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护理让生命重焕光彩

发布时间:2025-08-12 23:39  浏览量:1

这是 达医晓护的第5631篇文章

血液透析对于肾衰竭患者来说,就是“人工肾脏”,可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想要让生活质量提高、活得长久、除了每周三次的透析治疗外。还应该从日常护理、饮食诀窍、危险信号识别、心理调适等方面入手,了解如何与透析和谐共处。文中所有的建议都是来自目前最新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帮助您把枯燥的治疗变成有尊严的生活。

一、透析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生活的延续

很多患者刚确诊需要透析时,会觉得天塌下来了。其实,现在的透析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据统计,我国常规血透治疗的患者中,有超过一半能存活10年以上,有些甚至能存活30年以上,可以正常工作生活[1]。

张伯伯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确诊尿毒症时已经62岁,刚开始透析时情绪低落心情沮丧。经过一段时间在医护人员悉心指导下,他学会了自我管理,每天记录透前和透后体重、血压,严格控制饮食。现在他75岁了,每天早晨坚持去公园锻炼身体,打太极拳。透析治疗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他说:“血液透析是我的‘第二生命’。”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血液透析的工作原理其实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手臂上的血管通路,把血液引流到透析机里。机器里的过滤装置会像筛子一样,把毒素和多余水分筛出去,再把干净的血液送回身体。一次4小时的透析,能代替健康肾脏工作三天[2]。

二、保护好您的“生命线”

血管通路被称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我们最常见的是自体动静脉内瘘。它就像专门为需血液透析修建的一条“高速公路”,需要用心维护保养。内瘘侧肢体不受压、不提重物、禁止输液及测量血压不穿袖口较窄的衣物等

每天早上起床、午饭后、睡觉前,用指尖轻轻触摸内瘘部位。正常的内瘘会有微微的震颤感,就像摸到正在振翅的蜂鸟翅膀。如果发现震颤减弱消失或变成搏动,要立即联系医生。例如去年有位患者手表带到内瘘侧肢体压到了动静脉内瘘,第二天透析前发现震颤消失,幸亏发现及时,通过手术取出血栓才保住了这条“生命线”[3]。

对于使用临时导管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防止感染。临床数据显示,导管感染发生率比内瘘高出三倍[4]。要求每周固定时间消毒更换敷料,洗澡时科用防水贴膜覆盖保护导管口。有个小窍门:把导管用弹性网套固定在衣服内侧,既能防止拉扯,又能保持清洁。

三、怎么吃,饮食门道要知道

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三要三不要”:需要优质蛋白、需要控制水分、需要低钾低磷;不要汤汤水水、不要含添加剂的食品、不要盲目进补。

蛋白质要吃“精”

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1.2克优质蛋白,比如一个60公斤的患者,每天需要吃够相当于两个鸡蛋清、100克鸡胸肉、再加50克鱼肉的蛋白量。这里有个误区要提醒:有很多患者以为大豆制品很健康,其实大豆蛋白属于植物蛋白,吸收率是动物蛋白的一半,还会增加磷的摄入[5]。

控制饮水是个技术活

两次透析之间的体重增长最好不要超过干体重的3%。比如干体重60公斤的患者,最多只能增加1.8公斤。有个较实用的方法:准备一个500毫升的专用水杯,把每天能喝的水量提前倒好。口渴时可以含冰块、嚼口香糖,或者用柠檬片擦拭嘴唇。

说到饮食禁忌,高钾食物最危险

曾经有位患者偷偷吃了半斤葡萄,结果当天晚上就出现手脚发麻、心跳紊乱,送到急诊抢救才脱险。像香蕉、橘子、小番茄、土豆、菌菇类这些高钾食物,肾友们一定要特别注意。如果实在想吃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梨这些低钾品种,也可以把想吃的水果在上机治疗前或者在治疗过程中吃,但一定要控制量,每天不超过一个拳头大小。

四、危险信号要警惕

在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遇到并发症最多的就是以下三种情况:

一. 透析过程中的低血压

大概每五次透析就会发生一次。出现的症状如声音嘶哑、喉咙干、打哈欠、身上发热、出冷汗、眼前发黑。应该立即告诉护士,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如调整透析参数,必要时会静脉补液。预防的关键是透析前不要吃降压药,治疗过程中可以少量饮用浓盐水。

二. 高钾血症

,当血钾超过5.5mmol/L时,患者会感觉嘴唇发麻、肌肉无力,严重时心脏会突然停跳,这是会危及生命的。患者家里需要常备降钾的药物,如果出现症状要立即嚼服降钾树脂,同时尽快就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看似健康的食物都藏钾大户,比如一碗紫菜汤的含钾量就超过全天允许摄入量[6]。

三. 皮肤瘙痒

,由于钙磷代谢的紊乱。患者全身皮肤瘙痒难耐,常常把皮肤抓挠得血痕累累,这是由于血磷超标的原因。可以通过服用降磷药、改用低磷牙膏,配合药浴护理,皮肤瘙痒状况可明显改善。医生建议:每月查一次血磷情况,指标最好控制在1.78mmol/L以下[7]。

五、心理调整比吃药更重要

长期透析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心理压力。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有些甚至产生不想活轻生的想法8]。这里分享三个缓解转移不良情绪的方法:

一. 写透析日记

记录每次透析前后的体重变化、血压数值、饮食情况,不仅有利于医生个性化的调整治疗方案,也能帮助自己建立掌控感。肾友李阿姨写了五年的日记,现在都能自己预判什么时候需要调整干体重了。

二. 参加病友互助会

。我们科室每月组织“肾友茶话会”,大家分享控水妙招、交流烹饪心得。有位年轻患者在这里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两人互相鼓励,成了科室的模范夫妻。

三. 正念呼吸训练

每天早晚各做5分钟:用鼻子深深吸气4秒钟,屏住呼吸7秒钟,再用嘴缓缓呼气8秒钟。这个方法不仅能缓解焦虑,对控制血压也有帮助。

六、全家总动员,照顾有技巧

透析患者的护理需要全家的支持与配合。建议家属做到“三会”:会测血压、会看体重变化、会识别紧急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度保护患者。70岁的陈爷爷刚透析时,家人连倒水都不让他动手,由于长期的不活动,肌肉萎缩严重。后来在康复师指导下,家人学会了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现在老爷子每天自己买菜做饭,肌肉得到的锻炼,精神状态反而更好了。

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家属要特别注意血糖监测。如果是使用胰岛素或者降糖药的患者在透析当天暂停胰岛素的注射和药物的使用哦。透析前如果血糖低于5.6mmol/L,要先吃颗糖再上机。

滕彦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血透室护士长,主管护师

简桂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

特需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下午 周五上午

郭永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

特需门诊时间:周五上午

专家门诊时间: 周二、四上午

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

陈娟娟、滕彦娟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