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气象助游客“知天而游”

发布时间:2025-08-13 07:57  浏览量:2

牟书瑶文/图

西岭雪山景区滑草场风光。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西岭雪山,霞光穿透云海,浸染山尖,整座雪山渐渐苏醒。山顶的日月坪上,徒步爱好者穿越漫漫林海;山腰的映雪湖畔,成片的格桑花吸引游客驻足观赏;山脚小溪旁,融化的雪水汩汩流淌,成为漂流、纳凉的好去处。

西岭雪山得名于诗人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名句,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四川省大邑县,最高峰大雪塘海拔5364米,终年积雪不化。

暑期,西岭雪山景区迎来避暑纳凉的旅游旺季。乘坐缆车来到海拔2000多米的映雪广场,清凉扑面而来。眼前是广袤无际的茵茵绿草,许多游客乘着滑草板飞驰而下,整片草地回荡着欢声笑语。来自四川省彭州市的游客李雪梅正带着孩子体验滑草项目,“冬天的时候带孩子来这边玩过雪,风景和基础设施都很好。最近天气炎热,就想着自驾来这里避暑”。

“明天能看到雪山吗?”“日出最佳观赏点在哪里?”打开社交平台搜索“西岭雪山”,类似的游客咨询每天都在出现。东看朝霞,西望雪山,独特的气象景观是西岭雪山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流量密码”,也成了游客争相打卡“出片”的绝佳背景。

如何帮助游客精准捕捉雪山美景的最佳观赏时段?精细化气象服务是关键。据大邑县气象局局长高健介绍,当地气象部门正积极将气象服务深度融入旅游体验,为游客提供滑雪、观雪山、观云海等旅游气象服务指数预报,以及覆盖周末、节假日的专题天气预报服务。“精准的气象信息不仅为游客规划行程、捕捉美景提供科学依据,更有效提升了旅游体验满意度,直接拉动了景区人气与消费,实现气象服务与旅游经济的‘双赢’。”高健说。

自去年开始,西岭雪山景区开放夜间滑雪时段,有效拉动周边夜间消费,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近年来,景区持续举办南国国际冰雪节、各级冰雪赛事,打造熊猫雪世界乐园、西南规模滑雪地形公园等特色项目。

依托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禀赋,西岭雪山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十大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成为南方地区发展冰雪旅游的标杆。2024年雪季,西岭雪山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285%,日均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过夜游客人均停留时长增至2.8天,实现客流量和旅游收入双增长。

近年来,景区联合当地气象部门,深挖山地气候资源,围绕“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彩叶、冬玩雪”布局全季旅游,将气候资源转化为旅游新场景,推出全季旅游气象指数和气象荐游线路,为游客提供导览服务。冬季滑雪场被改造为夏季滑草场,草坪一旁有彩虹滑梯和环湖步道。“西岭雪山的雪季一般从12月持续至来年3月,过去一到夏天,景区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现在我们通过‘冬滑雪、夏滑草’的模式,形成全季旅游格局。”成都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西岭雪山运营分公司经营项目管理中心拓展主管杜文介绍。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游”,借助精准智慧的气象服务,西岭雪山正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四季不息的旅游活力,让瞬息万变的雪山美景变得可期可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