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东极岛》背后真实的历史:“里斯本丸”号沉没事件

发布时间:2025-08-12 21:19  浏览量:2

电影《东极岛》

“在人类命运的深海中,每一份善意都是照亮黑暗的星光。”

1942年10月2日,一艘满载英军战俘的日军运输船“里斯本丸”号在舟山群岛附近海域缓缓沉没。这场沉船灾难死亡人数超过泰坦尼克号的一半,却鲜有人知。电影《东极岛》近日上映,电影以“里斯本丸”号事件为蓝本,重现了那段独特的历史。

“里斯本丸”号沉没事件

太平洋战火中的“移动牢笼”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在东南亚一路狂飙,中国香港、新加坡等英军据点相继沦陷,数万名盟军士兵沦为战俘。对资源匮乏的日本来说,这些战俘成了 “移动的劳动力”—— 他们被像牲口一样塞进运输船,送往日本本土的矿山、工厂做苦力。

英军战俘

此时,日军的“南进”国策早已把战争机器拧到极致。他们在东南亚掠夺资源、强征劳力,连战俘都成了“以战养战”的工具 —— 他们驱使6万盟军战俘和20万平民去修筑泰缅“死亡铁路”时,把菲律宾美军战俘丢给三菱公司当矿工。里斯本丸号的航行,也是这场野蛮掠夺中的一环。

修建泰缅“死亡铁路”的英法战俘和平民

1942年9月27日,刚刚在香港修好的“里斯本丸号”出发了。这艘灰色的货轮上挤着1816名英军战俘,还有756名日军官兵和1676吨物资。战俘们被塞进昏暗的底舱,每天只有两次喝水机会,厕所由日军军官严格管控。出发前两天,传染病开始盛行,有人因疑似感染白喉被直接送回集中营,没人知道他们的结局。

沉船时刻:日军钉死船舱,向逃生者扫射

10月1日清晨,美国潜艇“石斑鱼号”的鱼雷击中了“里斯本丸”号,螺旋桨和舵机被毁,船只开始下沉。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日军的反应令人发指——他们先将日本兵转移到救援舰上,然后无视《日内瓦公约》,命令士兵用钉子将关押战俘的三个底舱舱板全部钉死,甚至蒙上防水布,意图让战俘全部淹死,以掩盖罪行。

沉没中的里斯本丸

底舱里,英军战俘在浑浊的空气里挣扎,军官们抗议要求打开一块舱板透气,换来的只有日军的沉默。10月2日上午,当海水漫进第3船舱,战俘们在斯图尔特上校指挥下砸开第2船舱的舱口,众多战俘从舱口露出,漂浮海面。

《东极岛》剧照

此时,东极岛的渔民们正在附近海域捕鱼。看到海面上漂浮的人影,30艘青浜岛渔船、16艘庙子湖岛渔船立刻冲向出事海域。他们驾着小小的舢板,在日军的扫射中穿梭,把一个个战俘拉上船。总计救出384名战俘,救回来的战俘被分散到各个渔民家中照料,渔民们这才知道,这些人都是抗日盟军。

《东极岛》剧照

当时由于战时封锁,渔民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难,但他们仍拿出平日里省吃俭用的粮食和衣服,给战俘们充饥、御寒,还有人把舍不得吃的鸡蛋、豆干拿出来待客。

第二天清晨,日军的5艘军舰便已包围了庙子湖岛和青浜岛。日军在附近海域投下炸弹以示恐吓,随后,200多名全副武装的日本兵登岛,他们殴打渔民,挨家挨户地搜捕英军战俘。

《东极岛》剧照

即使这样,渔民唐如良等人冒着生命危险,将三名英国战俘藏匿于山洞中,成功躲避了日军的搜捕。最终,这三人通过地下抗日组织的帮助,辗转抵达重庆,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里斯本丸”战俘在日本集中营干苦力

这3名战俘分别是英国海军中尉法伦斯、外交官詹姆斯顿,以及商人伊文斯。他们在重庆期间,通过广公布了里斯本丸沉没的真相,揭露日军的丑恶罪行。

在这场惨剧中,中国渔民用最朴素的善意,对抗了战争的邪恶。正如退役英军军官费恩祺(Major Brian Finch)在致谢信中所说:“舟山渔民全都是出于自发的,抱着一颗善良的心,不分国籍和种族,在日本军队的枪林弹雨下把危难中的军人拯救出来,这行为令人由衷感激、敬佩及难忘。”

当《东极岛》的镜头重现这段尘封往事时,我们看到的不只是384个获救的数字,更是战火中永不沉没的文明底线——善与恶的殊死搏斗,永远在人性深渊的边缘上演。

事件发生于2025-08-08 浙江省,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