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维平行书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欣赏
发布时间:2025-08-12 22:24 浏览量:1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欣赏
——十六岁的旷世绝唱,千年后的离离余响
一、题目里的“赋得体”
“赋得”是唐代科举或文人雅集的命题作诗方式,先给一句古诗或一个意象,要求按题抒写。命题是“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却能把“应制”之作写成千古名篇,正因他抓住了“草”与“别”之间最本质的同构:离离,是草的状态,也是人的情怀;枯荣,是草的宿命,也是人世聚散。
二、原文简注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离离:草木繁茂而纷披之貌。
枯荣:秋枯春荣,暗寓人生聚散。
远芳、晴翠:写草香远播、草色浓绿,嗅觉与视觉叠用。
王孙: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化出,指离人。
三、四重意境,层层递进
一句平起,却用“离离”叠字,把草的绵密、摇曳、无尽,一下推至读者眼前。
时间纵深——“一岁一枯荣”
由空间转入时间,草木的“一岁”对应人生的“一年”,暗示后文的送别只是漫长离别史中的一瞬。
生命张力——“野火烧不尽”二句
十四字成为千古警策:
· “野火”写毁灭的暴力,“春风”写复苏的温柔;
· “烧不尽”是顿挫,“又生”是扬起,节奏短峭而铿锵;
· 隐喻离情虽被理智压抑,却一遇“春风”(回忆、音书、重逢),又蓬勃难遏。
情景交融——“远芳侵古道”四句
草香远播、翠色连天,本是乐景,却忽然“又送王孙去”,乐景衬哀情,加倍写出“萋萋满别情”。草越丰茂,别越难堪;草色越青,离恨越浓。
四、艺术特色
以小见大:一株小草,包孕宇宙生机;一次送别,写尽古今离愁。
复沓与对照:
· “枯荣”“远芳—荒城”“又送—萋萋”皆用对照,造成情感张力。
· 叠字“离离”“萋萋”,声情摇曳,如草如风。
语言口语化:无生僻字,无艰深典,却朗朗上口,遂成童蒙即诵的名句。
五、后世回声
宋·苏轼《和陶归园田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直接引用,以言宦海沉浮后的豁达。
现代·鲁迅《野草》题词:“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与白居易的草之精神遥遥相应。
书法·胡维平行草长卷:以墨的焦、润、涨、破,把“野火烧不尽”写成可见的烈焰与春风,成为诗与书的一次跨时空合唱。
六、今日读之
在高速流转的当下,“一岁一枯荣”仍是每个人的生命节拍;“野火烧不尽”仍是每一次挫折后的重启;“萋萋满别情”仍是站台、机场、视频里欲言又止的那一秒。十六岁的白居易,替我们说出了人类永恒的离别与再生。草色年年,离歌世世,而诗,正如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