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社区服务空间 解锁青年创业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13 08:37 浏览量:2
致远社区青创项目—古筝教学
颐明园社区青创项目—绘画教学
颐明园社区青创项目—美甲培训
彩云社区青创项目—小海豚绘本馆
致远社区青创项目—幼小衔接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通讯员 邓志伟 摄
昆明市呈贡大学城现有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在校师生近30万人,每年毕业生数以万计。今年以来,呈贡区聚焦破解社区党群服务阵地闲置、高校毕业生灵活创业空间供给不足等困境,采取高位统筹、要素保障、供需匹配、平台共享四项举措,盘活阵地空间面积40466平方米,引入驻呈高校青年创业团队65个,孵化项目40个,为424名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3881名在校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岗位,推动青年创业就业和基层社会治理双向奔赴。
高位统筹谋划,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青创空间培育是深化‘环大学城党建示范圈’建设、促进校企地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是立足呈贡青年荟萃、托举创业就业梦想的务实举措。按照省、市、区有关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要求,我们以社区为依托,以阵地换服务,科学整合社区各类资源,为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加实用、更加便利的场所,吸引更多青年来呈、留呈创业就业兴业。”呈贡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道平说。
为确保培育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呈贡区将深化“环大学城党建示范圈”建设培育社区青年创业空间作为区委书记领办项目通盘谋划、高位推动,制定培育工作方案,由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区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同配合,建立定期调度、实地调研、跟踪督办等五项制度,开展实地调研督导6次,以有力的组织领导推动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呈贡区选取社区资源优势集中、群众需求较高、青年人才聚集的乌龙街道彩云社区、吴家营街道致远社区、雨花街道颐明园社区等3个社区作为市级试点,综合考量后选定区级试点社区12个,每个试点按照不少于15个项目标准量身打造,鼓励开阔思路、大胆创新、先试先行,以市级试点帮带区级试点、试点社区带动全区各社区,逐步、全面推开青创空间培育建设工作,形成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局面。
在工作统筹谋划和试点先行推进的同时,呈贡区注重系统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充分凝聚齐抓共管合力、激发青年创业激情。建立健全错时共享工作机制,优化党群服务中心空间布局,按照“一室多用、共享共用、错时使用”的原则,将办公区域进行整合开放,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建立健全创业赋能培训机制,组建高校专家、企业骨干、社区能人三级导师库,举办创业培训46次、青创专家“义诊”32次、创业沙龙分享36次,帮助青年创业者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实际困难、促进资源共享。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通过“四议两公开”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公平公正公开进行项目筛选,探索“空间+服务+基金”空间场地管理模式,将闲置空间无偿提供给青年创业者,运营所获盈利按比例纳入社区基金反哺社区发展,转变社区向财政“等靠要”为“自治共享”,以“众筹”解“众愁”。
聚焦要素保障,营造创业就业友好环境
“呈贡区高校云集、人才优势明显,作为昆明主城新区,发展潜力巨大,这给广大青年创业就业提供了广阔舞台。锚定让更多青年集聚呈贡、扎根呈贡目标,呈贡不断丰富政策‘大礼包’、深化校企地共建,全力营造更加友好创业就业环境,以青年人才优势厚植发展动能、赢得发展主动。”呈贡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蒋浩全说。
为深入实施“十万高校毕业生来昆留昆计划”,呈贡区委、区政府联合出台专项补贴政策,用“真金白银”推动高校毕业生在呈贡创业就业。目前,呈贡区已发放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就业补贴、一次性落户补贴等91.47万元,为68名留呈创业青年办理青年人才创业担保贷款1425万元。同时,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多方合作共建,持续加强人才公寓保障,筑牢青才安居“暖心巢”。当前,储备人才公寓300套,入住青年人才90余人,ABCD四类人才可分别享受200元至800元不等补贴。
围绕用活驻呈高校、企业资源,呈贡区联合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驻呈高校,科学制定在校青年培训计划,深入推进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进校园行动,培训在校青年1466名,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短视频制作、电子商务、SYB创业等课程,提升在校青年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以“青年下班、夜校开门”的理念,打造青年夜校,赋能青年成长,链接高校和企业优质师资,提供普惠性公益课程,组织开办青年夜校4期,推出舞蹈、声乐、拳击等精品课程30余种,累计服务青年1.5万余人次。
坚持实践育人导向,呈贡区大力支持高校青年走进呈贡、深入基层实践锻炼。常态开展大学生寒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发20个种类540余个社会实践岗位,选拔600余名“返家乡”大学生顺利上岗。持续实施高校青年走进社区、企业专项行动,举行团干部兼职“助呈计划”暨“大学生社区挂职计划”出征仪式,选派40余名大学生到街道、社区兼职锻炼,开发实习实训基地82家,每年提供实习岗位500余个,助力高校青年在实践中强本领,助推青年成长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
着力匹配供需,不断优化资源供给模式
“聚焦青年之所需,竭尽街道之所能。吴家营秉持‘空间即资源、服务即资本’理念,统筹街道、社区‘一盘棋’,建立健全‘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合作清单、服务清单’资源供需模式,实现青年留呈创业就业从单向资源供给到双向赋能的重要转变。”吴家营街道党工委书记董屏介绍。
清楚掌握高校需求,建立“需求清单”。呈贡区坚持问需于高校师生,实地走访调研驻呈10所高校,与高校创新创业负责同志座谈,掌握高校师生拟在呈贡落地、需要社区阵地支持的项目77个,梳理形成“高校创业项目空间需求清单”,在促成高校孵化项目落地、青年毕业生留呈创业就业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供给,解决了青年创业就业的难题,盘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闲置空间,更为推进呈贡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目前,已引入市场主体146个,落地创业就业项目97个,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292个,带动居民就业1304人,做到“引、育、留、用”工作闭环。
基于“需求清单”,提供“资源清单”,形成“合作清单”。由区委组织部统筹,对社区党群服务阵地进行全覆盖摸底调研,掌握阵地位置、面积、意向、业态、支持政策等情况,加大闲置资源挖掘整合力度,梳理阵地182个、闲置空间218处,形成“社区创业空间资源清单”。跟进实施合作人“召唤”行动,通过问卷调查、媒体宣传、集中宣讲等方式,向高校师生团队、市场主体、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发布合伙人招募公告32个,报名意向合作企业、社会组织345家,校地共建合作意向院校17所,开展高校青年创业就业宣讲28次,梳理形成“意向合作清单”。
压实职能部门责任,制定“服务清单”。以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为主体,建立创业就业“导师团”,采取“1+N”方式,将74名创业大咖、企业管理人才、专业讲师等人才吸纳为“创业就业导师”,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定制化的创业项目评估、商业模式优化、营销策略制定等服务100余次。组建创业就业“服务团”,整合民政、人社、税务等部门资源,围绕创业就业政策解读宣讲、就业帮扶、社会组织登记备案等,列出服务事项清单40个,开展“一对一”业务指导25次。建立创业就业“帮帮团”,由社区骨干包保、联系、保障青年创业项目提供24小时“不打烊”“店小二”式服务,做好一窗受理、一次告知等工作,提供帮办代办、法律咨询、财务规划、延时服务96次,助推项目顺利落地。
共享青创平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彩云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力推进资源整合、服务升级,构建‘创业孵化+民生服务+社区治理’深度融合‘青年创客生态圈’,构筑‘阵地赋能、校地协同、反哺共赢’的青年创业就业新格局,持续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乌龙街道彩云社区党委书记段超说。
呈贡区锚定重点工作,立足社区实际和群众需求,借助青创空间培育为社区注入青年创新活力。围绕基层党建、创新创业、为民服务、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内容,精心培育基层党建“红色空间”、青年创业“孵化空间”、居民群众“幸福空间”、社区治理“善治空间”、乡村建设“振兴空间”、文旅融合“文旅空间”6大特色空间,鼓励整合社区需求和青年需要,灵活调整空间布局,打造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青年创业空间,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务。
围绕社区居民急难愁盼,呈贡区58个社区根据党建引领社区嵌入式服务建设要求,按照“社区群众需要什么就引进什么”原则,通过“公益化+市场化”运营模式,因地制宜引入托育托管、“四点半课堂”、家政便民、社区团购、健康服务、文化休闲、助餐送餐等项目82个,广泛动员社区能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多个主体参与党群服务中心嵌入式服务,推动惠民服务下沉到社区、覆盖到“一老一小”,让广大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暖心服务。
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呈贡区将青创空间创业者和社区孵化落地企业纳入多元化社区治理体系,作为兼职委员制单位联创共建,鼓励其在营收创收、服务群众的基础上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量力而行认领“需求清单”“项目清单”。通过社区牵头、社会企业资助的形式,联合开展扶老助残、帮困助弱、爱心义诊、节日慰问、文体比赛等多样化活动,进一步充实人员力量、强化资金保障,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协同治理新路径,有效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稳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通讯员戴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