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抓尾】凤羽街道交向社区:“三个强化”实现后进“破茧蝶变”

发布时间:2025-08-12 20:12  浏览量:2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向左滑动

· 开栏语 ·

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三都县坚持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深入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着力推进全县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即日起,“水乡党建”微信公众号开设“排队抓尾”专栏,集中展示全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做法成效,持续营造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的浓厚氛围。请持续关注我们!

2024年三都县凤羽街道交向社区党总支在“排队抓尾”中,被纳入后进党组织进行整顿,通过强化理论武装、转作风淳民风、办好民生实事等措施靶向施策,经过1年时间社区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在2025年3月份“排队抓尾”和年度考核中,排名由末位第9跃升为第1,获评考核“优秀”等次、“争比进位”突出村,实现从后进到先进的蝶变。

强化理论武装,由“思想涣散”转向“凝心聚力”。把抓学习转思想作为整顿的“先手棋”,推动党员干部实现从“被动学”到“主动用”的思想蜕变,凝聚共识。一是以理论学习铸魂。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纪律建设重要论述,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工作例会等内容,实现工作推进到哪里,理论学习就跟进到哪里,实现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全年开展党员大会学习8次、支委会学习16次,工作例会学习44次。二是以研讨交流增智。在严格落实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常态化专题研讨,要求每名社区干部结合自身工作谈体会、讲案例,达到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效果。全年开展专题研讨5次,20名干部围绕党建、基层治理、安全生产、基础设施等内容作交流分享,有效促进党员干部围绕社区治理难题深入思考。三是以学用转化促干。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针对群众缺乏社交活动、归属感不强等问题,通过研讨形成“传统节日+”活动方案,先后组织端节、春节、端午节以及各类文化节活动7场次,吸引超80%的社区居民参与,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

强化干部提质,由“能力不足”转向“本领过硬”。聚焦能力短板,通过业务培训、实战学习、储备人才,提升社区干部队伍质效。一是业务培训强基础。组织社区“两委”和驻村干部参加省、州、县各级专题培训,全面学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先进管理经验和乡村振兴实施路径,全年累计培训53人次,有效拓宽干部工作思路,掌握必备知识。二是实战拉练强能力。通过实地考察乡村振兴示范社区、参与案例分析、选派到街道跟岗学习等方式,重点学习产业发展、社区治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实践经验。组织参加街道“擂台比武”2次,以赛促学提升实战能力。三是人才储备强支撑。注重后备力量培养,推荐7名社区后备干部参加全县业务培训,系统提升党建、治理等专业能力,构建“老带新、传帮带”人才培养机制,为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强化管理服务,由“群众不满”转向“交口称赞”。坚持民生需求导向,推动社区服务从“被动接单”向“主动解难”转变,群众满意度得到提升。一是优化治安环境。建立“网格化+常态化”排查机制,组织社区“两委”干部、驻村干部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排查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6处。推行便民服务卡,针对不同群体精准做好防溺水、交通消防、反诈等安全知识宣传,同时以社区广、微信群等方式推送安全警示案例25起,强化社区居民安全意识,全年实现重大安全事故“零发生”。二是深化关爱服务。通过节日慰问、精准帮扶、助学圆梦多种方式深化群众服务。组织党员干部与群众端午节共同包制“暖心粽”慰问留守儿童及留守老人67户,结合“七一”走访慰问困难党员4人。积极整合资源,主动对接帮扶单位黔南州人民医院党委争取14000元,联动县关工委筹措爱心资金5200元,为27名新录取大学生送上爱心助学金。三是完善基础设施。聚焦移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大社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力度,2024年来完成移民安置房23栋65个单元楼顶防水改造,地下排污管网疏通改造和维护1981米,清理化粪池5个,维修粉刷楼道墙体1500平方米,更换楼道路灯923个,安装边坡防护栏250米。更新维修公共设施,并新建篮球场,升级改造儿童之家和养老服务站。通过系列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实现“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转变,移民搬迁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