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美术评论人才培训》项目课程纪实 | 黄宗贤:创新当代中国美术评论话语之思

发布时间:2025-08-12 20:46  浏览量:3

讲座现场

8月2日上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学术院长、教授黄宗贤为学员带来题为“创新当代中国美术评论话语之思”的专题讲座。

授课老师与学员合影

讲座现场

讲座以当代中国美术评论话语体系建构为主线,通过美术评论话语体系的批评之道、历史之脉、实践之维、艺术之镜、理论之思、创新之径等六个层面展开。黄宗贤从艺术的方位与价值、美术评论的对象与方法两个方面探讨当代美术评论的“批评之道”,认为美术评论表述范式的当代转换是美术评论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价值导向。在“历史之脉”“实践之维”“艺术之镜”三个层面,黄宗贤通过对历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入选作品题材内容、艺术风格、表现技法等方面的分析,提出当代中国美术评论话语体系应当具备关注现实的艺术视野、面向大众的理论底色、秉持互鉴的理论态度等基本品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奖作品中体现出的“时代意向多维呈现”“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进阶”“工笔画依然高亢,写意画抗压前行”等面貌与特色。在美术评论话语体系的理论层面,黄宗贤阐述了美术评论话语体系的层次与结构关系,认为美术评论应当在传承文脉的基础上,以中国场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社会现实,契合社会发展需求,明确价值导向,强化主体思维,构建自主的融理论概念、理论范畴、理论话语、理论标准为一体的有机的知识系统和评论话语体系。

学员提问与分享现场

讲座的最后,黄宗贤突出说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当代中国美术创作核心理念,由此总结中国当代美术评论话语建构中需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三大属性,并以此勉励学员们关注现实、深入生活、走向实践,从而写作出符合时代特征的中国当代美术评论。

摄影 | 刘科瑶制作 | 殷 铄、刘根源校对 | 安亚静初审 | 殷 铄复审 | 马子雷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