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应该具有的胸怀
发布时间:2025-08-12 12:30 浏览量:1
胸怀,指一个人的胸襟,气度。胸怀一词起源于古人对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形象的认知有关。王充《论衡·别通》中曰:“故夫大人之胸怀非一,才高知大,故其于道术无所不包” 。这段文字中的“胸怀”指思想境界,体现出有才能、有见识的人在学问和道理方面的包容度。
古代文学和典籍中的“胸怀”,一般与道德、志向、学问等方面相关联。如《宋史·卷四二七·道学传一·周敦颐传》中“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用“胸怀洒落”形容周敦颐人品高尚、心胸开阔、洒脱自在。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明确将“胸怀”与“大志”联系起来,突出英雄人物应有的抱负和志向。
近现代对“胸怀”理解,不仅用于描述个人的品德、志向,还常用于表达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胸怀”一词常出现在一些政治话语和励志表达中,如“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强调个人要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追求。
“胸怀”一词的含义还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宽容、豁达的性格特点,如“他胸怀宽广,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年轻人要有胸怀天下的气魄”、又如,“胸怀坦荡”、“胸怀大局”等,所以说胸怀如何,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如一个人能否做到公而忘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等,都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人的内涵。
其实,胸怀对一些担任领导干部的人更为重要,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周恩来总理,他的胸怀之大,绝对天下少有。不管是他的朋友,还是他的敌人,无不被他宽大的胸怀所感染。而中国人民至今对他难以忘怀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的胸怀感染了几乎所有的人。
笔者一生遇到过很多领导,其中有胸怀的人不多,心胸狭隘的不少。试评一二:
笔者16岁下乡在辽宁省宽甸县杨木川公社玄羊砬子大队,大队党支部书记刘乃昌就是一个具有宽大胸怀的人,他担任大队(村)干部数十年,不管村民有何困难,他都能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乡民,即使工作中有人不满,他也从不记在心上,这种胸怀世间少有,直到他去世之后,人们仍然怀念他。
笔者1970年在集安水泥厂当工人,厂长尹增山就是一个胸怀很宽的人,他的性格有时较急,笔者也是急性子,笔者曾经在工作中与他多次发生冲突,但他从来不记恨笔者。对笔者该重用时他照样重用,对笔者该批评时,他照样批评。1973年,他得知通化卫校到集安调人,第一个把笔者推荐给负责调人的梁德俊,从此改变了笔者的人生。
笔者1974年到1977年春天在通化卫校工作,担任政工(人事)科长的梁德俊性格温和,对所有的同事都非常和气,不管是哪位职工 有了过错,他都能平心净气地对方交谈,直到对方认识到问题,解决了思想矛盾为止。后来,一位叫张琦的人调来学校当梁德俊的副职,但他到职后便与梁德俊争权。梁德俊也不与他计较,主动调到另一个单位任职。张琦担任了人事科长职务之后,没有几年就患病去世,他的去世就与心胸狭隘有关。笔者从东北师大毕业后按当时的政策应该回到卫校工作,但张琦却说:“陈维国和梁德俊关系曾经走得很近,卫校不接收,让他到别的单位去。”
小事不大,这两人的胸怀一宽一窄,高下立判。
1987年,笔者工作的通化幼儿师范学校调来一位任庆林校长,他到任时前任校长交待:“陈维国喜欢抗上,不宜重用。”任庆林到任后便因学生实习问题给了笔者一个下马威,笔者便与他冲撞起来,吵得不亦乐乎。
于是,任庆林带着挑毛病的心理,以突然袭击方式接连到课堂上听笔者5节课,听课之后,任庆林对副校长李仁堂说:“陈维国的授课水平很高,是一个很优秀的教师。看人不能先入为主,应该实际观察。”
不久,任庆林便提拔笔者担任教研室负责人兼任学校教育研究会会长、保卫科长,教务科长等职务。在他任职期间,笔者连续十年被评为市级先进教师,并成为全省中等师范教育学、心理学科带头人。此后,笔者与任庆林多次因工作发生冲突,但从来没有形成个人恩怨,这说明:他具有很好的胸怀。
笔者在担任师范学校保卫科长的三年间,教育局及省教育厅先后下达文件,要求给学生购买学生团体意外保险。通化市教育局长王S兴的妻子当时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东昌区分公司担任副经理,市教育局向全市各学校下达文件,要求必须在人寿保险东昌区分公司购买学生团体保险。
笔者没有盲从这个文件,亲自到中国人寿东昌区分公司洽谈业务并要求承诺学生出险后的优惠政策遭到了拒绝。王局长的夫人当时翘着二郎腿对笔者说:“教育局已经下文件让各学校到东昌区保险公司买保险,我们公司就这条件,你们学校必须到这里买保险。”
笔者不听邪便按照省教育厅推荐的几家保险公司,去长春的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为学生购买了团体意外保险。王局长得到夫人等着后,为此对笔者记恨在心。在笔者担任学校的教务科长之后,他运用权连续三年不同意笔者晋升高级职称,还利用权力强行调笔者离开幼儿师范,两次被任庆林拒绝。1996年春,王局长安排党委书记吕S凡与笔者谈话:“你的水平很高,工作成绩极大,是通化市多年来少有的人才,但你不适合当行政干部,准备调你去教育学院当学术干部。”
笔者一口回绝,回到学校自动辞职,甘愿当一名普通教师。教育局在时隔一年之后才不得已下文件免去笔者的职务,当免职文件传达到学校的时候,笔者已经在兼职律师行业干得风生水起。
2002年,吕书记调到通化幼儿师范改制后的通化师院分院当院长,找笔者谈话:“我想启用你担任管教学的干部,你有什么想法?”
笔者回答:“对不起,我已经申请病退,并通过了体检。我准备退休后去当专职律师,你的抬爱我无福享受。”
这位新到任的吕院长胸怀和度量还算不错,没有难为笔者,在笔者的病退报告上签字后,让笔者顺利地办理了病退手续,笔者因此多争取了十年的专职律师执业时间。
1992年,笔者的资历和学识水平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并具备了晋升高级职称的条件.因为笔者得罪教育局王局长的老婆,当年晋升高级职称时,笔者的打分成绩超过全市第二名89分。但王局长在教育局的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上,却以“陈维国年轻,还有机会,这次晋职称让他为老同志让路。”结果,没有批准笔者晋职称。1993年和1994年,笔者又被王局长两次否定晋升高级职称,都是“莫须有”的理由。有人劝笔者私下与王局长和解,笔者没有理睬。
1995年,教育学院的张M被派到幼儿师范接替退休的赫荣根担任党委书记职务。她到任后正遇到晋升高级职称,任庆林校长到省里参加培训,学校的工作由张M负责。张M尽管不从事教学,她利用临时负责全校工作的机会和条件,要求王局长让她晋升高级职称,以取代笔者的晋升指标。王局长正找不到第四次报复笔者的机会,张M要求的晋升职称正如其所愿,于是,笔者再次落榜。笔者为此找王局长摊牌,他说:“你们学校报了两个指标,教育局只能批一个,张M比你早一年当教师,所以,让她晋升。”
因为这件事情,笔者对张M的做法表示严重不满,并指责她以权谋私。任庆林学习结束回来因此此事与张M发生了争吵,张M便多次找王局长,要求将笔者和任庆林分别调离,由她担任校长兼党委书记。王局长同意了张M的要求,在准备调动任庆林去其他单位工作时,被主管教育的黄副市长发现后予以制止。1996年,高级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由市人事局直接主管高评委,笔者以高出全市第二名168分的成绩顺利晋升高级职称。
1996年笔者刚刚晋升高级职称,便遇到被强行调离的情况,于是,笔者怒辞教育务科长职务,边从事兼职律师,边讲课到2002年满50周岁的时候申请病退被批准,从此成为一名专职律师。
如今,笔者在回忆旧日时光的经验和教训时,随意写下一篇《胸怀》的人生故事,也算是自己对人生的总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