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不流失 有家更有为——我省多举措破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三难”
发布时间:2025-08-12 20:17 浏览量:2
“德兰同志在我们支部的学习一次没落下,会上发言也很积极……”近日,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清水乡下滩村党支部联络员在电话中向贵阳市清镇市王庄乡岩头村党支部反馈流动党员学习情况。
王庄乡岩头村流动党员刘德兰在青海省务工期间,主动融入流入地党支部学习,凭借积极表现成为当地党员交口称赞的“学习榜样”。
督促流动党员参与流入地组织生活,这是王庄乡抓实流动党员学习“不断线、不掉队”的关键举措之一。
流动党员就像风筝,无论飞得多高、飘得多远,党组织这根线必须牵得紧、拉得稳。
针对农村流动党员分布散、集中难、指导弱等现实问题,王庄乡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创新构建“线上云端学、流入地就近学、结对督促学”的“三学”模式,建立动态数据库,精准掌握党员动向,与流入地党组织签订《双向共管协议》,切实保障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离乡不离党”。
“学习有清单,在外地有组织,通过精准指导、丰富形式,真正让每一位流动党员学习不缺课。”王庄乡党委委员杨梅说。
随着党员流动的数量持续增长、范围不断扩大,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与作用发挥,已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为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颐和物业党群服务站为新入职流动党员出具流动党员报到函。
去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做好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出部署。我省各地聚焦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作用难发挥等问题,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引导流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提升流动党员归属感、使命感、获得感,为流动党员寻回那一份独有的“乡愁”,让流动党员离乡不忘乡。
“小费,这周的乡村振兴学习重点我标好了,有空视频聊!”六盘水市钟山区汪家寨镇艺奇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维相像往常一样,给远在浙江义乌的流动党员费家杰发送学习提醒。作为流动党员“专属联络员”,这样的日常联络已成刘维相几个月来的“固定动作”。
在广州务工的流动党员张芙蓉近日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打开一看,有党徽、党章、书、党员联系卡和一封信。”跨越千里的“红色包裹”是长顺县委组织部对在外流动党员的关心与关怀。
安顺市黄果树旅游区依托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建立常态化摸排、结对包保制度。
如何做好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各地实践表明,重在立足实际,落实学习便捷化、管理精准化、互动常态化。
每一名流动党员都是一面流动的旗帜。要让流动党员真正“流而有为”,关键在于打破“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困境,引导流动党员积极干事创业,发挥“两地起作用”的特殊纽带作用。
“我虽有残疾,但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党组织以及周边父老乡亲的支持与帮助,我们决定返乡办水厂的初心就是帮助乡亲,回馈社会。”遵义市播州区鸭溪镇乐理村党员、贵州中正山泉水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进说。
流动党员长期在外工作,见多识广,思路开阔。对于有一技之长、一定经济基础的流动党员,播州区利用节假日举办回乡流动党员座谈会,鼓励其回乡就业创业,同时提供回乡流动党员职业培训、就业岗位推荐等服务,让流动党员“回得来”“留得住”。
选择继续在外打拼,组织将温暖送到身边。黔南州罗甸县在流动党员分布较集中的9个城市设立“劳务协作 ”流动党员党支部,选派30余名干部驻点各劳务协作站,主动对接驻地人社部门和企业,全面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切实为劳动力外出就业提供跨区域精准暖心就业服务。
端午节开展慰问,解决就医等难题8个;联合人社部门开展技能培训,引导2名党员返乡创办合作社,带动30人就业……今年以来,六盘水市钟山区坚持“管理即服务”理念,一方面致力于解决流动党员急难愁盼,一方面让流动党员在感受组织温暖的同时积极干事创业。
“流而有家、流而有为,是一场‘双向奔赴’。下步,将切实压实组织责任,精准推进流动党员摸排管理、教育引导、作用发挥等工作,让每一名流动党员成为一面飘扬的‘流动红旗’。”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姝
编辑 孙蕙
二审 张齐
三审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