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政策落地,多晶硅长牛可期?
发布时间:2025-08-13 09:14 浏览量:2
导读
嘉宾介绍:张秀睿,国投期货投资咨询部新能源分析师,金融硕士,期货与证券方向,深耕广期所新能源金属品种及光伏产业研究,获期货日报&证券时报第十七届“最佳工业品期货分析师”称号,其报告获评中期协评选的“2023年度期货行业影响力研究报告”。
核心观点:
我们总结认为,目前多晶硅产能治理政策落地的概率较大,其执行力度是主导市场预期的核心因素。如果最终产能整合力度不及预期,将导致产能过剩格局无法扭转,盘面价格突破前期高点的阻力会比较大。
8-9月可能是多晶硅反内卷及产能治理政策的关键窗口期,可以考虑价格区间下沿逢低看多。
正文
本文来自于8.10.晚上“牛转钱坤”直播中关于双硅的分享内容。
多晶硅2511合约日线
政策及行情回顾
当前市场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多晶硅行情是见顶反转,还是回调上行?我们更倾向于后者。原因在于,反内卷的政策预期依然存在,且我们认为后期产能治理大概率会落地。不过,上行的空间还需观察产能治理能否达到预期力度。
复盘一下多晶硅的行情。自6月29日起,多个媒体开始提及反内卷,以及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7月3日至11日期间,工信部就光伏行业召开了座谈会,市场将反内卷的主要目标锁定在了光伏行业。
现货层面,7月3日至11日之后,现货价格显著抬升,N型料价格上涨约1万元,盘面也持续跟涨。然而,随着反内卷行情的热度提升,开始提高保证金。7月16日之后,市场传出一些自律性会议的消息,7月22日更是首次出现了产能收储方案的消息。
产能收储对于光伏行业而言,意味着对产能进行整体性调整。7月24日之后,更严格的能耗标准出台,多晶硅的综合能耗要求更为严苛,一级能耗标准大概只有颗粒硅能够达到。因此,后续出台的标准如何实施,仍需具体关注。
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召开,对相关说法进行了调整,如去掉了“低价”一词,收储消息的不同数字预期已被协会辟谣。8月1日,工信部出台了多晶硅专项节能监察政策。因此,我们认为市场目前更多处于核算完全成本的阶段。
从反内卷复盘来看,有两条路线值得关注。第一条路线是保价格,往年协会存指导经验即低于一定价格组件中标可能涉嫌违法。但由于政治局会议调整了相关说法,这条路径的关注度有所降低。第二条路线,即产能收储能否落地及其力度如何。
反内卷并非首次在光伏行业出现,但今年以来,政策用词有所升级,如从防止反内卷向综合反内卷转变,并将其写入年度关键任务。6月份,相关法律出台,7月份,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调整为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因此,我们认为光伏行业作为重点行业产能治理的政策性落地概率较大。
合理产能推算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今年的光伏装机目标进行预测:
2025年光伏新增装机预测:
光伏业协会预测,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为570-630GW,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预计为270-300GW。
多晶硅需求量测算:
根据光伏行业协会数据,160-180万吨多晶硅可匹配700GW光伏装机需求,估算单位GW光伏装机的多晶硅消耗量约为228.6-257.1吨。在不考虑技术进步导致单位消耗量下降的前提下,全球570-630GW新增装机对应的多晶硅需求量为130.3-162.0万吨,中国270-300GW新增装机对应的多晶硅需求量为61.7-77.1万吨。
合理产能利用率的参考依据:
2019-2021年,多晶硅行业在供需平衡阶段,产能利用率稳定在76.11%-81.06%,未出现显著过剩。因此,我们可以将80%作为多晶硅行业供需平衡状态下的合理产能利用率基准。
匹配需求的多晶硅合理产能推算:
基于80%的合理产能利用率,满足全球130.3-162.0万吨多晶硅需求所需的产能规模计算得162.9-202.5万吨。
推算现有产能的调整幅度:
2024年多晶硅已具备投产条件的产能为323万吨(CPIA数据),需进行调整的区间推测为120.5-160.1万吨,调整幅度为37.3%至49.6%。
多晶硅基本面情况
各企业成本结构不同,且开工率差异较大,如头部企业开工率可能在40%到50%,而其他企业可能在30%到40%,开工率低会导致完全成本的折旧摊销较大。因此,整个行业的成本结构差异较大,仍不明确。
今年上半年,受531政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影响,节点之前有大量抢装,但之后装机环节需求有所回落。目前,组件环节库存上升,终端对组件提价的接受度有限,因此现货价格进一步传导受到一定制约。N型致密料均值大概在47000元左右,考虑现货价格、交割成本、资金成本和套利成本等因素,盘面支撑位大约在48000元左右。
从产量方面来看,7月份多晶硅产量约为10.63万吨,下游硅片产量约为52.75GW。硅片产量有明显下调,6月还在58GW左右。加上多晶硅进口量维持相应持平的状态,7月份整个市场供应过剩约1.02万吨。
8月份,多晶硅产量增速将比较明显,SMM预测将增至13万吨及以上,若硅片排产增量有限,供应失衡将进一步加剧。
在仓单方面,目前盘面处于升水状态,企业仍有卖出套保的利润。上周还新增了两家多晶硅注册品牌,仓单适用于2511合约及其以后的合约。这减弱了市场对交割资源不足的预期。进入8月后,仓单环比上个月增速明显。
我们总结认为,目前产能治理政策落地的概率较大,其执行力度是主导市场预期的核心因素。如果最终产能整合力度不及预期,将导致产能过剩格局无法扭转,盘面价格突破前期高点的阻力会比较大。
短期价格大概率在48000-55000区间运行。但我们要注意到8-9月可能是多晶硅反内卷及产能治理政策的关键窗口期,可以考虑价格区间下沿逢低看多。此外,如果光伏装机下半年不及预期,多晶硅需求可能会有相应的二次下修。
工业硅情况
7月份,工业硅市场情绪主要受到多晶硅的带动,但8月份之后价格有所回落。对于光伏行业而言,政策传导存在一定差异。多晶硅处于产业链核心环节,95%的需求直接服务于光伏行业,产业链垂直度较高,行业产能集中度也较高。而工业硅产业链分布则较为分散,自律性产能出清难度较大。
从供应方面来看,进入8月以来,供应端呈现结构性复产。新疆地区头部企业已开始陆续释放产能,出厂价格基本与期货主力合约持平。云南和四川地区开工率回升,本月价格增幅明显,部分企业利润得到修复。7月份总产量约为33万吨,8月份产量预计将上修至36-37万吨。
从需求方面来看,多晶硅产量预期将突破13万吨(SMM),环比增加2.6万吨,折合到工业硅边际需求是3.1万吨左右。有机硅方面,受上月事故企业产能影响,增量有限,需求弹性大概在1-2万吨。随着传统旺季来临,市场可能更多通过减产挺价来修复利润,产量上方空间有限。
库存方面,工业硅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周度库存由降转升,交割库存(含未注册成仓单部分)增加8000吨,高位套保意愿增强,后续需重点关注仓单生成节奏对价格的压制作用。
总结来看,工业硅前期跟随多晶硅反内卷政策推涨,但自律性出清难度较大。四川、新疆地区的自律性政策对市场情绪提振有限。后续供应放量和仓单套保压力将持续对价格形成制约。短期来看,工业硅价格在前低8300的支撑下维持震荡,如果能上行到9500,偏空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