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医二代”学雷锋志愿服务夏令营
发布时间:2025-08-13 08:36 浏览量:1
8月5日至10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团委联合门诊部、临床技能中心共同举办第十一届“医二代”学雷锋志愿服务夏令营。
启动仪式上,团委副书记汪子琳对各位志愿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医院志愿服务开展情况,希望大家在志愿服务中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在帮助指引的举手投足间展示文明志愿之美,在心灵深处播下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种子。
门诊部护士长王岩为志愿者们讲解了志愿服务精神及门诊志愿服务规范和总体要求,并对医院楼层分布、就医流程、导诊分诊、志愿者安全及其他常见问题处理等相关知识进行了培训。
活动中,志愿者们参观了院史馆,了解医院发展历史。在临床技能中心老师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参观了微创手术模拟培训中心、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等实训室,现场观摩体验了模拟腹腔镜手术训练系统等教学设备,并学习心肺复苏、AED使用等常用急救知识技能。
20余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在门诊部老师的指引下,分布到门诊各个楼层,开展自助机使用、门急诊导诊、健康知识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闭幕式上,志愿者们分享了志愿服务心得,团委、门诊部相关老师为志愿者们颁发了志愿服务证书。
“医二代”志愿服务夏令营旨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加深职工子女对医疗工作的了解、增进对家人职业的支持和理解的同时,通过热心助人、奉献社会的过程,锻炼和提升团队协作精神及社会责任感,收获一份难忘的成长经历感受医学的魅力。
【志愿服务心得分享】
作为一名医学生,这次参加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组织的"医二代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对我来说意义非凡。短短几天的服务时光,带来的思考和触动很深。我主要在门诊区域,协助导诊、维持秩序、为患者提供一些简单的指引和帮助。说实话,最初我以为这只是简单的"搭把手"。但当真正置身于人来人往的医院大厅,看到患者和家属脸上那份焦虑、疲惫,以及对清晰指引的迫切需求时,我瞬间感受到了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被需要"。导诊台前,我看到老师们如何用温和而专业的话语,迅速化解一位位患者的困惑;走廊里,我留意到医护人员即使步履匆匆,也会对寻求帮助的目光报以耐心回应。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学雷锋"的雷锋精神,在医院这片特殊的土地上,有着最具体、最生动的诠释——那就是"以患者为中心,用心服务,专业担当"。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体现在每一次精准的指引、每一句耐心的解答、每一个温暖的眼神里。这与我学习的医学生誓言、希波克拉底精神,是如此高度契合。作为医学生,这次活动给了我一个宝贵的"窗口"。它让我跳出了课本和实验室,提前感受到医疗工作的温度和责任。我明白了,精湛的医术固然是核心,但一颗真诚服务的心、一份设身处地的体谅、一种细致入微的关怀,同样是医者不可或缺的品质。看到前辈们如何在忙碌中践行着这种精神,我深受触动,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这次"学雷锋"活动,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次奉献,更是一次深刻的职业启蒙。它让我认识到,未来的"白大褂"不仅承载着救死扶伤的专业使命,更肩负着传递温暖与希望的人文担当。作为一名医学生和"医二代",我将把这份在兰大一院体会到的服务精神和责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努力践行雷锋精神的核心,成为一名有技术、更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
--志愿者夏睿聆
我乃一介初中学子,承蒙厚爱,获此发言之机,诚惶诚恐。"泛爱众,而亲仁。"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志愿服务之期,吾以赤诚之心,扶伤助困,践行仁爱之道。这段经历,恰似"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雕琢吾之品性,滋养吾之灵魂。初中课业,繁重如丘山,然投身于此,方悟"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每助患者于困厄,心中油然而生责任感;每与诸君协同共济,更明"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之理。众人齐心,其利断金,志愿之途,因携手同行而熠熠生辉。今者闭幕式,非为终章,实乃新程之肇始。"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纵前路漫漫,学业多艰,吾亦将坚守志愿初心,矢志不渝。愿吾等皆能以萤烛微光,汇聚成炬,照亮世间幽僻之处,让志愿精神,薪火相传,永耀光芒。
--志愿者陶星晔
记得我刚穿上红马甲,面对患者时,我的内心满是忐忑。匆忙的脚步声,此起彼伏的问询声,让我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周的志愿服务,不仅使我更理解了父母辛勤工作的不易,更让我理解了"奉献"二字的温度与力量。当我帮助一位丢失了身份证的老人找到身份证时,那一声谢谢缓解了我紧张不安的心情。当我在急诊室旁边,看到面露难色的患者家属,才更懂平凡日子的珍贵。在这里,我见证了生命的脆弱,却也看到了爱的顽强。志愿者不是太阳,但我们可以做星星——虽然微小,但汇聚起来,就能让黑夜多一份光亮。
--志愿者王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