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带娃坐高铁,主动补票反被斥,央视点名曝光实情,网友两边倒
发布时间:2025-08-13 15:07 浏览量:3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坐高铁主动补票是每个乘客都应该做的事,咱们且不说被夸,至少这个行为不应该被骂吧。
但最近有个大姐,带着几个娃坐高铁,主动说要补票,结果不仅没落下好,还被网友怼,连央视都点名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今年八月初,福建龙岩那段高铁上,一个名叫小梅的90后单亲妈妈,一个人带四个娃回娘家看爹妈。
听着就够折腾的,四个娃想想都头大,光看顾着别跑丢就够忙了,不过后来才知道,小梅条件不算差,在广州有车有房,还是个小老板。
铁路规定写得明明白白:成人能带一个6岁以下的娃免票,多出来的就得买儿童票,6到14岁的娃,本身就得补优惠票,小梅带的四个娃里,俩超过6岁,俩没到。
按规则算,免票名额只有一个,剩下三个(俩大的+一个小的)都得补票,可小梅不这么想,她觉得俩小的都该免,只补俩大的就行。
说实话,规则单看条文挺清楚,但真带一堆娃时谁都可能算错账,不过错了咱们就认,补上就行了呗。
结果,列车员小吴跟她解释了半天,说破嘴皮她也不听,最后小梅还急了,说自己单亲带娃多不容易,还扯国家三胎政策,觉得铁路太死板。
小吴也是好心,建议她找朋友邻居帮忙送送娃,能少补一张,结果提到“男人”俩字,小梅直接炸了。
换谁听这话估计都不舒服,尤其单亲妈妈,可能觉得被戳痛处了,但话说回来,列车员也是按规矩办事他也改不了规则啊。
小梅越说越激动,指着小吴就喊,说铁路是“为人民服务”,不该这么冷冰冰,又扯票贩子不管专欺负她这个“老实人”,围观的人都听懵了。
小吴被骂得没辙,只能重复规矩,可小梅就威胁要投诉还怀疑12306会包庇,最后小吴没办法只能先让她们上车,到站再说。
车到龙岩后,小梅哥哥大壮来接,听列车员一说就想掏钱补票,结果小梅一把拦住,说啥也不让,僵持了半天,最后还是补了。
只是补完嘴还硬,嘟囔着“不该花这钱”,到家都下午五点多了,其实到这一步,息事宁人多好,还非要较这个劲。
小梅本以为发到网上能赚点同情,结果评论区直接炸了锅。
许多人冲到小梅的评论区怒斥小梅:规矩就是规矩,单亲不是特权,幼儿园老师也不会说带一群娃不买票白坐高铁,要是人人都讲“特殊情况”,规则不就成了摆设。
但也有少数人觉得,带四个娃确实难,多孩家庭压力大,规则应该,除此之外,还有人吐槽,买票时咋不提前提醒,换谁到站才知道,都得急。
眼看网友不站自己这边,小梅没反思,反倒直接承认自己就是想红,还说自己是做投影仪生意的,实体经济不好做,想靠直播把货卖全国。
网友一看更不乐意了,你想红也别踩着乘务员啊,人家按规矩办事招谁惹谁了,甚至还有人说,这起号方式太狠了,真学不来啊。
说实话,想搞事业能理解,但靠这种争议博眼球,就算火了也不长久吧。
小梅说自己被妈妈卖去当童养媳,按说和妈妈感情该淡了,可她偏要带四个娃回去看妈妈。
这操作让人摸不着头脑,是想和解,还是另有隐情,她没说,网友们也只能瞎猜。
再看她对孩子的态度,重男轻女的苗头和原生家庭如出一辙,或许是从小在那样的环境里长大,或许不自觉的就复制了当年的模式。
但话说回来,吃过苦的人,不是更该努力打破循环吗,总陷在过去的影子里对谁都没好处。
她的种种行为,看着拧巴,其实都能往根上找原因,只是这原因找着了,能不能改,就得看她自己了。
对于小梅这件事,人民日报还专门发了篇文,给大家科普了一下“中国铁路12306”的规定,虽然没有明着表态,但是看样子也是暗戳戳的多少有点不满。
毕竟铁路规则执行了这么多年,刚性绝对是够的,不然人多嘴杂早乱套了。
但是,现在国家鼓励三胎政策,导致多孩家庭越来越多,带俩仨娃出门的家长确实是不少。
那如果一直按老规矩确实有点卡脖子,就比如小梅这情况,四个娃里俩小的,按规定只能免一个,换谁可能都觉得“差口气”。
其实规则也不是不能动,比如搞个“家庭票提醒”,买票时就算清楚,或者多孩家庭给点优惠,既不破坏公平,又能帮点忙。
太死板容易让人觉得冷漠,太灵活又怕钻空子,这平衡确实难拿捏。
网友吵来吵去,核心就是“公平”俩字,支持规则的人觉得,凭啥她能破例,我带娃补了票,她不补就是占我便宜,这话没毛病,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破了例就没公平可言。
但替小梅说话的人也有道理,一个人带四个娃,光应付孩子就够累了,人性化不是没底线,可完全不讲人情,也不像咱社会的风格。
说白了,大家想要的“公平”,是既不欺负老实人,也不让耍无赖的占便宜,“人性化”得在规则的框框里,别成了胡搅蛮缠的借口。
小梅直言想当网红,用补票纠纷博眼球,这操作在现在不算新鲜,直播时代,有人靠才艺有人靠干货,可总有人想走“争议捷径”觉得“黑红也是红”。
但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这种踩着别人、消费规则的方式,就算火了也长不了,买账的人少,骂声倒一堆,何必呢?
小梅带娃补票闹得全网吵,与其说骂她,不如说大家在吵“咱过日子该讲规矩还是讲情面”。
或许未来,规则能多些弹性,人情能守点底线,谁都不用再为几张票较劲儿,那才真叫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