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R:韩国学者提出通过调节间充质干细胞的内在特性可促进移植的间充质干细胞与宿主神经环路的整合

发布时间:2025-08-13 08:38  浏览量:2

脊髓损伤破坏了脊髓上轴突和脊髓节段神经环路之间的连接,导致损伤部位以下的运动功能障碍。由于切断的脊髓上轴突无法自发再生,负责支配肢体肌肉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失去了脊髓上的输入,导致不可逆转的运动性瘫痪。因此,当务之急是制定治疗策略,促进脊髓上轴突的长程再生,使位于损伤部位以下的脊髓节段神经元获得神经支配。一些突破性研究表明,通过调节神经元内在机制或外在分子环境,有望实现跨损伤脊髓的轴突再生。然而,即使在啮齿类动物模型中,功能再生所需的距离也只是人类患者的一小部分,要诱导损伤的内源性脊髓上神经元直接再生到脊髓运动中枢被认为是极具挑战性的。

移植神经祖细胞或干细胞可能有助于恢复神经连接的潜在机制之一是形成神经元中继环路。在这些环路中,移植物神经元将从再生的脊髓上轴突接收突触输入,而移植物衍生的轴突将与节段性脊髓运动神经元建立突触连接。建立神经元中继可避免从受伤的脊髓上神经元进行长距离轴突再生的必要性。成功建立这些新回路的一个关键前提是确保移植的间充质干细胞有足够的存活率,并能向目标脊髓区域生长轴突。然而,经常有报道称,用于各种治疗目的的移植细胞,无论其来源如何,都会在移植后数天内大量丢失。移植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损伤环境中长出伸长轴突的能力也有待系统评估,尽管一些报道显示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神经元有长距离轴突生长。

目前的研究旨在提供一个概念证明,即可以通过治疗促进移植的神经干细胞与宿主神经环路的适当整合。为此,韩国安州大学医学院Byung Gon Kim等在发表于《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的研究中,选择了磷酸酶和天丝同源物(Pten)作为靶基因,因为已有研究证明,Pten 基因缺失可提高轴突化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存活率和轴突再生能力。他们发现抑制神经干细胞中的 PTEN 可显著提高神经干细胞移植物的存活率和迁移率,并促进神经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元伸长。这些结果值得进一步系统研究,以开发治疗策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移植的神经干细胞与宿主神经回路的整合。

文章来源:Genişcan S, Park HH, Kim HS, Yoo S, Kim H, Jang BS, Hwang DH, Park KK, Kim BG (2026) Enhancing neural stem cell integration in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through targeted PTEN modulation. Neural Regen Res 21(4):1586-1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