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黄杨种植方法简单介绍

发布时间:2025-08-13 14:41  浏览量:2

黄杨是黄杨科黄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分布广泛,是常见的观赏和绿化树种。其树皮呈灰褐色,枝条纤细,分枝密集,小枝四棱形。叶片呈革质,形状为卵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颜色浓绿有光泽,边缘光滑,叶柄较短。黄杨生长速度较慢,树形紧凑,具有很强的耐修剪性,是制作盆景和绿篱的优良材料。

黄杨的种植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是品种选择,应根据种植目的和当地环境挑选合适的品种。常见的品种有小叶黄杨、大叶黄杨、雀舌黄杨等,小叶黄杨耐寒性较强,适合北方地区;大叶黄杨适应性广,在南北各地均可种植;雀舌黄杨树形小巧,更适合制作盆景。选择苗木时,要挑选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幼苗,以一年生或两年生实生苗或扦插苗为宜。

接下来是种植场地准备,黄杨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也能耐半阴,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中生长,pH 值以 6.0-7.5 为宜。种植前需深耕土地 20-30 厘米,清除杂草和石块,施足基肥,每亩可施入腐熟的有机肥 2000-3000 公斤、复合肥 30-40 公斤,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若土壤黏重,可掺入适量河沙或珍珠岩改善排水性。

然后是定植,黄杨的定植时间多在春季 3-4 月萌芽前或秋季 10-11 月落叶后(常绿品种为半休眠期)。定植时,根据种植用途确定株行距,作为绿篱种植时,株行距一般为 20-30 厘米 ×30-40 厘米;作为独株观赏或盆景素材时,株行距可适当加大。挖定植坑的大小根据苗木根系情况而定,一般为 30-50 厘米见方,将苗木放入坑中,舒展根系,回填土壤,轻轻压实,使苗木根颈与地面平齐,浇足定根水。

黄杨的管理方式需围绕其生长需求进行。

在水分管理上,黄杨喜湿润,但不耐积水。定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根系恢复。生长期内,若天气干旱,需定期浇水,一般每隔 7-10 天浇一次水,浇水要浇透;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止土壤积水导致烂根。夏季高温时,可向叶片喷水,以提高空气湿度,保持叶片翠绿。

施肥方面,黄杨对肥料需求适中,应遵循 “薄肥勤施” 的原则。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在种植前施入;生长期内,可每月施一次稀薄的腐熟有机肥或复合肥,以促进枝叶生长,使叶片浓绿有光泽。秋季末可施一次腐熟的有机肥,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施肥时要避免肥料直接接触叶片,以防灼伤。

修剪是黄杨种植的重要管理环节,因其耐修剪,可根据需要进行造型修剪。作为绿篱种植时,春季和夏季要定期修剪,保持整齐的造型;作为盆景或独株观赏时,可根据设计的造型进行修剪,剪去徒长枝、病弱枝、过密枝,促进分枝,使树形更加紧凑美观。修剪后要及时清理剪下的枝叶,保持植株通风透光。

种植黄杨有一些注意事项需留意。

首先,黄杨虽然能耐半阴,但长期处于光照不足的环境中,会导致枝条徒长、叶片发黄,影响观赏效果,因此种植场地应保证有充足的散射光或适当的直射光。

其次,黄杨适宜生长的温度为 15-25℃,耐寒性较强,小叶黄杨可耐受 - 15℃左右的低温,大叶黄杨也能耐受 - 10℃左右的低温,但在北方地区冬季极端低温时,仍需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如包裹树干、搭建防风障等。

另外,黄杨易发生叶斑病、炭疽病等病害以及介壳虫、蚜虫等虫害,要加强日常管理,保持植株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叶、虫叶,发病初期可采用药剂防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注意用药浓度和次数。

黄杨的用途广泛,其主要用途是作为观赏和绿化树种,可用于庭院绿化、公园布景、道路绿化等,常被修剪成各种造型的绿篱、球形、圆柱形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黄杨的木材坚硬致密,纹理细腻,是制作雕刻、算盘珠、乐器等的优良材料。此外,黄杨还可作为盆景素材,经过精心养护和修剪,能制作出形态各异、古朴典雅的盆景作品,深受盆景爱好者的喜爱。

总的来说,黄杨种植需要掌握其生长特性,做好品种选择、场地准备、定植、水肥管理、修剪等工作,注意防治病虫害,才能让黄杨生长健壮,充分发挥其观赏和实用价值,为环境绿化和美化增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