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次中東戰爭4次慘敗!埃及這“阿拉伯大哥”,是如何被“打服”的
发布时间:2025-08-13 08:46 浏览量:1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国家从头铁到认怂,能有多快?埃及给你做了个活教材。1948年,埃及带头打以色列;1979年,埃及又带头跟以色列握手。
短短三十年,这位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哥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背后全是血的教训。
几千年前的尼罗河三角洲,犹太人为了躲灾荒跑到埃及落脚。刚开始大家还挺和谐,但好景不长,被法老一纸赶人令请了出去。这段往事后来被写进《出埃及记》。
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建立了以色列联合王国,可惜敌不过亚述、新巴比伦、罗马人的轮番收拾,开始了长达近两千年的“大流散”。而埃及呢?在公元641年被阿拉伯帝国收入囊中,彻底变成阿拉伯国家。
这一来一回,两家之间的缘分就像打了死结。等到了20世纪,犹太人搞起“复国运动”,巴勒斯坦人口版图被重新洗牌,火药味越来越浓。
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第二天,埃及就拉上约旦、叙利亚等兄弟冲了过去,想把这个“新邻居”掐死在摇篮里。结果,第一次中东战争,阿拉伯联军败得一塌糊涂。
埃及不服气,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接连上阵,结果每次都灰头土脸地回来。尤其是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仅6天,以色列就端走了6万平方公里的西奈半岛。这里不仅占埃及国土的6%,还卡住了苏伊士运河的东岸,相当于把埃及的喉咙攥在手心。
到了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打响,埃及总统萨达特一度在开局打得漂亮,但很快被反扑的以色列兵临开罗城下。这时候,埃及才彻底认清:打不回来,就得谈回来。
四场战争下来,埃及付出的代价是无数士兵的生命、被拖垮的经济、和丢失的领土。在我看来,萨达特的转向并不是认输,而是换了一条活路。
1977年,他干了一件阿拉伯世界没人敢干的事——访问耶路撒冷。骂声如潮,但他硬是顶住了。因为他很清楚:这可能是唯一能让西奈半岛回家的机会。
1978年9月,美国总统卡特请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去戴维营“闭关”13天。结果,《戴维营协议》诞生:埃及承认以色列,以色列分阶段撤出西奈半岛。
1979年3月,埃及正式与以色列建交,成了第一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到1982年,西奈半岛全部回归。
地理上,这一步让埃及重新握住了苏伊士运河的命脉;政治上,这让埃及一度被阿拉伯联盟踢出局,援助被切断,成了“孤家寡人”。
从结果看,美国每年给埃及数十亿美元援助,和平也让经济慢慢恢复。萨达特虽然在1981年被暗杀,但他的继任者穆巴拉克延续了和平路线,让埃及重新回到阿拉伯世界。
如果换到今天,这就像一个长期对着干的邻居,突然坐下来谈,分清边界,然后把精力放到盖房子、搞生意上。你可能被说“没骨气”,但兜里有钱、手里有地,睡得踏实,这事就值了。
历史的另一种胜利我总觉得萨达特像个赌徒,最后一把压在了和平上。事实证明,他赌赢了。四十多年过去,埃及和以色列之间一直维持着和平,这在中东可不常见。
历史有时候不是看谁打得赢,而是谁笑到最后。萨达特懂得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妥协,这就是政治的艺术。
各位领导,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