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制裁台8厂商,台独分子急了,喊话大陆,不料我方更有大动作

发布时间:2025-08-12 04:06  浏览量:1

两岸关系又一次面临考验的当下,一场针对台湾地区军工企业的制裁行动悄然展开,不光是经济层面的回应,更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举措,让那些一心搞分裂的人坐不住了。

2025年7月9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将台湾地区8家军工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名单,这些企业包括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经纬航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科学研究院、仲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国际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龙德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和攻卫股份有限公司。

它们主要从事无人机、导弹、军舰和战机等军工业务,长期配合外部势力对台售武,严重威胁台海稳定。制裁措施禁止向这些企业出口两用物项,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此事发生在台湾地区所谓的“汉光41号”演习启动当天,那场演习从7月9日到18日,持续10天9夜,涉及海马斯火箭系统、陆射剑二导弹和各种无人机,试图展示所谓防御能力。

但大陆的制裁直击要害,这些企业依赖大陆原材料和技术支持,现在供应链被卡住,台湾军工基础受到冲击。商务部发言人明确指出,此举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回应台湾当局的挑衅行为。

制裁不是空谈,而是实打实的反制,符合出口管制法和相关法规,国际上类似举措也不少见。台湾当局一贯靠外部势力壮胆,这次制裁让他们明白,搞分裂没有出路。

商务部公告强调,这些企业蓄意配合“台独”,制裁名单的公布时机选在演习首日,传递出明确信号:大陆不会坐视不管。

这次制裁规模不算小,针对性强,覆盖了台湾主要军工领域,从战机维护到潜艇建造,全链条施压。台湾所谓的“防务部门”评估显示,演习虽声势浩大,但后台供应链隐忧已现。

制裁的依据充分,商务部列出这些企业的军售参与事实,合情合理。两岸本是一家,台湾当局的举动只会加剧紧张,大陆的反制是为了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面对大陆制裁,台湾地区所谓的“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召集人王定宇迅速表态,他于2025年7月9日称,“此类出口管制反而证明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因为国家不会对自己实施此类限制”。他的言论试图颠倒逻辑,质疑制裁正当性,但实质上暴露了“台独”顽固分子的不安。

王定宇长期被列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禁止进入大陆及港澳,他的回应在岛内媒体如ETtoday传,引发讨论,但未能改变事实。民进党当局推动“以武拒统”,大陆制裁是正当回应,王定宇的喊话只是偷换概念,企图维持士气。

台湾“公部门”采购早已禁用大陆产品,他强调政治宣示大于实质影响,但忽略了企业实际困境。制裁名单公布后,王定宇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申观点,试图扭转叙事,但大陆商务部重申措施合情合理。

岛内其他民进党成员附和,称制裁是施压手段,但这只会加深分裂。大陆方面未直接点名回应,而是通过行动延续压力。王定宇继续在社交媒体发文,重复其逻辑,但制裁事实摆在那,企业如汉翔航空已开始讨论备选方案。他的行为像场表演,旨在稳住阵脚,却暴露了内心的动摇。

谋独分子一贯如此,喊话大陆不过是转移视线,但大陆的反制升级,让他们的算盘落空。台湾当局的谋独行径在先,大陆措施在后。

制裁后,大陆采取系列措施进一步反制。2025年7月6日,民航局宣布启用M503航线W121衔接航线,这一变动优化空域管理,缓解航班压力,多架民用航班飞越金门附近空域,台湾所谓的“交通部门”无力干预。

随后,解放军组织大规模海空行动,7月内军机军舰持续在台海周边活动,如7月1日至2日侦获53架次军机和8艘军舰,形成合围态势。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于7月8日回应“汉光”演习,强调无论台湾当局采用何种装备,都无法阻挡统一进程。

军机巡航覆盖台湾北部、南部和东部,军舰监视动态,展现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这些行动远超以往,结合制裁,从经济和安全层面双重施压。民航局启用新航线后,实际执飞航班增多,缩短航程,惠及两岸民众,但台湾当局视之为威胁。

解放军活动数据显示,7月多日军机逾40架次,军舰保持高频次,回应台湾演习挑衅。国防部例行记者会多次强调,中国军队有信心应对风险,台湾的“灰色地带”策略无效。

两岸和平统一是主流民意,大陆措施旨在从根源削弱“台独”基础。结合制裁和新航线调整,解放军行动形成立体反制,台湾当局的幻想落空。

整体看,这些大动作维护国家统一,符合一个中国原则。台湾当局应认清形势,谋独无出路,和平统一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