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实践进行时丨“贵匠工坊”扬帆出海

发布时间:2025-08-13 07:32  浏览量:2

阅读提示

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贵州推动多所职业院校“走出去”与企业“组团出海”,以“贵匠工坊”作为贵州省“职教出海”的特色品牌项目进行培育,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

近日,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州启幕。作为中国与东盟各国间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历经十八载深耕,已从最初的教育合作桥梁,发展为覆盖经济、人文、产业经贸等方面的多维中枢。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贵州省对外发布了“职教出海”特色品牌项目——“贵匠工坊”,力求构建起全方位、可持续的职业教育国际化2.0新型出海模式及互利共赢合作生态。“贵匠工坊”正成为中国职业教育“随企出海”的新名片,国际化产教融合新样板。数据显示,从2008年来黔留学生人数不足百人,至今贵州已有32所院校具备招收留学生资格,累计接收来自79个国家和地区的2.3万余人次学生,其中东盟国家生源占比超过70%。

助力东盟大学生成长成才

在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现场,来自泰国博仁大学经贸中文系的学生肖梦心和张娜玲手持手机,正热情洋溢地向观众推荐泰国特色产品。除了她口中说的是泰语外,语速、话术和中国内地主几乎一模一样。手机镜头前,两位年轻同学镇定自若,引得旁边观众连声赞叹。

“直播非常有趣!这次来到贵州学习直播、视频编辑、电子商务等专业技能,对未来工作就业大有帮助。”张娜玲告诉记者。据介绍,张娜玲和5名同学正在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2周的培训。

去年12月,首个“贵匠工坊”落户泰国博仁大学,该学校与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黔越优品进出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建“中泰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培养直播带货人才。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罗松华对记者介绍说,目前该校已成功举办“中泰跨境电商培训班”2期,培训150人次,学生实践项目营收400万泰铢,正安吉他、国内箱包、拖鞋以及泰国特色文旅产品通过这里走进双方市场。

“我们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的时候就发现国外电商的剪辑、直播人才缺口很大。”贵州黔越优品进出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泽告诉记者,去年通过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企业和高校达成合作意向,学校提供课程,企业派了6个骨干员工去泰国讲授电商的相关专业知识。

据介绍,2025年6月,该校携手海之晨人工智能(越南)有限公司,与北宁机电与基建大专学院达成协议,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共同推进本土化的技能人才培养。同时,与越南ABC公司联手推进跨境电商与文旅创意设计相结合,引入中国电商领域成熟的行业标准、课程标准进行本土化改造,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更多本土化人才。

目前,贵州一些职业院校还聚焦东盟各国行业企业发展和产业发展需求,在资源能源、装备制造、工程承包、农业、中医药等重要产业布局,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合作项目。

多元合作建设海外示范工坊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在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不断走深走实。截至目前,中国25个省份的190余所院校与东盟10国开展合作,共建办学机构、项目近300个。技能已成为通用语言,架起了中国与东盟的友谊桥梁。

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天仪对记者介绍说,自2024年以来,贵州省开始尝试有组织地推动职业院校“走出去”与企业“组团出海”,以“贵匠工坊”作为贵州省“职教出海”的特色品牌项目进行培育。截至目前,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在东南亚、南亚、中美洲等地区建立海外办学机构7个、开展海外合作项目19个,有5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而“贵匠工坊”作为“一省一策”旗舰项目,将聚焦非遗传承、数字技能、产教融合等领域,助力东盟青年就业与产业升级。

贵州将“贵匠工坊”建设纳入学校“十五五”规划,争取在2027年前建成10个左右海外示范工坊。同时,该省各家院校主动联合抱团“走出去”企业、海外院校及华人商会组织,探索“校校企”“政校企”等多元合作,积极运用贵州大数据优势,建设“贵匠工坊”跨境数字平台,破解语言与地域壁垒,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

“这一品牌的形成绝非偶然。它凝结了国家战略的引导、省级部门的支持、院校团队的坚持。”贵州轻工职业大学院长武斌儒介绍说,不久前学校在泰国吉拉达学院落地了“贵匠工坊”,双方共同培养的泰国籍学生,先后在(泰国)华为、(泰国)阿里云等企业实习就业。

创新职业教育培训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在走出国门开展“贵匠工坊”试点建设中,贵州一些职业技术学院在探索更符合海外企业需求的职业教育新模式。

“‘贵匠工坊’输出的不仅是课程,更是一套能被产业认可、与国际接轨、能引领区域发展的职业技能标准体系。”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院长金焱对记者介绍说,我们应当积极研制并发布“贵匠认证标准”,并争取每年在所在国举办“贵匠杯”职业技能大赛,设置与认证标准紧密结合的赛项,吸引东盟各国青年学生和企业员工参加。同时,积极推动“贵匠认证”标准在海外中资企业及其供应链企业的使用,作为员工招聘、晋升和薪酬评定的重要依据。同时,与海外合作院校协商,将通过认证的部分模块课程纳入学分银行体系,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衔接。

双语师资培养和跨文化教学一直是职教出海的难点,对此,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来华留学生构建 “三导师制”体系,通过构建“双语型”教师梯队、引入外方教师来黔交流、行业导师嵌入教学等方法,解决技术术语跨文化转化难题。已累计培养了619名“懂中文、通文化、精技术”的东盟国家本土技术技能人才。

目前,该校针对东盟国家市场需求还开发了9门中英泰三语数字课程资源和《中文+旅游管理》等2门课程标准,以上数字资源目前正通过中国—东盟多彩智慧学院等国际化平台上线共享给广大海外学员学习。采访中,该院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未来将以“贵匠工坊”为支点,推动职教出海从 “标准输出”迈向“生态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