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万源:生态养殖“鱼羊鲜”,翻起乡村“致富浪”

发布时间:2025-08-13 15:27  浏览量:3

晨曦初露,走进万源市大沙镇月台村,汩汩清水流淌,碧绿山峦起伏,一口口鱼塘点缀在绿水青山间。养殖户张地怀和村民来到鱼池,只见他们熟练地撒网、收网,和水中的鱼儿来一场你追我逃的“游戏”。渔网翻腾间,一尾尾肥美的生态鱼跃出水面。

养殖户 张地怀:今年还有三个月的生长高峰期,到整个收获的时候,应该产量就是两万六、七千斤,产值在五十万元左右。

2010年,张地怀流转了5亩荒地,规划建造了6个流水养鱼池,并投放了草鱼、黄腊丁、大口鲶等优质鱼苗。他告诉记者,利用山泉水发展生态养殖,再配套排水、人工增氧等技术,鱼苗存活率不仅达到了90%以上,而且鱼生长快、品质好。

大沙镇月台村村民 雷文芳:我平时主要是调水、杀虫、喂鱼等工作,到了收获期就拉网捕鱼,现在一年可能有两到三万元的工资。“流水鱼”养得风生水起,张地怀又把眼光投向了山羊饲养。

凭借着先行先试的勇气与坚持,如今规模已达到了300头,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双增收”,走出了一条鱼鲜、羊肥、民富的新路子。

大沙镇副镇长 梅高川: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主线,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措施,大力发展富硒茶叶1200亩、金色烟叶750亩、道地中药材2800亩。同时指导各村持续完善“一村一策”,打造食用菌、流水鱼、青色果蔬等特色种养基地,带动周边群众1200余人增收致富。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万源市以做强富硒农业为主要路径,全力用好托底帮扶政策,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措施,推动旧院黑鸡、肉牛、肉羊、禽类等产业标准化、科学化、产业化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较快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万源第一产业产值27.9亿元,同比增长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