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年,32岁男子将47万存款全投资银行,6年后的分红让他说不出话
发布时间:2025-08-13 09:05 浏览量:2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如有雷同实属巧合,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四十七万,全部投进去?你疯了吗?”妻子的声音在狭小的房间里回荡。
陈明咬紧牙关,只是点了点头。
时间一晃,六年后。
“陈先生,今天务必来银行一趟。”
他脑海中闪过无数猜想,做梦也想不到,命运即将被一串数字彻底改变。
012001年春天,陈明和李小琴住在单位分配的老旧筒子楼里。
他们的家是一间三十二平方米的小屋,墙皮因潮湿发黄脱落,天花板角落爬满了蜘蛛网。
阳光透过贴着报纸的窗户照进屋内,落在小雨身上。
三岁的女儿蹲在门前的水泥空地上,瘦小的身影被阳光拉得很长。
她穿着补丁裤子,小手捏着几个从垃圾箱里捡来的瓶盖和罐子,认真地摆弄着。
“小雨,到这边来,那里脏。”李小琴端着一盆刚洗好的衣服,皱眉喊道。
小雨抬起满是灰尘的小脸,眨了眨大眼睛:“妈妈,我在盖房子呢。”
李小琴把洗好的衣服一件件拧干,挂在窗前拉的细绳上。
她看着女儿脏兮兮的手,叹了口气:“等爸爸发工资了,妈妈带你去公园玩,那里有滑梯。”
“好呀好呀!”小雨拍着手蹦跳起来,瓶盖散落一地。
李小琴继续晾衣服,挡住了本就不多的阳光。
她弯腰拾起第三次从绳子上掉落的衬衫,目光不经意扫过对面楼栋。
隔壁单元的王大姐正站在阳台上,得意地看着刚装上的新空调。
李小琴咬了咬嘴唇。
六年来,她和陈明省吃俭用,每月把工资的大部分存进银行,积攒下了四十七万。
这笔钱被她放在了床头柜最底层的抽屉里,用一本旧相册压着。
每天晚上,她都要检查一遍,确保它安然无恙。
黄昏时分,陈明疲惫地推开家门。
“爸爸回来啦!”小雨丢下手中的塑料小人,飞奔过去抱住父亲的腿。
陈明勉强露出笑容:“我的小公主今天做什么了?”
“我和小红一起玩过家家,我做妈妈,她做女儿。”小雨眼睛亮晶晶的。
“好了,快去洗手吃饭。”李小琴端出几盘简单的菜,招呼他们。
餐桌上摆着一盘青菜,一盘土豆丝,一碗稀饭。
陈明大口扒着饭,喉结上下滚动。
他看了看妻子因劳累而粗糙的双手,又看了看女儿瘦小的身影,放下了碗。
“小琴,”他犹豫了一下,“咱们那笔钱...总这么放着也不是办法。”
李小琴停下筷子,警觉地看向丈夫:“怎么突然提这个?”
“孩子都三岁了,还在这种地方长大...”陈明放下筷子,声音低沉。
“咱们得为孩子将来想想。”李小琴握紧了手中的碗,手指关节泛白。
这是她常说的一句话。
每当夏天热得睡不着觉,冬天的风透过破旧的窗户灌进来,她都会这样说。
“我们该买房了,”李小琴低声说,“单位旁边的小区,听说又涨价了。现在不买,以后只会更买不起。”
陈明点点头,没有说话。
买房是他们共同的梦想,四十七万在这座城市,连首付都不够。
他叹了口气,继续扒饭。
02
周五晚上,陈明被单位领导叫去参加一个饭局。
酒桌上,他遇到了十年未见的老同学王德成。
当年的差生如今穿着考究的西装,手腕上戴着名贵手表,一副成功人士的做派。
“陈明!十年不见,你小子还是这样啊!”王德成拍着陈明的肩膀,声音洪亮。
陈明尴尬地笑了笑:“听说你当上银行经理了?厉害啊。”
“哎,小打小闹而已,”王德成摆摆手,给陈明倒满了酒,“来,喝一个!”
酒过三巡,饭桌上的人越来越少。
王德成挪到陈明身边,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嘿嘿,我有件事想和你说。”
“什么事?”陈明放下酒杯,好奇地问。
王德成四处看了看,见没人注意,凑到陈明耳边:“我们银行最近推出了一个内部投资项目,年化收益率非常可观,现在只面向内部人士和特定客户。”
“什么项目?”陈明问道。
“不便多说,”王德成神秘地眨眨眼,“我看你现在日子过得不宽裕,家里有存款吗?”
陈明踌躇了一下:“有一些...不多。”
“多少?”王德成直接问道。
“四十多万。”陈明低声回答。
王德成眼睛一亮:“够了!听哥一句劝,把钱投进来。钱要生钱才是王道!”
陈明握着酒杯的手紧了紧:“这么大一笔钱...会不会有风险?”
“我能坑你吗?咱们是多年的同学!”王德成拍着胸脯保证,“再说了,这是银行的项目,能有什么风险?”
回家的路上,陈明脑子里不断回响着王德成的话。
他想到了那四十七万,那是他和李小琴六年来的血汗钱。
这笔钱放在家里,确实不是办法,通货膨胀每年都在吞噬它的价值。
第二天清晨,陈明把想法告诉了李小琴。
“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李小琴从椅子上站起来,“那可是我们全部的积蓄!”
“小琴,你听我解释,”陈明努力保持冷静,“这个项目很安全,回报率高。我们可以先投资一两年,等赚钱了,就可以拿出来买房子。”
“不行!绝对不行!”李小琴斩钉截铁地说,“我宁愿这钱少一点,也不能冒险全部打水漂!”
“你不相信我?”陈明的声音提高了。
“我相信你,但我不相信那个什么王德成!”李小琴的眼睛里闪着泪光,“他能比你这个老实巴交的同学混得好,就证明他肯定有鬼。”
两人争吵不休,惊动了在熟睡的小雨。
女孩揉着眼睛从床上爬起来,怯生生地站在门口。
“爸爸妈妈为什么吵架?”她小声问道。
李小琴立刻收起怒气,强挤出一个笑容:“小雨乖,再去睡一会儿。”
看着女儿,陈明内心愧疚,轻轻抱住女儿:“爸爸和妈妈没事,你去睡吧。”
小雨点点头,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床上。
争吵暂时平息,李小琴的态度依然坚决,她不允许陈明拿那笔钱冒险。
当天下午,母亲来家里串门。
六十多岁的老人背已经微驼,走路却依然虎虎生风。
她一进门就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氛。
“你们怎么了?脸色都不好看。”母亲不经意地问道。
李小琴看了陈明一眼,没有说话。
“没什么,妈,”陈明勉强笑了笑,“就是工作上有点不顺。”
“骗谁呢?”母亲哼了一声,“我生你养你这么多年,你什么表情我能不知道?快说,是不是钱上的事?”
03
在母亲的逼问下,陈明只得把投资的事说了出来。
母亲一听,立刻拍案而起:“胡闹!那么多钱,投资什么投资?钱要攥在手里才踏实!”
“妈,时代不一样了,”陈明试图解释,“现在不投资,钱只会越来越不值钱。”
“胡说八道!”母亲气得脸色发红,手指颤抖着指向陈明,“你要是敢把钱投出去,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
连续几天,家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李小琴不再和陈明说话,只顾自己带孩子、做家务;
母亲每天打电话来唠叨。
陈明感到左右为难,但是内心已经有了决定。
周一早上,陈明请了假,独自一人去了银行。
明亮的大厅里,几位穿着制服的女孩站在柜台后面,面带职业微笑。
陈明擦了擦额头的汗,走向其中一个柜台。
“这位先生,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年轻的女孩礼貌地问道。
“我找王经理,”陈明有些紧张,“王德成。”
“请稍等。”女孩拿起电话,轻声通知了一声。
不一会儿,王德成笑容满面地出现了。
“你来啦!”王德成热情地握住陈明的手,“走,我们到办公室详谈。”
他把陈明带到一个办公室,给他倒了杯茶。
“考虑得怎么样?”王德成开门见山地问。
陈明握紧拳头,指甲陷入掌心的肉里:“我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王德成说得头头是道,专业术语张口就来,陈明听得半懂不懂,但那些预期收益的数字让他心动不已。
“真的没有风险吗?”陈明最后问道,眼睛盯着文件上的小字。
“我用我的人格担保,”王德成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这个项目绝对安全可靠。”
陈明的手指在文件上无意识地摩挲着:“我需要再考虑考虑。”
“老同学,”王德成压低声音,“机会难得,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这个项目名额有限,再拖两天可能就没了。”
陈明的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他想到自己日复一日机械的工作,突然下定决心。
“好,我投。”他咬牙说道。
他取出银行卡和身份证,填写了一大堆表格。
当银行职员在电脑上输入那一长串数字时,陈明感到自己的心跳快得像要蹦出胸腔。
“恭喜你,陈先生,”银行职员微笑着说,“您已成功投资我行特殊理财项目,具体收益将按月结算,请您保管好相关凭证。”
陈明接过收据,双手微微颤抖。
他看了看上面的数字——四十七万整,一个接近他六年工资总和的数字,就这样从他的账户里消失了,变成了一张薄薄的纸。
走出银行时,陈明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又夹杂着深深的不安。
阳光照在他身上,他突然觉得世界亮得刺眼,声音也嘈杂得令人心烦意乱。
回到家,李小琴看到他空空如也的手,立刻明白了一切。
“你真的把钱都投出去了?”她的声音在颤抖,眼睛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陈明点点头,没有说话。
“好,很好,”李小琴笑了,笑容里带着苦涩,“陈明,从今天起,你自己负责你自己的决定。”
她转身走进厨房,重重地关上门,不一会儿,厨房里传来压抑的啜泣声。
当晚,陈明睡在了沙发上。
他望着斑驳的天花板,翻来覆去,直到东方泛白。
04
时间一天天过去,陈明的投资项目开始产生收益。
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他的银行卡上都会多出一笔额外收入。
第一个月是三千多,第二个月接近四千,第三个月突破了四千五。
虽然不多,但足以让他看到希望。
一个周末,陈明带着小雨去了商场。
“爸爸,我想要那个洋娃娃,”小雨指着橱窗里的玩具,眼睛闪闪发亮。
那个洋娃娃,标价两百八十元。
今天,陈明毫不犹豫地走进店里,“那个粉色裙子的洋娃娃帮我装起来。”
小雨抱着新洋娃娃,开心地蹦跳着。
陈明看着女儿灿烂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第二天,陈明提前下班,去了城西的向阳幼儿园。
这是一所私立幼儿园,月费一千二,远超他们以前的经济能力。
报完名,陈明回到家。
“小雨,从下周开始,你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陈明蹲下身,看着女儿的眼睛。
“真的吗?”小雨眼睛亮得像星星,“我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从那时起,小雨学会了唱儿歌、跳舞、数数,甚至学会了几个简单的英文单词。
李小琴看到女儿的变化,态度也慢慢软化了,偶尔还会问问那笔投资的情况。
“年底可能会有一笔较大的分红,”晚饭后,陈明告诉妻子,“到时候我们可以考虑换个大一点的房子。”
李小琴停下手中的活,看了丈夫一眼:“别高兴得太早,等真正到手再说吧。”
陈明点点头,没有多说。
他知道妻子的顾虑,也明白只有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她才会真正信服。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经是2004年底。
陈明的投资在这三年里稳定增长,他们的生活也逐渐改善。
家里添置了不少新家电,包括一台洗衣机和一台彩电。
2005年初,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陈明家的平静。
那是周一,陈明到银行查询投资情况,却发现往常坐在办公室的王德成不见了。
“请问王经理今天休息吗?”陈明问前台的年轻女孩。
女孩愣了一下:“您说王经理啊?他调职了,上周就走了。”
“调职?去哪儿了?”陈明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
“调到总行去了,”女孩回答,“您有什么业务要办理吗?可以找我们新来的李经理。”
陈明感到一阵不安:王德成从没提过要调职的事。
他犹豫了一下:“好的,那我找李经理谈谈。”
不一会儿,一位中年男子走了过来。
他约莫四十多岁,梳着一丝不苟的背头,脸上带着公式化的微笑。
“陈先生是吧?有什么可以帮您的?”
陈明解释了自己的来意。
李经理翻看了一下资料,表情微妙地变了变:“哦,您是这个特殊项目的投资者。”
“有什么问题吗?”陈明忐忑地问。
“目前看没有问题,”李经理语气平淡,眼神有些飘忽,“不过银行最近有些政策调整,具体情况还不好说。”
“什么政策调整?会影响到我的投资吗?”陈明紧张地追问。
“这个暂时不好说,”李经理模棱两可地回答,敲击着桌面,“如果有任何变动,我们会通知您的。”
05
陈明离开银行时,心里堵得慌。
王德成的突然调职和新经理的冷淡态度都让他感到不安。
他从电话亭给王德成拨了电话,却被告知此号码已停用。
“陈明,你听说了吗?”晚上,李小琴焦急地说,“他说银行要改革,钱放在里面不安全。”
陈明正在削苹果的手顿了一下:“懂什么?国家政策没那么简单。”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陈明打断她,“我们再等等,看看情况再说。”
李小琴接过苹果,没有吃,而是重重地放在了桌上:“你怎么这么固执?”
陈明提高了声音,“我只是相信我的判断!”
“好,我不会再管这件事了!”李小琴站起身,眼中含着泪水。
第二天,陈明下班回家,发现门上贴着一张纸条:「我带小雨回娘家住几天。」
他给小琴打电话过去,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有什么事吗?”
“你们什么时候回来?”陈明问道。
“等你把钱取出来的时候,”李小琴干脆地说,“最后问你一次,你取不取那笔钱?”
“给我一点时间。”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叹息,然后是忙音。
陈明放下电话,双手捂住脸,肩膀微微颤抖。
2006年下半年,银行传出更多不好的消息。
陈明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第二天一早,他来到银行,直接找到了李经理。
“李经理,我想取出我的投资款,”陈明开门见山地说,“全部取出。”
李经理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为难的表情:“陈先生,不知道王经理有没有跟您说过,这个项目是有锁定期的。”
“锁定期?”陈明皱眉,“什么锁定期?”
“就是说在一定期限内不能提前取出,”李经理解释道,“您的项目锁定期是六年,现在才第五年。”
“这不可能!”陈明激动地说,“当初王经理没有提过这个条件!”
“您当时签的合同上有明确说明,”李经理翻出一份文件,指着上面的小字,“您看,第十七条第三款,清清楚楚写着锁定期六年。”
陈明气得浑身发抖,又无可奈何。
他知道,法律上他确实没有理由提前取出资金。
“那我至少要一份书面保证,”他强压怒火说,“保证我的钱安全,到期后能全额取出,加上约定的收益。”
“这个...”李经理犹豫了一下,“好吧,我可以给您出具一份证明。”
陈明拿着那份盖了银行公章的证明走出银行,不知道该如何向妻子解释这一切。
回到家,李小琴正在收拾行李。
看到陈明回来,她停下手中的动作:“怎么样?取出来了吗?”
陈明把银行的证明递给她,解释了情况。
李小琴看完证明,冷笑一声:“早知道会这样。那个王德成从一开始就是在骗你!现在倒好,钱取不出来了!”
“只要再等几个月...”
“几个月?”李小琴打断他,“谁知道几个月后还会有什么说法?也许到时候他们会告诉你,银行破产了,一分钱都拿不回来了!”
“不会的,”陈明无力地辩解,“银行不会倒闭的。”
“随你怎么说,”李小琴继续收拾行李。
看着妻子拉着箱子,带着女儿离开的背影,陈明感到一阵撕心裂肺的痛。
但他已经尽力了,现在只能等待。
06
2007年初,一个普通的工作日。
陈明在单位处理着文件,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请问是陈明先生吗?”
“是的,我是。”
“您好,这里是银行总部客户服务中心,请您今天下班后到我们银行一趟,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当面告知您。”
陈明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是关于我的投资项目吗?出什么问题了?”
“具体情况请您来银行后再详谈,”对方语气平静,“请务必本人携带有效证件前来。”
挂了电话,陈明的手开始颤抖。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下午五点半,陈明准时来到银行。
他被领到一间会客室,里面坐着几个西装革履的人。
“陈先生,”中年男子伸出手,声音洪亮,“我是总行的张总,这次特意来和您见面。”
陈明疑惑地握了握手,手心汗湿:“你好...”
“先坐吧。”张总热情地邀请陈明坐下,亲自给他倒了杯茶。
陈明小心翼翼地坐在沙发边缘,双手紧握着膝盖:“有什么事直说吧。”
“首先,感谢您这么多年对我们银行的信任,”张总笑容满面,抿了一口茶,“您2001年投入的那个项目...”
“项目现在是什么情况?”陈明不解地问,心中忐忑。
张总放下茶杯,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厚厚的文件:“你看了就知道了。”
陈明接过文件,翻开第一页,密密麻麻的数字和专业术语让他头晕。
他继续往后翻,突然在最后一页看到一个红色的数字,整个人愣住了。
“这...这是...”陈明指着那个数字,手指不受控制地颤抖,声音嘶哑,几乎发不出完整的音节。
张总肯定地说,眼中闪着光芒,“您当初投入的四十七万元,经过六年的增值,如今的总价值已经达到了两百万元。这是您的分红,已经扣除了所有的税费和手续费。”
陈明反复确认着数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两百万元,这意味着他的投资在六年里翻了四倍多。
他的眼前一阵发黑,呼吸变得急促,几乎要晕过去。
“陈先生,您没事吧?”李经理关切地问道,连忙倒了杯水递给他。
陈明接过水杯,手抖得厉害,水洒了一半在文件上。
他连忙道歉,但银行工作人员都笑着说没关系。
“需要我再给您确认一下吗?”张总问道。
陈明点点头,仍然说不出话来。
一位银行职员拿来一台计算器,当着他的面把所有数字重新计算了一遍,一项项地解释。
结果没有错,扣除所有费用后,他的收益确实是两百万元。
“陈先生,您是我们银行的VIP客户,”张总递给他一张金卡,“从今天起,您可以享受我们银行的一系列特殊服务。如果您想继续投资,我们还有更多优质的理财产品可以推荐给您。”
陈明终于回过神来,声音依然有些颤抖:“我现在可以取出这笔钱吗?”
“当然可以,”李经理迅速回答,殷勤地拿出一叠表格,“不过我们建议您可以将一部分资金继续投资,以获取更高的收益。”
“我需要考虑一下,”陈明说,努力保持冷静,“能否先把钱转到我的账户上?”
“没问题,”张总点点头,对秘书做了个手势,“我们这就为您办理。小李,带陈先生去VIP柜台。”
07
一个小时后,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陈明完成了所有手续。
两百万元被转入他的银行卡,他拿着银行卡,手心冒汗,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卡弄丢了。
走出银行门口,寒风吹在脸上,陈明却感觉不到冷。
他站在原地,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觉得世界突然变得如此美好。
六年的坚持,数不清的争吵和质疑,所有的痛苦和煎熬,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回报。
他第一反应是拨通岳母家的电话,但想了想,又放下了手机。
这种好消息,应该当面告诉妻子和女儿。
陈明急匆匆地来到附近最高级的商场,买了一束最大最贵的玫瑰花,又特意挑选了一条精美的钻石项链作为给妻子的礼物。
他还给女儿买了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和一套新衣服。
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陈明搭乘出租车来到岳母家。
按响门铃时,他的心跳快得像擂鼓。
门开了,是岳母。
看到陈明,她愣了一下:“你怎么来了?银行那边怎么样了?”
“妈,小琴回来了吗?”陈明微笑着问,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
“回来了,在屋里陪小雨写作业,”岳母狐疑地看着他手里的礼物,“出什么事了?”
“好事,特别好的事!”陈明说着,大步走进屋内。
李小琴正和小雨坐在餐桌旁边画画。
看到陈明突然出现,还拿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她的表情十分复杂。
“爸爸!”小雨看到陈明,高兴地叫起来,飞奔过去抱住他的腿。
“宝贝,爸爸给你买了礼物,”陈明蹲下身,把芭比娃娃和新衣服递给女儿,“喜欢吗?”
“喜欢!太漂亮了!”小雨欣喜若狂地抱着新娃娃,眼睛放光。
李小琴站在一旁,表情冷淡:“你来做什么?”
陈明站起身,走到妻子面前,深吸一口气:“小琴,钱回来了。”
“什么?”李小琴瞪大了眼睛。
“不仅回来了,还多了很多很多,”陈明从口袋里掏出银行对账单,“你自己看吧。”
李小琴接过对账单,当她看到上面的数字时,脸色变了三变。
先是不信,继而震惊,最后化为难以置信的惊喜。
“这...这是真的吗?”她的声音颤抖着,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是真的,”陈明点点头,轻轻把钻石项链盒子打开,放在她手心,“我们的四十七万变成了两百万。”
李小琴捂住嘴,眼泪夺眶而出。
她看着对账单,又看看陈明,突然扑到他怀里大哭起来:“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你知道我这段时间有多担心吗?”
“我也不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陈明抱着妻子,轻轻拍着她的背,眼角也湿润了,“对不起,让你受委屈了。”
“爸爸妈妈,你们怎么了?”小雨疑惑地看着父母抱在一起哭泣。
岳母也惊讶地站在一旁,嘴巴张得大大的,半天合不拢。
她把对账单拿过来看了又看,喃喃自语:“两百万...两百万啊!”
“对,妈,两百万,”陈明擦了擦眼泪,笑着说,“够我们买套好房子了。”
“那还等什么?赶紧买啊!”岳母立刻恢复了精明强干的本色,“现在房价天天涨,早买早划算!”
陈明和李小琴相视一笑,紧紧握住了对方的手。
当晚,一家三口回到了他们的小家。
陈明把母亲也接了过来,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了一顿团圆饭。
小雨抱着新娃娃,在房间里蹦蹦跳跳,开心地唱着幼儿园学的儿歌。
母亲坐在沙发上,满脸笑容地数落着儿子:“就说你这娃倔,好在最后结果好,不然我这把老骨头真受不了。”
“妈,您放心,以后我听您和小琴的,”陈明笑着说,“保证不再那么固执了。”
李小琴从厨房里端出刚做好的汤:“这两天我和小雨就回来,明天咱们就去看房子。”
陈明点点头,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期待。
08
第二天一早,陈明请了假,带着李小琴和小雨去看房子。
他们在售楼处拿了几个高档小区的资料,对比了地段、价格和环境,最终选中了市中心一个环境优美的小区。
“这套一百二十平米的三居室怎么样?”售楼小姐热情地介绍道,“南北通透,采光好,紧邻公园和学校,非常适合有孩子的家庭。”
李小琴走进样板间,仔细查看每个房间。
宽敞的客厅,明亮的厨房,独立的卫生间,甚至还有一个小书房。
她站在阳台上,远眺窗外的绿树和花坛,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
“妈妈,我喜欢这个房子!”小雨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兴奋地说,“这里可以当我的房间吗?”
“可以啊,宝贝,”李小琴蹲下身,摸着女儿的头,“喜欢什么颜色的墙纸?”
“粉色的!”小雨毫不犹豫地回答。
陈明询问了价格,这套房子总价一百三十五万。
在过去,这个数字会让他望而却步,现在,他只是平静地点点头:“可以全款吗?”
售楼小姐惊讶地看着这个穿着普通的中年男人:“当然可以,全款还能优惠百分之三。”
“那就这套了,”陈明转向妻子,“小琴,你觉得呢?”
李小琴点点头,眼中含着泪水:“就这套吧。”
当天,他们签署了购房合同,付了全款。
走出售楼处的那一刻,陈明和李小琴相视一笑,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喜悦和满足。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忙着装修新房子,购置家具,为小雨挑选新学校。
陈明还给妻子买了一辆小轿车,李小琴开始学习驾驶。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新家装修好的那天,他们举办了一个小型的乔迁派对,邀请了亲朋好友。
陈明特意把当年那些嘲笑他、质疑他的邻居和同事也请来了。
“陈明,恭喜啊,”老邻居王大爷手里端着酒杯,啧啧称赞,“这房子真不错,宽敞明亮,装修也时髦。”
“谢谢王大爷,”陈明笑着说,给他倒满酒,“都是托各位的福。”
“陈明,你真有眼光,”一位同事感叹道,“当初大家都不看好那个投资项目,只有你坚持了下来。现在看来,是我们眼光短浅了。”
陈明谦虚地摆摆手:“运气好罢了。”
李小琴在厨房里忙碌着,她穿着一条新买的连衣裙,脖子上戴着那条钻石项链,显得既优雅又美丽。
母亲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得意地向来客们炫耀:“我儿子从小就聪明,有主见。这次投资也是,眼光独到,赚了大钱!”
小雨穿着粉色的公主裙,在她崭新的房间里,向小朋友们展示她的新玩具和新床。
整个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搬进新家后,陈明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辞去了原来的工作,用一部分钱开了一家小公司;
李小琴也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小雨上了市里最好的小学,周末还学习钢琴和绘画。
09
一天傍晚,陈明开车接小雨放学回家。
女儿坐在副驾驶座上,嘴里哼着刚学的钢琴曲。
“爸爸,老师表扬我今天弹得很好,”小雨兴高采烈地说,“她说我有音乐天赋!”
“那是当然,我女儿最棒了,”陈明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回家告诉妈妈好消息。”
“爸爸,”小雨突然问道,“我们为什么会搬家呢?以前的房子不也挺好的吗?”
陈明愣了一下,寻思着如何向孩子解释:“因为爸爸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所以我们才有了新家。”
“什么决定?”小雨好奇地问。
“投资,”陈明斟酌着用词,“就是把钱交给银行,让它生出更多的钱。”
“哇,银行会生钱吗?”小雨睁大了眼睛,“那我们把所有的钱都给银行,不就能有很多很多钱了吗?”
陈明哈哈大笑:“没那么简单,宝贝。投资是有风险的,就像赌博一样,有可能赢,也有可能输。爸爸当时很幸运,赢了。”
小雨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开始哼起歌来。
回到家,李小琴正在厨房里准备晚餐。
她穿着围裙,哼着小曲,看上去心情很好。
“今天公司怎么样?”陈明走进厨房,从后面轻轻抱住妻子。
李小琴转身,在他脸上亲了一下:“挺好的,新项目已经启动了。对了,刚才你妈打电话来,说明天要来看我们。”
“好啊,”陈明点点头,拿起一块胡萝卜咬了一口,“正好我明天休息,可以陪她聊聊天。”
晚饭后,小雨开始练钢琴。
清脆的琴声回荡在房间里,陈明和李小琴坐在阳台上,喝着茶,看着窗外的夜景。
“陈明,”李小琴突然说,“谢谢你。”
“谢我什么?”陈明有些意外。
“谢谢你当初坚持,”李小琴靠在他肩上,轻声说,“如果不是你的固执,我们现在还在那个小屋子里挤着呢。”
陈明笑了笑,握住妻子的手:“应该我谢谢你才对,谢谢你一直支持我,哪怕是用离婚来威胁我。”
李小琴轻轻锤了他一下:“谁让你那么犟呢?我还不是怕你把钱都赔光了。”
“你当初真的会和我离婚吗?”陈明好奇地问。
李小琴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不会。我只是太担心了,想逼你收手。”
陈明搂住妻子的肩膀:“所以说,我们俩谁也没骗过谁。”
两人相视一笑,在夜色中静静依偎。
这一切,都是从那个看似冒险的决定开始的。
从四十七万到两百万,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一个家庭命运的转折。
陈明深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生活给他带来的所有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