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白天是西藏权力最大的王,晚上化身贵族公子当风流情郎
发布时间:2025-08-13 15:22 浏览量:3
文|冬眠
编辑|冬眠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697年,西藏的布达拉宫灯火通明。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被人簇拥着走进金碧辉煌的殿堂。外面跪满了僧人和贵族,大家都在等着这个少年披上黄教的法衣,成为“雪域最大的王”。
可谁又想到,这个少年在心里早就打定主意:等夜深人静,自己就要换掉这身厚重的袈裟,披上绸缎衣服,溜出后门,到拉萨的街头巷尾里做一回潇洒的贵族公子。
他的名字叫仓央嘉措。谁都知道他是六世达赖喇嘛,这样的日子,他一过就是十年。他的人生到底算不算幸运?他到底是在享受,还是在受苦?关于他的故事,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事情要从1682年说起。那一年,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在布达拉宫里去世。外面的人还以为他在“闭关修行”,只有身边的亲信第巴桑杰嘉措知道真相。
桑杰嘉措很清楚,五世达赖的名头太大,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不能突然消失。所以,他做了个大胆决定:对外宣称五世达赖入定,不见外人,政务一律由自己处理。
西藏表面上一切如常,其实全靠桑杰嘉措一个人撑着。与此同时,他开始在全藏秘密寻找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
这个过程整整拖了十五年,期间康熙帝还曾派人催问过,桑杰嘉措都用各种理由搪塞过去。
时间来到1683年,西藏最南边的门隅纳拉山下,一个门巴族家庭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地方远离拉萨,红教盛行,生活自由,没人管小孩子是不是“转世活佛”。
桑杰嘉措正是看中这里偏僻保密,他派人悄悄考察,又亲自干预了灵童的选拔流程,生怕选出一个黄教势力太强的孩子。
就这样,仓央嘉措被秘密定为转世灵童。可他父母根本不知道儿子的命运已经被人安排好。仓央嘉措在这里过了十四年自由自在的日子。
等到1696年,清朝康熙帝平定准噶尔叛乱,突然听说拉萨五世达赖其实早就死了,顿时大怒,写信质问西藏到底怎么回事。
桑杰嘉措再也瞒不下去,只好把十四岁的仓央嘉措请进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大典”。一夜之间,仓央嘉措变成了全藏最有名的人。
可他自己心里苦得很。眼前的世界变了,身边全是陌生的僧人、贵族、官员,每个人都在用复杂的眼神看着他。
他名义上是“雪域最大的王”,可所有的大事其实都是桑杰嘉措在拍板。仓央嘉措不过是摆设,连自己的生活都安排不了。
仓央嘉措从小在红教的氛围下长大,他本来就不信那些清规戒律,更何况黄教的规矩死板,禁止僧侣结婚、谈恋爱、饮酒。
仓央嘉措根本受不了这些。他白天在大殿里接受朝拜,晚上就偷偷换上贵族少年最时髦的衣服,混进拉萨的酒馆、茶楼、街头巷尾。
谁都认不出他是达赖喇嘛,他成了最会写诗的风流公子。他的诗句里全是情欲、烦恼、思念和不甘。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仓央嘉措的情人有很多传说,有人说他最爱的是一个叫玛吉阿米的姑娘,每当夜色降临,他都悄悄溜出宫门,跑到玛吉阿米的小院子里。
仓央嘉措的快乐就藏在这些夜晚。可这些快乐,也很短暂。只要天一亮,他又得回到冰冷的宫殿里,扮演那个众人仰望的“佛祖转世”。
这样的日子一直到1702年,仓央嘉措被安排到日喀则,让五世班禅为他授比丘戒。可他一点都不想接受。他当场提出只想当沙弥,不愿再进阶为真正的格鲁派僧人。
班禅大师没办法,只好答应了。从那以后,仓央嘉措再也不穿僧服,只穿俗装,公开在拉萨城里游荡。
大家都知道这不是正常的达赖喇嘛。可桑杰嘉措还得硬着头皮维护表面和谐,因为一旦仓央嘉措彻底闹翻,自己这块招牌也就砸了。
到了1705年,西藏的局势突然变了。蒙古和硕特部的拉藏汗和第巴桑杰嘉措闹翻了。拉藏汗本来是西藏的保护者,手里有兵有钱,桑杰嘉措却一直想削弱他的势力。
两人互相防备,好几次差点翻脸。仓央嘉措夹在中间,试图调解,却根本没有发言权。最后,桑杰嘉措被拉藏汗骗出宫门,直接被杀。
西藏的权力天平瞬间倾斜,拉藏汗成了新的“幕后老板”。
桑杰嘉措死后,拉藏汗没打算放过仓央嘉措。他开始公开质疑仓央嘉措的“灵童身份”,还逼着许多高僧出来作伪证,说仓央嘉措根本不是五世达赖转世。
同时,拉藏汗把仓央嘉措写的那些情诗变成“罪证”,说他沉迷酒色、不理教务,根本不配当达赖喇嘛。他趁机扶持了自己的亲信益西加措当傀儡达赖,自己坐镇拉萨,全面掌控西藏。
更狠的是,拉藏汗把所有材料整理好,直接上报清朝康熙帝。康熙帝收到报告,马上下旨,让拉藏汗把仓央嘉措抓起来,押送北京。
1706年,仓央嘉措踏上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一路上,消息传遍西藏,拉萨的百姓偷偷为他送行。
走到青海湖边,仓央嘉措突然病倒,随行的仆人说他在湖边打坐,圆寂而亡。他的遗体被下人秘密运走,最后葬在甘肃天祝的色阔寺。
拉萨的老百姓始终记得仓央嘉措,每年青海湖边,总有人悄悄点一盏酥油灯,念他的诗。他的情歌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传遍世界各地。几百年过去,仓央嘉措成为了一个跨时空的文化符号。
仓央嘉措这一生,既是雪域高原的“佛祖”,也是拉萨夜色里的“情圣”。他的命运,被历史、宗教和权力交错拉扯。
他的诗歌,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证据,也是他内心最深的呐喊。他用一生证明了那句诗,“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参考信息:
仓央嘉措:浓浓的挣扎与爱, 纯纯的才情与诗-光明网-2015-07-22
仓央嘉措:雪域最美的爱情传说-西藏旅游杂志-中国网络电视台-2012-05-08
试论仓央嘉措“无题诗”的形成原因_孙语晗.pdf
仓央嘉措家世及其生平略考_巴桑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