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思想·学术·人生”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发布时间:2025-08-13 04:01  浏览量:2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平台优势,以建强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依托,锚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高质量培养目标,基于“思想·学术·人生”三个维度,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思想先导、学术引导、人生向导”的“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思想先导“铸魂工程”

学院将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育人的重要使命,牢牢抓住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构建立德树人课程矩阵,打造“经典原著研读+时政热点研讨+红色实践体验”特色课程群,实现特色课程与思政育人相结合。坚持强化研究生正确政治观和科学价值观培养,建立学位论文意识形态审核制度,将意识形态教育纳入导师考核指标体系,推动正确政治观和科学价值观的师生共育。

学院注重红色实践育人,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推动学思践悟一体化。学院与沂蒙红嫂纪念馆、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青海德令哈市第二中学等单位共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和青年志愿服务基地,组建研究生宣讲团、青马宣讲团等,深入校内不同学院、实践基地、社区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创办微信公众号,传党的创新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近5年,学院研究生参与基层理论宣讲170余场,受众超10000人次,创建“SDNU马院研究生”等微信公众号,单篇推文最大阅读量1000余次。

实施学术引导“强基行动”

学院将科研创新能力作为研究生培养核心,积极建构实施“三大强基行动”,全方位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科研水平。

实施“经典文献共读行动”。学院建立经典著作必读书目库,为研究生发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等经典文献,采取师生共读,跨专业、跨年级、跨导师自愿组合的研究生共读等多种形式,提升文献研读能力,夯实研究生科研和学术基础。

实施“学术视野拓宽行动”。学院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研讨,全额资助参加学术交流研讨相关费用。先后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密西西比大学、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资助研究生参加学习培训。主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高峰论坛”“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青马学术论坛’”“言马大讲堂”等学术品牌活动,加强学术交流合作。

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学院通过举办学术创新工坊、设置优秀学位论文资助项目、设立科研创新课题、支持研究生参加导师课题、开设学术规范与科研训练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科研能力。近5年,学院研究生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65篇,获得省级优秀学位论文17篇,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57项;30余人参加海外研修,年均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70余人次。

实施人生向导“灯塔计划”

学院将引导研究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从关注研究生日常生活入手,积极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推行基于研究生日常生活的“暖心工程”,设立“温暖成长基金”,对困难学生实行“学业资助+科研奖励+实践补贴”三位一体的帮扶举措。同时,关心研究生心理健康,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问题预防、预警、干预“三预”工作机制。

学院开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特色课程,强化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知识体系向人生航标的转化。推行“导师+辅导员+党团组织”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学习、生活、思想贯通式教育引导,构建起学术与人生双向赋能体系。近年来,学院研究生参与志愿服务比例达100%,多人赴新疆等地参与服务西部计划项目,1人次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