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盐都龙冈镇杨斌村:血沃热土铸丰碑 乡村新韵续荣光

发布时间:2025-08-13 09:23  浏览量:1

盐都区龙冈镇杨斌村,因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杨斌烈士而得名。2017年,杨斌村获批红色教育基地,在村内建立杨斌烈士纪念馆供人们参观学习。绿荫掩映下,村中白墙黛瓦的新居与无垠田畴相映成趣——这片以烈士之名命名的土地,历经战火淬炼,如今在新时代的脉动中,以生机勃勃的姿态诉说着不朽与新生。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走进杨斌村聆听那段战火硝烟的历史,感受乡村全面振兴的热潮。

杨斌烈士纪念馆

战火魂

青春热血铸英名

“这张泛黄的照片是杨斌烈士仅存的影像。那时他才19岁,已经是冈北办事处的游击大队长。”杨斌烈士纪念馆讲解员指着“热血青年”展区的老照片,声音里带着敬意。照片上的年轻人眼神坚毅,谁能想到,两年后他为革命事业定格了生命的年轮。

杨斌原名黄雨华,1922年出生于龙冈镇北黄家巷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他因灾荒随父母乞讨,13岁进纱厂做童工。1941年,19岁的他毅然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民主政权冈北办事处初期领导人之一,历任冈北办事处永健乡农救会会长、乡指导员、区级游击大队长等职务。

1942年,日本侵略军驻扎龙冈镇,不准老百姓进出镇子。为打击日伪嚣张气焰,杨斌带领一个小组袭扰敌人。他从敌人的壕沟匍匐前进,爬到站岗的哨兵背后,用绳子解决了敌人。查岗的日军见哨兵被杀,用机枪对外扫射一通,又发射掷弹筒。一时间爆炸声大作,敌人胆战心惊,一直惊慌失措到天亮,而杨斌和几个游击队员早已撤退。

1942年初,杨斌领导的游击大队,打击敌人、惩治顽劣,使老百姓扬眉吐气,有识青年纷纷要求参加游击队,枪支弹药成了关键问题。杨斌知道地主家藏有枪支弹药,日伪军也准备强制收缴。一天夜里,杨斌带领几个游击队员到持有枪弹的地主家里,动员他们把枪支借给游击队。一夜之间,游击队借了十几支步枪、两支短枪。

1943年10月2日,为争取伪自卫队队长反正,杨斌带着两名队员潜入敌营,却因叛徒告密陷入重围。“他让队员先撤,自己断后,与敌人搏斗时身中数弹,牺牲时才21岁。”讲解员介绍着杨斌烈士的英勇事迹。

“杨斌牺牲的第二年,办事处和游击队的同志,将杀害他的凶手押解到烈士墓前,就地镇压,真是大快人心。”村里90岁高龄的葛学龙老人回忆起当时情景,仍非常激动。

1957年,当地政府将杨斌出生和奋斗过的区域命名为杨斌乡,后沿革为杨斌村,以此铭记这位年轻的抗日英雄。

“市区很多学校把杨斌烈士纪念馆作为红色教育基地,每年有上万名师生前来参观。”村党总支书记高学权说,烈士的故事从未远去,而是化作滋养乡土的精神养分。

振兴图

热土重光展新颜

“嗡嗡——”一架植保无人机掠过稻田,农药均匀地落在稻叶上。“这机器一小时能喷80亩,是人工的10倍,还能减少农药用量,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粮食产量。”农场主黄国勋操控着遥控器,脸上带着自豪。

一直深耕农业的黄国勋,2010年创办盐都区国勋家庭农场,如今农场扩展到900亩,650亩稻麦实现全机械化种植,250亩大棚蔬菜供应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几年间,农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常年为家乡富余劳动力创造稳定的就业机会,多次资助村里公益事业。2020年,国勋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杨斌村是龙冈镇的主产粮基地之一,国勋家庭农场产量占杨斌村粮食产量80%左右。近年来,在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杨斌村围绕“产业发展、生态良好、村风文明、治理高效、生活富裕”目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全村2193亩土地流转后,村民户均年增收2500元;57幢村居组成的集中居住区里,村民居住条件发生巨大变化。“以前的老房子漏雨,现在居住区有自来水、天然气,门口就是绿化带,日子比蜜甜。”68岁的王奶奶开心地说。

杨斌村党总支书记高学权说起村里的发展如数家珍:大家群策群力创办杨斌村集体农场,采用稻鸭共生的生态种养方法,既收获生态养殖的鸭子,又种出纯天然有机大米;同时注册以杨斌烈士名字为内涵的“雨杨”牌商标,让杨斌村的有机大米走进城乡市场。

与此同时,杨斌村副业蓬勃发展,磨粉、养猪、养鸭、种蘑菇、磨豆腐、柳编等多种经营加工项目形成良性循环。昔日的产粮大村,正变身宜居宜业新农村。

青春志

赤子接力续华章

在杨斌村党群服务中心,28岁的村团支部书记孙朗宇刚结束走访,笔记本上又记录下新的待办事项。孙朗宇虽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但做起事来却老练沉稳。

去年春天,孙朗宇走访时发现,8岁的小浩(化名)即将上小学,父母是听障人士,在外打工,小浩跟着奶奶生活,性格孤僻,见人就躲。“第一次去他家,小浩缩在桌角,手里攥着旧课本。”孙朗宇心里不是滋味,他联合村组长黄琴、民政专干黄晓红,商量为小浩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联系志愿者每周上门辅导功课,还为小浩争取公益项目资助。

“现在小浩性格开朗多了,学习成绩很优秀,在学校人缘很好,朋友也多了。”孙朗宇翻出手机里小浩的照片开心地说。孙朗宇手机里存着上百名村民的联系方式,“村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杨斌烈士的精神教导我们的。”

在杨斌村,青春力量正澎湃。一群如孙朗宇般的年轻人,把学识与热忱深深扎进乡土。他们深知,乡村全面振兴征途漫漫,唯有传承红色基因、接续艰苦奋斗,方不负这片热血浇灌的沃土。

今天的杨斌村瞄准新目标,阔步新征程:高标准集中居住区首期工程已建设完成,符合搬迁条件的还田复垦农户陆续搬入新居。高效农业活力四射,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指数不断提升。

昔日英雄埋骨地,今朝新墅立田畴。集中居住区白墙连片,稻浪翻滚间“雨杨”品牌米声名远,红色故事在杨斌烈士纪念馆、红色小人书书屋内被一遍遍传颂。杨斌村,这座以青春和热血命名的村庄,正将不朽忠魂化为振兴伟力,在新时代的沃土上续写荣光。(撰稿丨宋晓华 摄影丨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