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大“青春筑梦·守护朝阳”实践团圆满完成乡村青少年赋能行动
发布时间:2025-08-13 07:01 浏览量:3
2025年暑期,北京交通大学“青春筑梦·守护朝阳”暑期社会实践团带着对乡村青少年成长的深切关怀,奔赴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镇,开展为期一周的成长夏令营活动。本次实践以“运动、心理、社交”三维度赋能为核心,结合“公益未来·露露乐蒙青少年赋能计划”,通过创新课程设计与深度陪伴,为乡村儿童带来了一场温暖而深刻的成长之旅。
一、多维筹备,筑牢实践根基
实践团自5月起启动筹备工作,通过乡村实践队伍交流会明确框架性规划,并于7月密集召开线下会议,细化物资采购、人员分工及每日课表 。团队特别设计了涵盖心理健康、社交互动、体育运动的七日课程体系,例如通过改编版《梦的光点》主题曲增强集体归属感,以《山海经》神兽故事引导自我探索,用泥塑创作情绪脸谱深化情绪认知。出发前,成员们精心筹备了文学名著、科普读物等书籍捐赠,并与当地村委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奠定基础。
二、七日浸润,点亮成长微光
夏令营以“快乐外交家”主题拉开序幕,通过破冰游戏、组徽设计等活动迅速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随后的“性格塑造师”“情绪小管家”等主题日,将抽象的心理教育转化为具象的互动体验:孩子们在《闪亮小镇》故事中感悟善意,在“压力温度计”活动中学会觉察情绪,在“信任盲行”游戏中建立团队信任 。特别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中,实践团通过影片观看、诗词诵读和户外拓展,让孩子们在历史学习中锤炼抗挫韧性。
每日课程结束后,实践团成员深入村户进行家访,累计覆盖超千人次,收集乡村青少年成长需求,同步向家长传递科学育儿理念。结营仪式上,“勇敢小战士”“友爱小天使”等荣誉称号,让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都得到看见与肯定。
三、长效联结,构建守护网络
实践团以“短期实践+长期帮扶”为目标,不仅在活动期间捐赠书籍搭建知识阶梯,更依托北京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社会实践基地,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该基地自成立以来,已从单纯的合作载体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枢纽,通过逐年优化课程、深化校地协作,为当地青少年提供持续的成长支持。此外,实践团通过全平台发布实践vlog(浏览量1W+)、心理主题推文(累计阅读量超2000次),将乡村教育需求传递至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吸引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四、双向成长,见证青春力量
对于实践团成员而言,这段经历亦是一场心灵洗礼。团长王新然在总结中提到:“我们见证了孩子们从羞涩到自信的蜕变,也在凌晨改教案、深夜做推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了‘用脚步丈量责任’的含义。”成员莫中靖坦言,最初为学分参与的实践,最终成为自我探索的契机——当看到孩子们从不敢说话到主动拥抱告别,他深刻体会到“被需要的力量”。摄影师赵俊翕用镜头记录下3000余张照片,定格孩子们在曼陀罗绘画、蒙眼抓人中绽放的笑容,他说:“这些瞬间让我确信,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对生命的照亮。”
实践结束后,孩子们在千纸鹤上写下“老师明年还来”的期许,家长们通过手写感谢信表达对课程专业性的认可。正如成员覃冬宇在感悟中所言:“我们带去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让孩子们相信,远方有一群人始终关心着他们的成长。”
五、薪火相传,共赴未来之约
“青春筑梦·守护朝阳”实践团年复一年的奔赴,已成为赤峰山野间的“夏天信标”。从2023年首次落地到2025年深度运营,团队始终秉持“知行”校训,将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青春担当。未来,实践团将持续以基地为支点,探索“心理健康+文化传承+科技赋能”的多元模式,让乡村青少年在更立体的支持网络中向阳生长。
这场跨越山海的守护之旅,不仅为平庄镇的孩子们点亮了成长之光,更让北京交通大学学子在实践中领悟到:真正的青春力量,始于书斋却不止于书斋,它终将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卢冠宇/文 刘倩 崔若冰/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