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 现已进入登革热高发期!隐性感染者也可作为传染源→
发布时间:2025-08-13 11:03 浏览量:2
问
什么是登革热?
一、登革热是新的传染病吗?
登革热不是新的传染病,它是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该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被发现,症状以高热、严重的骨痛和背痛为主,研究者根据其症状,将其命名为“关节热”或“骨折热”。
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2019年被世卫组织列为年度全球十大健康威胁之一。
目前登革热已成为全球最为常见的蚊媒传染病。
登革热不是新的传染病,它是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该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被发现,症状以高热、严重的骨痛和背痛为主,研究者根据其症状,将其命名为“关节热”或“骨折热”。
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2019年被世卫组织列为年度全球十大健康威胁之一。
目前登革热已成为全球最为常见的蚊媒传染病。
二、登革热是怎么传播的?
登革热的传播模式以“伊蚊→人→伊蚊”为主,世界范围内埃及伊蚊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在我国以白纹伊蚊为主,分布更广泛。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病人在发病前1天和病后5天内为病毒血症期,其间有传染性,病人被雌性伊蚊叮咬后可能引起传播。
有研究显示,登革热隐性感染者的病毒血症水平低于登革热患者,但也可以作为传染源,而且隐性感染者占比更高,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当雌性伊蚊叮咬感染者后,病毒随血液进入蚊子体内,经过8~10天(称为外潜伏期)的增殖后获得感染力,当它再次叮咬人时,即将病毒传给另一个人。
登革热的传播模式以“伊蚊→人→伊蚊”为主,世界范围内埃及伊蚊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在我国以白纹伊蚊为主,分布更广泛。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病人在发病前1天和病后5天内为病毒血症期,其间有传染性,病人被雌性伊蚊叮咬后可能引起传播。
有研究显示,登革热隐性感染者的病毒血症水平低于登革热患者,但也可以作为传染源,而且隐性感染者占比更高,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当雌性伊蚊叮咬感染者后,病毒随血液进入蚊子体内,经过8~10天(称为外潜伏期)的增殖后获得感染力,当它再次叮咬人时,即将病毒传给另一个人。
正在吸感染者的血的蚊子受到干扰时,如果立刻吸食附近易感者的血,通常认为,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立即把病毒从前一个人传给后一个人(机械性传播)。
三、
感染登革病毒后会终身免疫吗?
登革病毒有4种血清型。人被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对相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不同血清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
应当重视的是,二次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登革病毒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会更高。
登革病毒有4种血清型。人被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对相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不同血清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
应当重视的是,二次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登革病毒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会更高。
四、
登革热在哪些地方流行?
登革热在全球热带、亚热带等媒介伊蚊分布地区广泛流行,波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拉丁美洲、西太平洋、东南亚、东地中海等地区,登革热传播可常年发生。其中,拉丁美洲、西太平洋和东南亚等地区登革热疫情最为严重,亚洲地区报告了全球约70%的登革热病例数量。
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为境外输入个案,或由境外输入引发本地暴发。广东、云南、福建、浙江、广西、海南等多个省区曾多次发生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登革热疫情。
近年来,我国输入引发的本地疫情累及地区呈扩大趋势,有从南方亚热带地区向中、北部温带地区扩散的倾向。
疫情在夏秋季高发,广东省登革热病例一般从5月份开始逐渐增多,8-11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以青壮年为主。
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为境外输入个案,或由境外输入引发本地暴发。广东、云南、福建、浙江、广西、海南等多个省区曾多次发生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登革热疫情。
近年来,我国输入引发的本地疫情累及地区呈扩大趋势,有从南方亚热带地区向中、北部温带地区扩散的倾向。
疫情在夏秋季高发,广东省登革热病例一般从5月份开始逐渐增多,8-11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以青壮年为主。
看完全文后,
您知道感染登革病毒后会不会终身免疫?
评论区告诉我哦!
- 上一篇:广电总局公示2025年16个重点动画项目
- 下一篇:儋州洋浦:项目建设提速度增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