷将烈士掩埋的地方。我在赵海村跟你奶奶告了别,她说要留在阳谷县组织妇女武工队。”爷爷动情地说,“我掏出怀里的红头绳给她系辫梢,她告诉我:‘范将军说过,聊城的土埋得住尸骨,埋不住战斗的心。我不恨你走,打鬼子比啥都值!’”
“再后来,我改了名,叫刘汉水。”爷爷坚定地说:“‘汉’寓意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面对国家和民族危机,范将军、孙队长、你奶奶……我们誓死保卫国家。”爷爷拍了拍我手背:“咱们是中华儿女,要是哪天外敌再来,你得记着——这骨头,得跟我们当年一样硬。”我摸着爷爷腿上的旧疤,突然觉得那道疤痕才是爷爷随身“佩戴”的军功章。
20年过去了,斯人已去,但是爷爷的精神都始终激励着我们,我们要继承老一辈人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精神,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团结报2025年8月12日四版
作者 _ 刘天宇
本期编辑 _ 吴姝静 赵昕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