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社区茉莉飘香 经典民歌“声”入人心
发布时间:2025-08-12 20:44 浏览量:1
悠扬的《茉莉花》旋律,近日在孔庙社区活动中心再次响起,但这一次,它伴随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和深厚的历史底蕴。7月25日,“青禾传韵”宣讲团队在此成功举办《茉莉花唱红全中国,唱响全世界》主题宣讲活动,以创新的形式与暖心的细节,为社区居民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经典民歌焕发新的生命力。
为呈现一场既严谨又亲切的文化盛宴,团队提前一个月便投入精心筹备。资料组成员埋首故纸堆,查阅《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何仿音乐生涯回忆录》等权威文献,更奔赴地方文化馆挖掘一手资料。团队通过不懈努力,联系到何仿先生的学生,获取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创作细节——例如1942年,年轻的何仿在江苏六合采风时,如何慧眼识珠,从当地艺人传唱的《鲜花调》中捕捉到那抹日后惊艳世界的“茉莉花”旋律雏形;1957年他重新编曲时,又将原词中带有时代局限的“奴是茉莉花”,匠心独运地改为清新雅致、更具普适性的“好一朵茉莉花”,从而完成了一首地方小调到国家文化名片的华丽蝶变。
团队并未止步于内容的深度挖掘,而是将人文关怀融入现场细节。考虑到社区老年听众较多,他们提前三天进行实地对接,精心调试音响,将座椅间距加宽至80厘米以确保通行便利,并特别印制了“放大镜版”歌词单页。这些细致入微的考量,赢得了社区工作人员的高度认可。
图为实践组员在介绍宣讲内容 潘杰供图
宣讲当日,主讲人巧妙地将孔庙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茉莉花》的传播传奇相联结:“孔庙,矗立着中华文脉的丰碑;而《茉莉花》,则是一位会唱歌的文化使者,将东方的芬芳播撒寰宇。”这一充满诗意的开场,瞬间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图为实践组员在宣讲 潘杰供图
在讲述何仿先生的艺术人生时,团队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时光对话”环节。一名成员化身青年何仿,生动再现其身背小提琴、不辞辛劳行走于乡野田间记录民歌的身影;另一成员则以当代视角深情解读其初心:“烽火岁月里,何仿先生忧虑的不是个人声名,而是那些散落民间的珍贵曲调随时光湮灭。‘民歌是老百姓的心里话,丢了就找不回来了’——正是这份执着的文化守护,让《茉莉花》在七十载春秋后依然能叩响世界的心扉。”饱含深情的演绎令现场许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居民热泪盈眶,一位阿姨感慨道:“以前只觉得这歌好听,现在才懂得,有这么多人用一生在守护它!”
此次宣讲成效斐然,远超预期。活动结束后,社区反馈的居民留言情真意切:“天天哼的歌,原来藏着这么深的故事,下次还要来听!”“何仿先生一辈子专注一件事的精神,太让人敬佩了!”更令人欣喜的是,数位音乐爱好者深受触动,主动询问能否加入团队后续的文化沙龙,希望更深入地探索民歌艺术——这生动印证了,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化传播,才能真正点燃民众内心参与和传承的热情。
图为实践组员的合影 潘杰供图
孔庙社区的茉莉花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宣讲,更是一次深刻的实践启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绝非简单的“知识搬运”,而应如《茉莉花》的改编历程——坚守其文化内核的精髓,同时以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方式创新表达,使之在新时代的土壤中“落地生根”,焕发永恒魅。“青禾传韵”团队表示,将以此为契机,不断锤炼能力,深挖文化富矿,讲好更多中国故事,在文化传播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通讯员:陈嘉
“青禾铁韵·星火传承”社会实践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