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全院血糖管理新范式轻松拿捏多学科“糖”事,革新控糖之道
发布时间:2025-08-13 10:16 浏览量:1
编者按:在当今医疗领域,血糖异常已成为住院患者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高血糖的发生率在住院患者中超过了三分之一,而其中80%的血糖异常情况来自非内分泌科。这一现状不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也对医院的医疗质量提出了挑战。如何有效地管理全院患者的血糖水平,成为了各科室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特邀全院血糖多学科综合管理示范医院——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内分泌科张广吾主任及张龙医生、EICU科刘雪兰主任及崔艳护士长、护理部李娟主任从各自的角度深入探讨该院在全院血糖管理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智慧化探索,以及各科室在这一过程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和未来规划,旨在为医疗行业提供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一、内分泌科主任:智慧全院血糖管理创新模式,引领全院血糖管控新风向
《国际糖尿病》
针对住院患者高血糖发生率较高的现状,内分泌科在全院血糖管理方面有哪些创新的管理模式或经验可以分享?
张广吾主任:住院患者血糖异常较为常见,与疾病预后及死亡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开展了全院血糖管理,主要创新点如下:
全院培训与联络员培养:对全院各科室医护人员开展两轮系统培训,并在各科室培育血糖联络员,强化血糖管理触点,促进科室间沟通协作,更紧密地管理住院患者血糖。建立血糖管理协作团队:参照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的住院血糖管理共识,组建包含内分泌科医生、护士、各科室血糖联络员及营养师的协作团队,保障血糖管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提升管理质量。
构建信息化血糖管理平台:在医院信息科支持下,开发全院血糖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完善管理细节,便于实时监测与分析血糖数据。
《国际糖尿病》
智慧化全院血糖管理的进展如何?在住院患者血糖管理效果、管理效率等方面带来哪些改变?对于科室持续推进智慧化全院血糖管理有什么样的规划?
张广吾主任:在智慧化全院血糖管理方面,内分泌科已实现胰岛素泵和血糖监测的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可实时监控胰岛素泵在各科室的运行情况,包括数量、用量及位置;另一方面,血糖监测数据能实时上传至信息平台,集中反馈处理,同时反映胰岛素用量,减轻医生床边数据采集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目前,智慧化管理虽已覆盖全院,但仍侧重于高血糖发生率高、与高糖相关性密切的泛血管科室等,未来将随着团队壮大和信息化手段提升,实现全院血糖管理全覆盖。
二、EICU主任:多学科协作的血糖精细化管理,重症患者血糖精准调控的典范
《国际糖尿病》
EICU科室在血糖管理上与内分泌科室形成紧密合作,请分享血糖管理上的合作模式和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的效果。这样的管理模式,为EICU科室的工作和管理带来什么样改变?
刘雪兰主任:2024年起,内分泌科血糖管理团队进驻EICU,率先开展血糖“双C”(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动态血糖监测)及“3C”(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动态血糖监测+糖尿病信息实时监测管理平台)管理模式。截至当前,EICU纳入600多例患者,其中243例接受连续血糖监测,占比38.8%,位居重症领域及医院学科层面首位。其中96例患者接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管理效果显著。
具体来说,护士无需频繁测血糖,减轻工作负担,同时减少患者感染和疼痛刺激;医生可在电脑界面实时动态查看患者血糖数据,使血糖控制更平稳,患者住院时间及整体费用缩短,且更大程度保护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数据显示,院内感染发生率从2023年的27.6%降至15%;高血糖高渗发生率1.3%;严重高血糖发生率8%,较2023年下降48%;低血糖发生率也大幅降低。
《国际糖尿病》
您在接下来的血糖管理推进上,有什么样的目标和计划?
刘雪兰主任:未来规划一是将EICU血糖达标率进一步提高,计划将住院时间超24小时的患者全部纳入连续血糖监测或“3C”管理模式,并实现跨科室的全流程血糖管理;二是将血糖管理前移至急诊抢救室,实现患者在院内各科室及手术室转诊过程中的全程监管;三是整理分析数据,形成课题成果,并在专业会议上分享,提升科室科研水平。
三、EICU护士长:血糖监测与胰岛素泵应用经验,重症患者血糖管理的利器
《国际糖尿病》
EICU已率先开展动态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的应用,有着非常丰富的使用和管理经验,请分享贵科室的经验和收获?
崔艳护士长:EICU率先开展动态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技术,收获颇丰。动态血糖监测解决了指尖测血糖带来的患者痛苦和护士工作量大等问题;胰岛素泵改善了血糖监测治疗的滞后性,对危重患者血糖管理作用显著。为确保技术顺利开展,EICU邀请了内分泌科专家和专科护士讲解仪器使用及注意事项,安排高年资护士一对一学习,全科培训考核,使全员熟练掌握技术。这不仅提升了血糖管理水平,还促进了团队专业性发展,未来也将以技术为支点,推动科室在血糖等领域的进步。
四、护理部:同质化护理措施,筑牢全院血糖管理质量防线
《国际糖尿病》
医院在住院患者血糖管理方面,护理部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护理措施,以保障对内分泌科和非内分泌科血糖异常患者实现同质化护理?
李娟主任:面对住院患者高血糖问题,护理部采取了以下措施实现内分泌科和非内分泌科血糖异常患者的同质化护理:
建立组织架构与制度标准:成立全院血糖管理小组,明确职责,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如胰岛素双人核对制度、血糖危机值处理制度等,规范血糖监测、胰岛素存放与注射流程、高血糖和低血糖处理流程及患者宣教标准。分层全覆盖培训:对全院护士进行基础培训,内容涵盖血糖监测规范、低血糖、高血糖处理流程、胰岛素注射等;针对科室骨干和联络员开展进阶培训,涉及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使用及疑难病例管理等,同时培养糖尿病专科护士,提升培训和质控水平。
闭环质量控制:制定质量检查标准和监测指标,不定期检查并分析整改问题,持续改进质量;开展持续质量改进项目,提升血糖管理水平。
营造安全氛围与激励机制:强化全院护士血糖安全意识,鼓励上报血糖管理不良事件,对优秀科室和个人进行奖励表彰,引进动态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等新技术,基于信息化实现全院血糖管理,提高管理全面性、方便性和高效性。
《国际糖尿病》
对于医院持续在信息化方面的建设,比如内分泌科通过信息技术赋能,实现胰岛素泵输注和动态血糖监测数据信息的同步多终端的呈现,对护理工作会带来哪些影响和改变?
李娟主任:信息化建设方面,动态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广泛应用,对护理工作带来了深远影响。一是减少重复测量工作量,提高效率,但增加数据分析时间;二是提供远程会诊可能,医护人员可实时查看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泵运行情况,进行远程随访指导;三是使护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干预和精准管理,及时干预血糖异常,降低高血糖、低血糖等发生风险,提高患者安全性和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四是提高对护士的知识技能要求,使其成为技术专家和数据分析师,以更好服务患者。
五、内分泌科医生:智慧化全院血糖管理成效显著,工作流程优化开启高效控糖新时代
《国际糖尿病》
智慧化全院血糖管理模式下,请介绍一下您医院在血糖管理上是怎么做的?
张龙医生:李惠利医院兴宁院区2024年正式开展院内血糖管理,主要针对围术期患者、危重症患者以及需多次会诊调整血糖的内科患者,已纳入460人,2025年上半年已超300例患者纳入管理,规模逐步扩大。骨科、神经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这些高血糖发生率比较高的科室,经干预后,高血糖发生率显著下降,超90%的医护人员认可全院血糖管理模式,认为其对科室血糖管理贡献大。这提示,相较于传统的会诊模式,院内血糖管理是未来发展趋势。
《国际糖尿病》
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智慧化全院血糖管理推进后,您的工作流程有哪些改善或者有哪些措施?
张龙医生:智慧化血糖管理推进后,医院在以下三方面优化了工作流程:
建立全院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因危重症患者血糖监测频率远高于普通糖尿病患者,因此与EICU合作,建立动态血糖监测与胰岛素泵相结合的“双C”管理策略,并以EICU为中心,在全院铺开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实现患者转至普通病房后的持续监测。建立血糖工作站:通过胰岛素泵信息化系统工作站监测科外胰岛素泵使用情况,其可视化胰岛素泵输注系统提升工作效率,最大限度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床边检查频率。
引进全院血糖管理系统:可监测全院血糖数据,并搭建虚拟病房,从而实现主动管理糖尿病患者,力求干预所有院内血糖异常患者,降低血糖异常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在缺乏血糖工作站的时期,为在科外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提供护理时,医护人员面临着繁琐的巡查任务。每天都要走到每个患者的床边,仔细检查胰岛素泵是否正常运作、电池电量是够充足、胰岛素输送的剂量以及设备是否有报警提醒。然而,血糖工作站的出现,就如同为医护人员配备了得力助手。通过可视化监测设备,能够实时、集中获取众多患者胰岛素泵的工作状态信息。医护人员无需再像以往那样,在不同病房、不同病床之间反复奔波查看。
六、总结
通过全院血糖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智慧化实践,该院在提升血糖管理效果与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内分泌科、EICU、护理部等多科室紧密协作,共同构建了全院参与、信息化支撑的血糖管理新体系。从全院培训与联络员培养,到建立血糖管理协作团队,再到构建信息化血糖管理平台,每一项措施都为全院血糖管理的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智慧化全院血糖管理的推进,实现了胰岛素泵和血糖监测的信息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体验。未来,随着团队的不断壮大和信息化手段的持续升级,将进一步实现全院血糖管理的全覆盖,为患者的健康福祉和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专家简介
张广吾 主任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内分泌代谢中心主任
宁波市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
宁波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
浙江省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刘雪兰 主任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急诊医学中心二支部书记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兴宁院区急诊科主任
中国女医师协会第二届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二届青委
浙江省住培急诊医学科专业质控委员
浙江省院前急救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委
浙江省中西结合学会职业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宁波市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兼秘书
宁波市急诊分会质控中心委员
美国心脏协会(AHA)ACLS、BLS导师、国家灾难救援NDLS培训导师
李娟 主任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宁波市护理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家库成员
宁波市护理学会糖尿病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康复医学会血液净化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疼痛护理委员会常务委员
浙江省肠内肠外营养护理学组成员
浙江省重症康复护理学组成员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
主持及参与课题8项、举办国家级省级继教9项、撰写SCI等论文20余篇
张龙 医师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全院血糖管理主要负责人之一
宁波市康复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
毕业于浙江大学,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肾上腺疾病、痛风、高尿血症、骨质疏松、肥胖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诊治,在国内外专业杂志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崔艳护士长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中共党员,主管护师,从事护理工作10余年
现任宁波市李惠利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副护士长
2017年赴德国亚琛Franziskus医院进修
2020年曾赴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修肿瘤专科护士
2022年赴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进修ECMO专项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