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英扎堆的风投公司,扫地、做饭的“她”为何成了不可或缺的人

发布时间:2025-08-13 12:44  浏览量:2

“哪天你准备退休回老家,一定要提前一二年帮我培养一个接班人。”这样的话,赵春梅的老板私下和她说了好多次。

15年前,赵春梅从安徽芜湖来到上海做“阿姨”。她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那个“不可或缺”的人,特别是在一家精英扎推的投资公司。

在魔都大上海,高精尖的成功人士比比皆是。而在更多的普通岗位,一些人把手里的事做到极致,赢得了尊重,干出了体面。

无人督促,做最认真的自己

魔都的夏天就是一个火炉。

早上7点半,在愚园路弄堂深处的一幢别墅,赵春梅拿着扫帚清理着院子里飘落的树叶。昨夜下了一场暴雨,天气不仅没有凉快,反而雨水将树叶黏在地上,更加不方便清理。她不时放下扫帚,俯下身捡起粘在泥水中的叶子,放进一旁的垃圾桶里。

赵春梅在清扫院子。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这座600平米的别墅,连带600多平米的小院,是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余日章的故居,方正的院落寓意着主人正直而低调的格局。5年前,“百联挚高资本”看中了它独特的气质,把办公地址选择在这里。而仅是因为和筹办人员的一次偶遇,赵春梅后来成了公司的“阿姨”“管家”。她一直觉得,这就是缘分。

麻花辫垂在肩后,一顶米色棒球帽下,目光清亮有神,印花衬衫与宽松长裤衬得人干练挺拔。岁月行至此处,青春早已悄然退场,但她全身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劲。

“我们老板特别爱干净!我也是,清爽环境谁不欢喜?”她直起腰,抹了把汗,声音里带着笑意。

院子中心通往办公区域别墅的地砖,和两侧的明显不同,颜色更深一些。“这些地砖的透水性不算太好,首先清扫这里,可以更快干燥,大家进出公司更安全一些,我也放心一些。”而赵春梅每天早起做的第一件事,选择在办公区域拖地板,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三条毛巾是擦拭干净的秘诀。劳动报 记者 胡玉荣 摄影

在摆放卫生设施的一个角落,挂着三条毛巾,这是她擦拭办公场所用。“先用一条毛巾擦去灰尘,再用另一条干净的毛巾擦一遍,才会擦得干净。再多带一条,减少来回清洗的时间。”赵春梅道出了每次干活带三条毛巾的玄机。

早上6点起床,简单洗漱后,把办公室的地拖一遍,然后打扫院子,简单吃点早点后,再把各个办公室和公共空间擦拭一遍,再去菜场买菜,准备公司的中饭……5年来,每天的工作安排就像上了闹钟一样精准,尽管无人督促,这是赵春梅给自己的定义。

是阿姨,更像一个“家人”

9点不到,同事们陆续上班。在办公桌放下随身携带的物品后,百联挚高资本投资总监小冯习惯性来到厨房,拿起了一个装满开水的保温壶。小冯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在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工作了三年后,回国加入百联挚高。

“难道你们没有饮水机吗?为啥还要准备开水保温壶?”

“我们经常要开会,饮水机不方便!”小冯已经记不清这个习惯从啥时开始的,只是知道这个时间点,在固定的地方,赵春梅肯定准备好了。

赵春梅在切菜,为中饭做准备。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10点多,赵春梅在厨房间,准备公司的午饭。每天她都会在早上完成打扫、保洁任务后,到附近的菜场购买最新鲜的菜品。

随着刀切砧板的声音响起,各种食材切配完成。她把茭白和丝瓜用保鲜膜包好,放进冰箱。

中饭的荤菜需要提前慢炖。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荤菜得慢炖,所以要提前一点时间开始烧。蔬菜得赶着饭点炒,切好的茭白放进冰箱保存,炒起来才不老,丝瓜也不会发黑。”她一边麻利操作,一边轻声解释道。食材备好,又转身清理水槽、灶台、料理台瞬间恢复光洁如镜,方才的“战场”踪迹全无。

一桌丰盛的饭菜已经为同事们准备好。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我们公司也许和其他公司有点不一样,不是吃客饭的,每天基本6菜一汤,大家围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包括老板。如果出差的人少,那就是两桌。我们老板说,围在一起吃饭,那才像一家人。”

“赵阿姨的手艺很绝,几乎每天的菜不重样,去年还得到了公司的最佳创新奖。”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小向表示,同事们在公司从来不叫外卖,都惦记着阿姨的那一口。

正说着,同事小李拿着一个新买的饭盒走进厨房。“阿姨,开水有吗,我要烫一下这个饭盒。小谢住院了,就在公司旁边的医院,她说想吃你做的菜,中饭我打包给她送点过去!”

“知道了。你去忙吧,我来清洗饭盒。待会烧好菜,我会提前盛一点放进饭盒的,多放些她爱吃的青菜。”赵春梅说。

“在我们眼里,阿姨就像妈妈,年纪大点的同事,都当她是自家大姐。”小向望着厨房里那个不知疲倦的身影,眼神里是满满的敬爱。

几个月前,小向摔伤了手,复工后,赵春梅每天中午都为她炖上一盅滋补汤。“那些鸽子、大骨头……都是阿姨自己掏钱买的,公司的账上从没记过这些。我们有同事怀孕,她又悄悄按口味开小灶,还是花自己的钱。她从不提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发现的。”小向的声音微微发哽,“我们都来自天南地北,阿姨做的一切,让人倍感温暖。”

双向奔赴,匠心开出最美的花朵

在百联挚高资本的休息厅里,摆放着全公司外出团建的合影。每次擦拭这些相框时,赵春梅都觉得特别踏实。“公司所有的人,从来不会因为我是一个阿姨,而看低我一分。老板总是乐呵呵叫我,还给我起了洋气的英文名May。我都记不住自己生日了,大家每年还会帮我庆祝。公司每次外出团建,不仅会带上我,女孩们还争着和我住一个房间,和大家一起,我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坐飞机,一路上小朋友们给我当翻译,带我玩帮我拍照。”

家人的感觉是赵春梅最大的动力。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而这种“家人”的感觉,也许就是她想把份内事做到最好的动力。为了那不重样的“菜谱”,她空余时间喜欢上了在视频上跟大厨学做菜,然后将其变成公司餐桌上离不开的“好”。

“除了叫绝的厨艺,大姐真的太勤快了。外面的院子,一到秋天落叶就特别多,她每天要打扫好几遍。公司平时迎来送往的客户也特别多,每次接待完,没过几分钟,会客场所又收拾得好像没有人来过一样。”百联挚高资本创始人高洪庆坦言,因为业务的原因,接触过太多的业内大咖和技术大牛,像大姐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到极致,也是另一种牛。“现在社会上倡导匠心精神,但匠心是一个双向奔赴的结果。企业只有对员工好,把他们当家人,员工才会更有向上的激情和动力!”

午后,收拾完厨房和餐厅,赵春梅会在小院的宿舍里稍歇片刻,为下午的工作蓄力。为了她的生活和工作方便,几年前,公司还特意开辟、装修了洗澡间和休息室。

这座小院,并非赵春梅15年前到上海时所能想象的归处,也非世俗定义的成功。她所满足的,是真心付出得到的尊重。她也不了解什么是匠心,只是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

匠人心语

——尊重是最大的激励

记者:你在百联挚高资本公司成了“不可或缺”的人,这离不开你的技艺,这些技艺都是从哪里学的?

赵春梅:我在老家有一点基础,但是到了上海,开了眼界,学到很多东西。在第一个雇主家里,他教我做各种各样的上海本帮菜;在一家饭店,学会了如何配菜,做出不一样的菜品口味。在百联挚高,这里的人都素质很高,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和人相处、交流。我本来性子很急,现在改了很多,也能更加沉下心来学习新事物。

记者:在百联挚高资本5年,你全心全意付出、尽力做到最好的动力是什么?

赵春梅:我觉得就是尊重。他们都是有本事的人,而我只是一个阿姨,能做的也就是做做饭、打扫卫生。我们高总常说,岗位没有高低,每个人只要认真对待,就是最好的员工。你能想象吗,在一家投资公司,把公司的最佳创新奖给了一个阿姨。在这样的氛围下,我没有任何理由懈怠,他们对我就像“家人”一样,那我必须也像“家人”一样回馈他们。

头图为赵春梅每天在院子里尽心做着份内事。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