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舞台上的跨界能手|走近《戏迷大叫板》评委李想

发布时间:2025-08-13 08:56  浏览量:2

在陕西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演播厅的评委席上,一位戴着眼镜、温文尔雅的中年评委总能给出既专业又深入浅出的点评。这位用传播学视角研究戏曲的媒体人,也是《戏迷大叫板》舞台上备受观众喜爱的评委老师。

2012年,李想因在陕西戏曲广播采访中的精彩评论引起陕台文艺部重视,被邀请到《秦之声大剧院》担任嘉宾。半年后,他水到渠成地成为《秦之声》评委。对于这个1979年开播、比自己年龄还大的老牌节目,李想坦言担任评委时“诚惶诚恐”。

从央视冠军到青春舞台的“桥梁”

李想的秦腔之路充满传奇色彩。非科班出身的他,凭借对戏曲的痴迷与钻研,在2018年央视《中国戏曲大会》一举夺魁,成为全国总冠军。这份对传统艺术的深厚积淀与独特理解,正是《戏迷大叫板》所珍视的青春力量——既有扎实根基,又不拘泥于传统框架。

媒体视角:让秦腔“听得懂”“传得开”

作为媒体工作者,李想深谙传播之道。在《戏迷大叫板》的评委席上,他摒弃晦涩术语,善于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解析唱腔、身段,将专业点评转化为观众听得懂、选手受启发的“青春话语”。他常说:“秦腔是群众艺术,生命力在民间。” 这种理念让他更关注选手表演的感染力与当代观众的共鸣点,成为连接古老艺术与年轻受众的独特桥梁。

为青春发声:鼓励创新,拥抱时代

在评判年轻选手时,李想展现出对“青春化”的深刻理解。他尊重秦腔的根本,但绝不保守。他深知秦腔“始终在发展”,百年前的妆容、伴奏早已不同。因此,他鼓励年轻选手在吃透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真诚、有生命力的创新表达。他的点评,不仅是对技艺的指导,更是对年轻一代勇于探索、敢于表达的肯定与期许,完美契合《戏迷大叫板》发掘秦腔青春力量的宗旨。

青春引路人:在舞台上播种未来

李想的评委工作不只是简单的打分评判,更是秦腔艺术的推广传播。2023年初新版《秦之声》筹备期间,他作为文化学者积极撰文支持节目创新,与众多秦腔名家共同推动这一老牌节目的与时俱进。

在《戏迷大叫板》的舞台上,李想特别关注年轻选手的表现。他深知“秦腔需要年轻观众”,在与年轻选手互动时,既传播艺术也在培养观众群体,甚至是在发掘优秀的戏曲苗子。他主张戏曲工作者应“锻炼脚力真正走到基层中去”,将艺术扎根在群众中。

担任《戏迷大叫板》评委的李想老师,既有学者严谨的专业素养,又有媒体人敏锐的传播视角。他将秦腔视为“传播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正气、讴歌英雄人物、传承美好品德”的西北人民艺术信仰。

当聚光灯照亮《戏迷大叫板》的舞台,李想老师专注的目光中,我们看到了一位跨界学者对秦腔艺术的坚守与深情。 (文字:实习生 余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