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 21 年的研究发现,常见的脑瘤与污染的空气有关
发布时间:2025-08-13 06:27 浏览量:3
丹麦一项大型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交通相关的空气污染可能会增加罹患脑膜瘤(一种常见的非癌性脑肿瘤)的风险。
空气污染,尤其是交通污染,可能会增加罹患非癌性脑肿瘤的风险。超细颗粒似乎与脑膜瘤密切相关。
根据美国神经病学学会期刊《神经病学临床实践》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暴露于高浓度空气污染的个体患脑膜瘤(一种通常为良性的脑瘤)的可能性更大。
脑膜瘤通常发生在大脑和脊髓周围的保护层中。虽然该研究发现了空气污染与脑膜瘤之间的联系,但并未确立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该研究调查了一系列空气污染物,特别是与交通相关的污染物,例如二氧化氮和超细颗粒,这些污染物往往在城市地区最为集中。
“多种形式的空气污染都与负面健康结果相关,超细颗粒物小到足以穿透血脑屏障,可能直接影响脑组织,”该研究的作者、哥本哈根丹麦癌症研究所乌拉·维特费尔特(Ulla Hvidtfeldt)博士指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暴露于交通相关和其他空气污染源可能导致脑膜瘤的发展,这进一步证实了空气污染不仅会影响心脏和肺部,还会影响大脑的现有证据。”
这项研究追踪了近 400 万丹麦成年人,平均年龄 35 岁,历时 21 年。在此期间,16596 人被诊断出患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包括 4645 例脑膜瘤。
研究人员利用地址历史和先进的模型来估计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的情况。
研究人员估算了每位参与者在 10 年内接触几种污染物的平均情况:超细颗粒(直径小于 0.1 微米)、细颗粒物 PM2.5(2.5 微米或更小)、二氧化氮(主要由交通产生的气体)和元素碳(柴油排放的指标)。
然后,他们根据每种污染物将参与者分为三组,从最低到最高的暴露水平,以比较不同暴露水平下的健康结果。
例如,就超细颗粒物而言,暴露量最低的人群十年平均暴露量为每立方厘米(cm³)11,041 个颗粒,而暴露量最高的人群十年平均暴露量为每立方厘米 21,715个 颗粒。在这些人群中,暴露量最低的人群中,脑膜瘤的患病率为 0.06%,而暴露量最高的人群中,脑膜瘤的患病率为 0.20%。
在调整了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和社区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接触空气污染物较多的人患脑膜瘤的风险更大:
每立方厘米 (cm³) 中每增加 5,747 个超细颗粒,患脑膜瘤的风险就会增加 10%。对于细颗粒物,每立方米(µg/m³)每增加 4.0 微克,风险就会增加 21%。二氧化氮暴露量每增加 8.3 µg/m³,风险就会增加 12%。元素碳暴露量每增加 0.4 µg/m³,风险就会增加 3%。研究并未发现这些污染物与神经胶质瘤等更具侵袭性的脑肿瘤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虽然关于超细颗粒物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这些发现表明,交通相关的超细颗粒物暴露与脑膜瘤的发生之间可能存在联系,”维特费尔特说道:“还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这些结果,但如果净化空气能够帮助降低脑瘤的风险,那么这将对公众健康产生真正的影响。”
该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污染暴露是基于人们住所附近的室外空气质量,因此它并没有涵盖所有个人暴露源,例如工作场所的空气或在室内度过的时间。
该研究由丹麦癌症协会资助。
参考文献:“室外空气污染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风险”作者:Ulla A. Hvidtfeldt、Mette Sørensen、Aslak H. Poulsen、Matthias Ketzel、Jørgen Brandt、Lau C. Thygesen、Jan Wohlfahrt 和 Ole Raaschou-Nielsen,2025 年 7 月 9 日,神经病学。DOI:10.1212/WNL.000000000021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