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发诈骗类型及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5-08-13 08:42 浏览量:1
一、刷单诈骗
(一)网络交友刷单
案例一:2025年5月29日晚上,张某(男,40岁)在刷快手时看到一个同城交友的链接,其点进去后下载注册了一个名为“*”的软件。随后有客服联系张某,问其想要约什么样的美女,并称充值会员才会有美女上门服务,张某充值后,客服称可做任务返现。张某按照对方操作,发200 元群红包,随后对方返现了回来。张某继续按照对方操作,扫码转账5000元并取现金4500元送到山东省德州市某县,对方称其任务操作失败,需要继续取现金送到指定地点才能返现并有美女上门服务。张某陆陆续续送了四次现金后对方也没有返现,才意识到被骗。
(二)找工作刷单
案例二:2025年6月24日谢某(女,51岁)在家中刷手机看短剧的时候,中间弹出来一个广告,内容是可以提供手工活。谢某扫描了视频里面的二维码,然后下载了一个叫“闪话”的APP, 对方指导谢某下载了一个数字人民币钱包,并向谢某提供了一个网址,让其做任务。对方称需转账500元,开通初级会员才可以刷单,谢某扫描对方指定二维码后进行刷单操作,成功提现过一次,但多单操作后就无法提现了。对方让谢某再充 值会员,谢某意识到被骗,共计被骗7000元。
二、冒充客服
(一)开通会员
案例一:2025年6月2日,王某(女,32岁)接到陌生电话称其开通了抖音直播会员,如果不退订的话会产生一个月9000元的费用。王某在对方的指导下,下载了一款名为“服务通”的软件(该软件可以对手机屏幕共享且可以远程操控)王某按照对方要求,打开该软件并输入服务号后,王某手机被对方操控,不到十分钟时间,向武汉某有限公司的支付宝账号转账40000元,报警人意识到被骗。
(二)客服退费
案例二:刘某(女,41岁)在家中接到一个自称“启牛学堂”的客服电话,称给之前购买的课程进行退费。报警人因确实在启牛学堂购买过理财课程,于是相信对方,按照对方所说进行操作,刘某在其引诱下,下载了“星旭佳诚”APP, 并在上面购买基金类理财产品,对方以操作失误缴纳保证金后帮助其成功退费为由,诈骗刘某8万余元。
三、虚假投资诈骗
(一)投资理财
案例一:2025年5月17日郑某(男,28岁)在抖音刷到一个无偿分享股票的小视频,郑某私信对方后,按要求下载了企安信 APP。随后一个昵称为“副团-王萌”的人,向其介绍了基本情况后,发来一个二维码让其下载专用炒股APP,郑某扫描二维码下载了一个叫“E安通”的手机APP。“副团-王萌”将其拉进一个叫“【韩世平】1v1开户审核交流”群,且每天群内都会分享优质股票,郑某看到收益可观,于是在“E安通”联系客服充值,购买群内分享的股票。几天后,郑某将购买的股票卖出,发现账户无法提现,才意识到自己被诈骗。
(二)杀猪盘
案例二:报警称闫某(女,40岁)在网上认识一名自称是退役军人的网友,在交谈几天后,对方称正在投资一个很挣钱的股票,但是因为自己现役军官无法进行管理,于是就请闫某代为管理。闫某按照对方操作下载了名为“Macro”的 APP。闫某看到收益比较可观,于是就自己注册账户进行投资,后发现无法提现,被骗50000元。
四、网络交友类诈骗
(一)网络交友投资
案例一:2025年7月13日,葛某(女,45岁)报警称,其在 soul 内认识了一个好友,俩人很投缘,每天嘘寒问暖,并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在聊天过程中对方透露有一个老班长现在北大荒集团工作有内部数据可以投资赚钱,引诱葛某一同在“北大荒集团”的投资平台,直到11日葛某发现无法提现,意识到被骗。
(二)约炮类诈骗
案例二:2025年6月25日报警人黄某(男,38岁)报警称其在2025年6月25日凌晨12点左右在网上下载了一个约炮软件,经约炮软件客服说需要办理会员才可以继续,其先是交钱开通会员后被客服告知,账户被冻结,需要交钱解冻,其转账了两笔6万元后客服说还需要再交钱,其发现不对劲,察觉被骗,共计被骗10万余元。
五、购物类诈骗
共同点:代购、免费领取驾驶证
(一)代购买东西被骗
案例一:赵某(女,23岁)于2025年6月8日从小红书平台上认识了“晴天”,委托“晴天”从海南代购两部苹果手机,“晴天”同意后,赵某将购买手机需要的一万八千元通过支付宝转账给“晴天”,后“晴天”将其拉黑,赵某联系不上“晴天”后,发现自己被骗。
(二)购买驾驶证诈骗
六、网络游戏类诈骗
共同点:免费领皮肤、低价诱惑
案例一:刘某(男,16岁)玩快手时发现可以免费领取“王者游戏”皮肤的视频,私信对方后进入了一个QQ 群。随后有人添加刘某QQ 好友,称刘某个人信息泄露,现在无法领取免费皮肤,需要找家长手机配合操作,不然家长就会被立案侦查。刘某找到父母手机,按照对方的要求操作转账35000元,家长发现被骗后报警。
案例二:耿某(男,12岁)在家中玩手机游戏,后在手机浏览短视频时看到了一条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的消息,对方让其拿家里大人手机下载了腾讯会议软件并加入指定房间,对方通过远程窥屏一步步指导耿某进行收取验证码等操作,后家里大人发现异常后及时报警,共计被骗15000 元。
七、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共同点:以涉嫌诈骗对其拘捕为由,要求配合调查;利用害怕的心理按对方要求转账汇款。
案例一:2025年5月19日,刘某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衡水市公安局民警,称其名下一张广州银行卡涉嫌诈骗案需要到衡水市公安局配合调查。刘某称自己没有广州的银行卡,后对方称帮助转接广州公安。随后,“广州公安”以刘某涉嫌诈骗、要对其拘捕为由,要求对刘某进行资金调查,刘某信以为真,按照对方要求将存折内存款全部转入到其中国工商银行卡内,按照对方要求下载某APP。同时对方要求刘某用另外一部手机与对方钉钉视频登录其中国工商银行手机银行app,对方以审查为由,多次要求刘某向指定账户转账。2025年7月1日,刘某无法联系对方,感觉被骗,遂报警。
案例二:2025年6月22日,罗某在家刷快手的时候,有人私信罗某,称是公安局的,为了调查罗某父母有无违法行为,便让罗某独自待在房间内打视频电话。对方指导罗某将手机摄像头对准其母亲手机,并指导罗某进行操作,共转账14000元。罗某母亲发现异常后意识到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