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位投资人抢哪吒汽车资产?哪吒汽车资产为啥被抢?
发布时间:2025-08-12 21:01 浏览量:2
最近汽车圈出了个挺魔幻的事儿: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都进入破产重整了,反倒有 48 位投资人抢着要它的资产。这事儿靠谱吗?到底咋回事?为啥一家快倒下的公司,资产还成了香饽饽?今天就用大白话把来龙去脉唠清楚。
先给个准信:哪吒汽车资产遭抢购,千真万确。
根据管理人披露的信息,合众新能源从 2025 年 7 月启动破产重整以来,已经有 48 位意向投资人报名参与资产重整。这数字放行业里看,简直是 "现象级"—— 近年同类破产车企里,能吸引这么多资本盯着的,几乎没见过。目前这事还在预报名阶段,最后谁能拿下,得等司法程序敲定,但这么多投资人挤破头想进来,足以说明这事儿假不了。
曾经的哪吒,在造车新势力里也算匹黑马。2022 年那会儿,一年能交 15 万辆车,在新势力销量榜上前几名常能看到它。可谁能想到,短短两年就跌得这么惨:2024 年销量直接腰斩,只剩 6.45 万辆,同比下滑了 49.37%;到 2025 年初,每个月就卖几百辆,几乎等于停摆。
跟着来的就是一堆糟心事:2024 年 10 月开始,大规模裁员、工厂停工的消息就没断过,还欠了供应商一大笔钱。新任 CEO 方运舟更惨,好几次被限制高消费,出门坐不了高铁、住不了星级酒店,成了业内的尴尬谈资。2025 年 6 月,浙江嘉兴中院正式受理了它的破产重整案,相当于给这家公司的危机按下了 "司法处理" 的按钮。
现在的情况是:管理人想通过重整,把哪吒的资产盘活,尽量还上欠的钱。截至 2025 年 5 月,合众新能源的资产里,有厂房设备、专利商标这些 "硬家伙",也有别人欠它的钱;但欠别人的钱更多,光应付账款就有 47.3 亿元。这 48 位投资人,就是冲着这些资产来的。
第一个原因,是它手里攥着 "稀缺门票"。
哪吒汽车有两个硬资质:发改委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和工信部的准入资质。这俩东西,2023 年之后国家就收紧审批了,新玩家想拿几乎难如登天。对资本来说,与其花几年时间申请,不如直接买现成的 —— 哪吒的资质一到手,就能立马开工造车,这可是省了大事。
再加上它的产能基础:在浙江桐乡、江西宜春有两个工厂,加起来一年能产 30 万辆车,还有 350 亩工业用地、现成的生产线和实验设备。这些东西要是从零建,没几十亿下不来,现在通过重整接手,等于捡了个现成的 "造车基地"。
第二个原因,是它在下沉市场攒了点 "老底子"。
哪吒在全国有 300 多家经销商门店,70% 都开在三四线城市和县城。这些地方新能源汽车还不算多,哪吒早早就占了坑。对想往下沉市场扩张的资本来说,这些门店和客户资源,直接就能用,省了自己铺渠道的功夫。
还有 "哪吒汽车" 这个商标和它的软件专利。新入局的玩家要是接手,不用从头起名字、搞研发,直接用现成的,能少走不少弯路。
第三个原因,是新能源赛道还热,资本想 "抄底捡漏"。
虽然哪吒自己没经营好,但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在增长。资本都想在这个赛道里分杯羹,而通过重整哪吒,能以低于市场价的成本拿到生产能力和渠道,相当于 "花小钱办大事"。这 48 位投资人里,不少是传统车企想扩新能源业务,或者跨界资本想入场,哪吒的资产刚好成了他们的 "快速上车票"。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也没那么简单。哪吒这几年亏得可不是小数目,三年累计净亏损超 183 亿元,就像个 "财务黑洞";而且能不能把这些资产盘活、让公司重新运转起来,还是个未知数。
现在招募投资人的截止日期是 2025 年 9 月 8 日,最后谁能接手、怎么重整,得债权人同意、法院点头才行。
有人说,这就像 "买二手房":房子本身地段好、装修现成,但前房主欠了一堆债,接手后能不能住得踏实,还得看怎么处理烂摊子。哪吒的资产再香,也得有本事填好它挖下的坑。
说到底,48 位投资人抢的不是 "哪吒汽车" 这个品牌的过去,而是它手里那些能让新玩家快速上车的 "硬通货"。至于哪吒能不能借这次重整重生,现在还真说不准 —— 毕竟,资本抢资产容易,让一家倒下的公司重新站起来,难多了。
就像老话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骆驼能不能再跑起来,还得看牵骆驼的人有没有真本事。哪吒的故事,还没到结局呢。#一股清流留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