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场滚出“新饭碗”,榕江“村超+”带火万人就业

发布时间:2025-08-12 21:16  浏览量:2

8月的贵州榕江,随着2025年“村超”全国赛总决赛的火热开赛,这片土地再次沸腾。而比场上竞技更令人振奋的,是赛事之外为当地群众铺就的宽阔就业增收大道。榕江县紧抓“超经济”带来的巨大流量,以创新性的“村超+”模式为支点,成功将赛事汇聚的澎湃人气转化为扎根乡土的发展动能,撬动万千群众稳稳端上“新饭碗”,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贵州“村超”足球赛场外,餐饮摊位坐满了食客。

每当夜幕降临,“村超就业创业一条街”便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免费摊位上,榕江卷粉、杨梅汤、牛瘪火锅等特色美食香气四溢,吸引着八方来客。

“以前在外打工,现在家门口摆摊,收入翻倍还能照顾娃!”来自车民街道富民社区的摊主杨大姐笑容满面,这正是“舌尖上就业”的鲜活写照;为了保障这份人间烟火气,县人社、市监和综合执法等部门单位联动开展“夜经济志愿服务行动”。

赛事效应还引爆了住宿业,全县床位数从5958个激增至1.1万个,“看村超+游村寨+住民宿”的精品旅游路线,让三宝侗寨等瑰宝焕发新生,将观赛人潮转化为持续涌动的消费力与就业源。自“村超”启动以来,1500余个摊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179家新餐饮主体扎根乡土,更吸引了超过2000名游子返乡创业就业。

贵州“村超”足球赛场外的夜市摊位。杨文舒摄

“手机是新农具,直是新农活”的理念在榕江沃土上生根开花。依托“村超”热度打造的“贵州村超乡村主播”劳务品牌应运而生,培训课堂开进村寨,线上线下送技上门,批量孵化出懂技术、会营销的“新农人”。

古州镇丰乐社区的熊竹青便是其中的翘楚,她通过抖音账号“村超西瓜妹”,将本地“超”文化和特色农产品送入千万粉丝视野,成为月销百万的带货达人,“村村有网红、寨寨有主播”的景象正加速形成。

熊竹青正在通过直播向网友展示本地百香果。

自“村超”开赛以来,500余场主播培训覆盖4万人次,直接带动万人就业创业。仅2024年,当地就新增新媒体账号破万个,举办50余场带货大赛,撬动网络零售额超2亿元,实现了品牌塑造、产业兴旺与百姓增收的同频共振。

凌晨时分,当最后一批球迷从榕江县城北新区足球场散去,网约车司机杨秀杰的订单提示音仍在不断响起。

“‘村超’赛季的周末,我一天能跑40多单,月收入从4000元冲到8000多元!”这位曾经的东莞电子厂工人,如今在家门口实现了收入翻番。

榕江县易搬零工市场举办2025年“百日千万专项”招聘会活动现场。

面对“村超”催生的网约车、外卖配送等灵活就业新形态,榕江县创新服务模式,为端上“新饭碗”的劳动者护航,“村超就业创业服务站”广泛设立,创新的补充工伤保险和升级的“1+N”零工市场服务精准对接需求。针对新业态特点,AI智能等新技能培训也火热开展,权益保障路径也在同步探索,依托县综治中心推行的“人社+”多元矛盾化解机制,为灵活就业者撑起了权益“保护伞”。

榕江县城里的夜市街。

自“村超”点燃梦想以来,2200余个新形态岗位被激活,4000余人实现家门口增收,816名外出务工人员踏上归途,4527人次返乡创业政策咨询饱含希望,贵州“村超”正以“村超+”模式撬动就业增长、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通讯员 袁仁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运镇

编辑 欧阳章杰

二审 陈丹

三审 周灿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