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穷人、提价格、还越骂越红?百果园这步走得很资本

发布时间:2025-08-13 15:47  浏览量:2

百果园董事长说要教育消费者的新闻,各位大佬看了么?

我经常在网上刷「工作中能闯多大的祸」,每次看完都觉得自己还是挺靠谱的。

但我发现其实看「老板能捅多大篓子」的帖子,更爽,这不案例就来了么?

网页链接

老板能闯的最大的祸,就是试图教育消费者。

东方甄选、张小泉、特斯拉、钟薛高,都翻车过,你看,历史给人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不从历史中汲取 教训。

不过百果园这次,就是简单的爹味说教么?

不,这其实是一次玩儿砸了的背水一战,更是一次诡异的商业邪修之路。

背后的逻辑很有意思,各位大佬听我分析一波。

首先要确定,百果园不是一直这么拽拽的,没有一开始就走邪修,不然也发展不起来。

这次「祸从口出」的余惠勇本人,就不是个没经验乱说话的新兵蛋子。

80年代,余惠勇读的是江西农业大学园艺系农业蔬菜专业,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毕业之后分配到农科院工作,正儿八经的技术骨干;再之后跳槽去企业做水果销售,光2001年一年就给公司完成上亿销售额,正儿八经是从基层爬上去的水果战士。

在辞职创办第一家百果园之前,余惠勇的头衔是营销部经理,很懂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再来看百果园的发展。

三年口罩时期都逆势开了上千家,2023年成了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而且是香港深圳双敲锣,门店破5000家,月活会员超过700万,猛地很。

猛的基础,就是余惠勇很懂消费者要什么。

百果园最大的口号其实不是高端水果,而是三无退货。

只要你吃的不开心,不需要水果实物,不需要小票证明,不需要解释理由,直接就退货。

是不是听上去很平常?

关键看时间。

2014年电商才规定7天无理由退货,百果园是2009年就开始退货了,当年也是被羊毛党弄得头皮发麻,但余惠勇还是坚持了下来。

图啥呢?

其实就是今天的主题,教育消费者。

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水果是怎么卖的?

我小时候就是去农贸市场和街头三轮车,那时候真是考眼力的,价格不透明、品质不稳定,商贩看我是小孩还总忽悠我。

后面有了超市,好多了,但水果只是附属品,种类不多,都是能放很久的那种。

还真就是百果园和洪九果品这些垂类连锁出现以后,把水果分招牌级和ABC级了,挑选变容易了,还能退货了,更能看到些奇特水果了。

当然对应的,就是比菜市场和超市贵。

既然贵,那服务就要跟上,菜市场和超市不能退货但百果园有兜底啊,那你图省心,或者像我一样不太会选水果,或者要买了送人,或者公司采购,就去百果园。

这就是认知教育嘛,让大家慢慢接受了专业连锁水果店的概念,就像是以前看车都要跑4S店,现在都去购物中心一楼一样。

只不过,这是正派的教育模式,是真金白银赔出来的,所以大家喜闻乐见。

好,铺垫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说两点。

第一,余惠勇不是不懂水果,不懂消费者,恰恰相反,他很懂。

第二,百果园是有成功教育消费者的经验的。

那问题来了,为啥这次翻车了呢?

这个车啊,在时代浪潮面前只有翻,而且还是次刻意的翻车,叫两害相权取其轻。

先说为什么这车只有翻。

水果走精品路线本身有没有问题?

当然没有。

我不买,还真有人买,百果园2024年营收是102亿元,就这么多人买,类似于微短剧,我不看,但我也不否认就有人喜欢看,比如我妈,昨天又让我花钱解锁了个什么闪婚老伴是豪门的剧。

那按现在流行语就是,百果园经历过经济爆棚期的审美,一串葡萄能卖5块,也能卖30块,消费升级嘛,奢侈水果嘛,愿者上钩嘛。

问题是,现在不是经济爆棚了,这样的审美现在不普遍了,过日子的人越来越多,按百果园财报的说法就是,消费疲软,新常态了。

更进一步说,江湖上有坏人,出现了神仙打架殃及池鱼的现象。

精品商超来了,外卖平台来了,生鲜电商也来了。

就,都比如菜市场和普通超市的水果贵,但,又都比百果园更能卷性价比。

阿里、美团、苏宁、拼多多、京东、字节,全都来涉足生鲜,都想挤死自己眼中的对手,不是对手的百果园在旁边莫名其妙的被挤的昏头转向。

从2019年公开财务状况开始,百果园一直在盈利,但最新财报是亏3.9亿,没办法,这些陆地神仙法力太高强了。

那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往上,要么往下。

往下探,继续走名门正派的路线,那就是卷大家喜闻乐见的低价,百果园不是不想迎合消费者,是放眼看去都是顶级魅魔,去和商超巨头互联网巨头比补贴的能力,比仓储物流的能力,比供应链整合的能力,那没这实力啊。

2024年下半年百果园试过,推出了「好果报恩」活动,要求门店每周提供一种优惠水果来回馈消费者。

这招山姆也用,用低价水果吸引流量,亏着卖都行,人只要到店了总有高毛利的其他产品能补回来;但百果园就卖水果,低价促销的结果就是,亏得更惨了。

好,往下的这条路堵死了,那就只有华山一条路,开始邪修,开始一路往上走。

精品往上是什么?不是精品中的精品,而是奢侈。

大概逻辑就是,虽然时代在变,但追求逼格、追求社交属性、追求小资生活的需求只会变小,而不会不存在。

平时喝水我都是几块钱2L一大瓶的抱着喝,管你农夫山泉还是娃哈哈,谁打折我买谁,但圣培露的销量还是放在那儿的。

邪修不是我乱说的,财报讲的很清楚,2024年百果园为什么开始亏损呢,一个关键点就是开支暴增,增到哪里去了?打造高端去了。

门店翻新,请新的代言人,提高包装的质量。

有没有效果两说,但路线是确定了,就是要脱离普通群众,去专打所谓的高净值用户。

聊到这里,各位大佬应该感受到为什么非常懂营销,非常懂消费者的余惠勇要「祸从口出」了吧。

这是抓住唯一能看得见的稻草,在做背水一战了。

教育消费者,脱离普通人,凸显自己的高端,这种邪修路线的反噬效果是很大的。

能不能成功,我相信各位大佬都有自己的判断。

但我要说,百果园还真有一线生机,那就是邪修到极致,把水果当月饼卖。

有两个细节。

第一,百果园财报里面提到了未来战略布局,零售是基本盘,但2B业务才是中长期增长引擎。

什么是水果的2B业务呢?这就涉及到第二个细节,2024年初,百果园办了黄金十年战略发布会,专门讲了,2B业务是开发企事业单位福利发放、食堂餐后水果需求及代客送礼等业务类型,目标是十年内实现ToB业务销售200亿。

曾经的月饼,离谱不?菜市场5块钱一个,你包装一下要卖我500一盒。

但,500那是标价,是采购了当福利或者当礼品之后我感受诚意的方式,具体采购价是多少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这就是走2B路线的必然。

市场标价是个心锚,那就不能便宜,甚至就要拽的二五八万一样,采购的时候才有交代,发到员工或者客户拿到手里才有一种,哟,这不是那个骂过普通消费者的奢侈装叉水果么,我自己绝对不会掏钱买,我又不傻,但免费发下来了哟,领导真傻,但最好加大力度,下次继续傻。

这心态很微妙,我以前经常吐槽天价月饼,但发福利或者别人送礼,给我菜市场平价月饼,那我就是觉得没有那些天价月饼爽。

说白了,2B采购业务,都是涨价去库存,懂得都懂。

所以百果园自己选了2B路线,那「月薪几万才敢吃百果园」这些吐槽,就不是负面评价了,而是正面广告。

百果园董事长爹味十足的出来说什么要教育消费者,其实就是走这条邪修之路的一份投名状。

当然还是那句话,邪修,走火入魔的风险太高,被群起而攻之的概率非常大,如果曾经的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以后只能退到发福利、食堂水果、代客送礼这些小场景里面,是撑不起现在这么大的盘子的。

不过某种意义上,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回归正常呢?

水果,本来就不应该精品、奢侈品,哪怕偶尔有些场景要装一下,要拽拽的高高在上,那也永远是小众的。

百果园,借着前些年的消费主义和资本热潮,吹起来了,其实等浪潮退去,百果园,本身就应该只是个小果园。

各位大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