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写好作文,先学会说真话
发布时间:2025-08-12 23:22 浏览量:1
人是很容易写空话的人。越是在重要的时刻,比如考场,比如比赛,比如“证明自己”的时候,就越容易脱离真实。
这不是写作的问题,是人性的问题。
我们害怕得不到认可,于是说出的话总是往“正确”靠;我们担心和别人不一样,于是努力挤进“主流”表达;我们知道评分标准,于是一边想取悦,一边憋着不敢说实话。
然后,一篇“得体”的作文诞生了:主题积极、词句华美、结构清晰、立意正向、没有错别字……但读起来很冷,像一位穿着整齐的机器人,用完美的语调陈述一个和生活无关的道理。
可惜,这样的作文,很难得高分。
因为写作的核心,从来不是技巧,而是表达的内容是否真实、思维是否深入、语言是否有人味儿。
不是你写得多流畅,而是你有没有写出“你自己”。
一、写作文不是喊口号
多数人写作文时的第一个问题,是在开头就试图“立住观点”。
比如,一看到“文明的韧性”、“创新与传承”、“可为与有为”这样的主题,便立即开始呼应材料、展开议论,把话题推上“高度”。
句子一个比一个响亮,但立意却越来越空洞。
这类作文像打了一整天鸡血的学生代表发言稿,句子虽然没有错,但内核空心。因为思维没有深入到生活中,没有进入“具体的问题”,只是在复读“正确的答案”。
我曾经在课堂上看过一篇考场作文,论述“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文章开头写道:“人是社会性动物,渴望归属,追求价值。”这是概念;中段说:“志愿者在被需要中收获满足感,科学家在被需要中找到奋斗动力。”这是例子堆砌;结尾说:“人生的价值,正在于被需要中体现。”这是主题回归。
逻辑清楚,但为什么让人觉得空?
因为他写的是“别人”。
不是他自己,不是他的体验,不是他能解释、能说服人的内容。例子不是为了装点,而是为了证明你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作文深刻的第一步,是停止“引用”和“站队”。不是立刻就说你认同材料,而是先弄清楚你怎么看。你有没有什么困惑、什么不解、什么怀疑?你能不能先对它提出一个问题,而不是马上提供一个“标准答案”?
人们喜欢的作文,从来不是“回答了命题”,而是“提问了生活”。
二、你写的内容,有你在吗?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里,有一个关键词叫“言之有物”。
很多人误解了它,以为“有物”就是“有例子”。于是写作时抓紧背例子、堆材料,甚至把准备好的故事往命题里强塞。
最后出现的结果是,作文内容都很热闹,但没人能记住写这篇文章的人是谁。
如果你写扶贫,就讲袁隆平;写责任,就讲钟南山;写科技,就讲嫦娥奔月;写信仰,就讲钱学森回国。
你有没有想过,其实阅卷老师在过去一小时已经看过了十几篇同样的内容?
所以你写的不是“有物”,而是“同物”。
写作里最重要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你选择了这些信息之后,你怎么处理它,你怎么看待它,你能不能提出自己的思考。
比如,有一个学生写“教育需要仪式感”,没有用任何名人例子,只是讲了自己小学时升旗的记忆。冬天的风很冷,校服很薄,他和同学一边打哆嗦一边听教导主任念讲话稿。
那天他看见国旗升到顶端的刹那,太阳从云后出来了,他突然觉得,成长好像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某个时刻,在心里扎了根。
他没有拔高,没有煽情,也没有追求什么华丽语言。
但这一段描写里的细节和思考,让人一下子进入了他的世界。
这才叫“有物”。
所以,作文不是材料的搬运工,而是你看见了什么,想说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你写得越具体,就越真实;越真实,就越容易打动人。
你写作时问问自己:你写的这些内容,换一个人能不能也写?
如果能,那你就还没写到“你自己”。
三、让句子“喘气”,让文字“走路”
很多人写作文时,太紧张,太用力。
他们希望自己每一句话都能“高级”一点,于是句子越来越长、结构越来越复杂、修辞越来越多。
但一个看起来很高级的句子,常常并没有表达清楚意思。读者要反复读三遍,才能明白你在说什么。
一个写作上的真相是——没有句子是高级的,只有句子是清楚的。
写作是和读者对话。你写下的每一句,都要像是在说话。自然、简洁、节奏舒缓,才能让人跟得上你、想听你说完。
想让作文有“味道”,不要想着装饰语言,而是多用动作、多用感受、多用细节。
比如:
不要说“我感到孤独”,可以写:“我刷了三遍朋友圈,没有一个人发消息。”
不要说“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可以写:“下大雨的时候,他把操场上所有没收回的足球捡了回来,一颗颗踢进器材室。”
不要说“社会需要包容”,可以写:“地铁上一个男孩唱歌跑调,隔壁的老奶奶给他鼓了掌。”
因为,写作不是用来展示知识的,是用来连接人心的。让读你作文的人感到轻松,不是水平低,而是情商高。
想写得舒服、有节奏,不是靠多用名句,而是让句子“喘气”,让每一段文字像在“走路”:一步、一步、再一步。
说到底,我们总说作文要“真实”,可考场上的我们,真的能做到吗?
可以的。
真实不是暴露隐私,不是倾诉情绪,不是拼命展示自己有多不同。
真实是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你知道你在思考什么,你的例子你真心相信,你的判断你愿意为它承担。
哪怕你写得慢一点、朴素一点、内容少一点,都没关系。只要那是你的思考,是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你和自己达成的一次和解,那这篇作文就有了力量。
最后,送你一点写作时的小方法:
想不出开头,就从一个困惑或念头写起:“我常常想,如果不被任何人看见,我还会坚持做这件事吗?” 想不出例子,就从自己的生活里找一个不完美但印象深刻的时刻。 想不到结构,就用“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式自然推进。
想不到好词好句,就用你平常说话的语言表达,因为通顺自然就是高级。
总之,写作的本质,是一种面对自己的方式。你越是了解自己,越能写出动人的内容。
不是你写作文的时候在回答问题,而是你写完一篇作文,才慢慢发现:
原来,这就是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