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想要血压稳如山,牢记吃饭4观点,平平安安过秋天!

发布时间:2025-08-13 09:28  浏览量:2

高血压,这个听起来好像“岁月静好”的慢性病,其实更像是潜伏在体内的‘定时炸弹’。它不吭不响,却可能在某天猝不及防地引发心梗、脑卒中。你知道吗?

我国每三个成年人里,就有一个血压偏高,而且不少人还浑然不觉。难道你就确认自己不是那“悄悄升压”的那一个?血压不稳的背后,真的只是“喝点水就行”?

秋天到了,昼夜温差大,血管就像是经历“冷热交替”的橡皮筋,一拉一缩,一不小心就可能“爆管”。那到底吃什么、怎么吃,才能让血压像钟南山院士那样“稳如老松”?这篇文章,就带你从饭桌上找到控制血压的“金钥匙”。

吃饭这件小事,其实是控制血压的大事。

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一碗咸菜下肚,头就开始胀?或者一顿饭后心跳加快,晚上睡不着?很多人以为是劳累,其实是血压在“发脾气”。它不像感冒来得猛,而是温水煮青蛙,慢慢地、慢慢地,让你的血管承受不起。

那问题来了:吃饭到底影响血压在哪儿?

首先,盐的摄入量过高,直接让你的血管“发硬”,心脏就像推着一辆生锈的自行车,越推越吃力。其次,油脂、糖分、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剂,会让血管“堵心又堵肺”。那么到底怎么吃,才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让血压“稳得住”?

别急,钟南山院士早就给出过答案:吃饭要讲究4个观点,才能让血压平稳度秋。

第一个观点:盐不能多,味要巧

“盐多必失言”,这句话用在血压上就是——盐多必升压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克,但现实中,很多人一碗泡面就超标了。尤其在东北、四川、湖南等地,腌制菜、辣酱、熏肉是日常,咸得让南方人“直打摆子”。

那怎么办?难道一点盐都不吃?

其实不然。调味可以靠“香”不靠“咸”。比如广东人善用葱姜蒜爆香,江浙人用酱油点缀,云南人用香料提味。用天然香味替代盐味,不仅减盐,还让食物更有层次感。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就指出,香料替代部分食盐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

第二个观点:吃饭要慢,心跳才稳

你是不是经常“十分钟吃完一顿饭”?吃得快,血糖飙升,胰岛素承压,血压也跟着“上窜”。慢慢吃,其实是在给身体“打太极”。为什么?

因为进食速度直接影响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互动。吃得越快,交感神经兴奋越高,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而慢慢咀嚼,不仅有助于食物消化,还能让你更快产生饱腹感,少吃一点,血压自然就少受一点“委屈”。

血压稳定,从“细嚼慢咽”开始。

第三个观点:饭别太晚,胃不压心

“晚上九点吃饱,半夜三点犯病。”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很多人喜欢夜宵,尤其秋天凉了,来一锅火锅、几串烧烤,感觉“人生圆满”。但你知道吗?夜间进食会影响血管扩张,导致夜间血压不降反升。

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应该比白天低10-20%。

但如果你吃完立马躺下,胃部胀气、代谢负担大,血压反而会上升。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因为夜间血压高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建议晚餐控制在晚上七点前,七成饱为宜,避免油腻,多吃点粗粮、蔬菜和鱼肉。

第四个观点:多样搭配,吃出平衡感

“光吃素,没劲;光吃肉,伤身。”这是很多老年人口头禅。其实,真理就在这句俚语里。血压的稳定,靠的是营养平衡。不是单靠少吃什么,而是多吃点正确的。

比如:

钾元素能帮助排钠、降低血压,香蕉、土豆、菠菜是天然的钾元素宝库;

钙元素有助于血管舒张,牛奶、豆腐、芝麻酱少不了;

镁元素调节神经,燕麦、核桃、黑巧克力都是好选择。

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DASH饮食(得舒饮食),强调的就是“全谷物+低脂乳制品+蔬菜水果+瘦肉”,而非单一控制。

饮食平衡,是血压最好的“安全带”。

那不一样的地区,吃法也该有点“土办法”。

在广东,湿热气候下,人们爱喝汤水降火,但很多老火汤钠含量高,不妨试试冬瓜苡仁汤、玉米须煲瘦肉——清淡又利水;

东北人秋冬进补多,易摄入过多脂肪,不妨用酸菜炖豆腐代替五花肉炖粉条,既有“东北味儿”,又不“升压扎心”;

四川人嗜辣,但辣椒刺激交感神经,易诱发血压波动。可以用花椒油替代辣椒油,香而不猛,还能助消化。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饮食智慧”,关键是找到平衡。

国际上还有哪些“冷门但靠谱”的饮食方式?

比如:地中海饮食强调橄榄油、鱼类、坚果和红酒适量摄入,研究显示其对控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都有积极影响。

或者挪威的“森林饮食”,主打莓果、菌菇、全谷物,强调自然采集食物的新鲜与多样性,也对血压有益。

身体是自己的,饭碗却能“吃出命运”。

血压不仅关乎“今天吃了什么”,更关乎“每天坚持做了什么”。除了吃对,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保持良好睡眠、控制体重、减少精神内耗,都是必不可少的辅助。

高血压不是“老年病”,而是不良生活方式的“后果”。

你以为是年纪大了,其实是你吃得不对、睡得不够、动得太少。

秋天,是调养血压的“黄金季节”。

温度适中,食物丰富,是改变习惯、调控饮食的好时机。趁着这个季节,给自己设一个“小目标”:每天少一克盐、每周多两顿素、每月少两斤肉、每次多三口咀嚼。

从饭桌开始,让血压稳如山。

如果你身边有高血压的亲人,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他们;如果你自己正处在“临界值”,那就从今天开始,给自己的血压一个“喘息的机会”。

健康,真的不难,只要你愿意从“吃饭”这件小事做起。

你今天学到新知识了吗?你有没有过饭后血压不稳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饮食心得,点赞、转发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把血压“吃稳”!关注我,每天学点健康知识,让我们一起活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王靖,孙晓辉.得舒(DASH)饮食模式与高血压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03):241-245.
[2]李小琴,周瑾.膳食因素与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23,30(06):694-697.
[3]宋玲,徐晓辉.不同饮食模式对高血压干预效果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24,40(10):928-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