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胡俑:丝路胡风越千年
发布时间:2025-08-13 15:22 浏览量:3
彩绘胡俑。
8月12日,陇县博物馆讲解员牛青在介绍彩绘胡俑。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李静茹摄姓名:彩绘胡俑等级:国家一级文物出生时间:唐代出土地:陇县东南镇党家庄村年龄:1000多岁户籍登记时间:1987年现住址:陇县博物馆8月12日,在陇县博物馆二楼展厅,游客被一组造型独特的陶俑吸引。这组陶俑面部表情生动,眼中透着几分坚毅与从容,展现了千余年前的胡人形象。“这组陶俑是唐代彩绘胡俑,目前在我们博物馆展出的2件是1987年在陇县东南镇党家庄村出土的。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它们不仅是唐代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实物见证,还是陇县作为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第一道重要关隘的有力佐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陇县博物馆讲解员牛青向游客介绍。壹 唐代陶俑的异域风情公元前138年,张骞从长安出发,凿空西域。自此,以丝绸之路为纽带,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到了盛唐时期,外来文明和中华文明经由丝绸之路持续汇聚、融合。“我们馆藏的这组彩绘胡俑形制相似,服饰纹路线条流畅自然。胡俑色彩虽然已没有当年绚丽,细节处的刻画仍能彰显唐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它们反映了唐代胡商在丝绸之路上奔波往来的鲜活场景,让观者得以窥见唐代开放包容的社会风貌。”牛青说。其中一件彩绘胡俑高27.5厘米,重0.63千克,头戴幞头,身穿翻领至膝的袍子。袍子前短后长,前面露腿,腰部有束带。胡俑脚上穿着尖头靴,眼睛较为深邃,鼻梁高挺,头发浓密茂盛,胡子呈八字形,头部上窄下宽,右手握拳,左手放置在右手腕上,并交叉放于腹部,胳膊肘以下外露,身体微微向右倾斜,右脚横着放置,左脚轻微向外斜着放置。帽子、胡髯、衣袍、靴子、束腰均用墨色仔细描绘而成,脸及外露的手、腿均为粉红色,嘴为红色。另外一件彩绘胡俑高27.8厘米,重0.72千克,头戴幞头。这件胡俑的幞头后面配有飘带,外貌特征、动作形态、穿着服饰与前一件胡俑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这件胡俑的帽子、眉毛、眼睛、胡髯、飘带均用墨色描绘而成,而靴子为朱红色。唐代是丝绸之路发展的鼎盛时期,东西方的商品、文化沿着这条黄金通道不断交融碰撞。陇县地处关中西部,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咽喉要地,频繁的商贸往来和人员流动,使得这里留下了大量多元文化交融的印记。“胡俑正是这种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它们展现了当时胡人的外貌特征和服饰风格,折射出唐代社会开放包容的气度,以及中原与西域各族人民友好往来的鲜活场景。”牛青说,“从制作工艺上看,彩绘胡俑在塑形、烧制等方面也体现了高超的水平,陶土的选择、颜色的搭配都极为讲究,是研究唐代陶塑艺术、服饰文化以及中外交流史的重要实物资料。”胡俑从容优雅,俨然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似乎诉说着胡人在大唐安居乐业的生活。随着民族交融的不断深化,胡人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也逐渐融入唐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宫廷乐舞中的胡旋舞、柘枝舞,到市井街头的胡商叫卖、胡姬酒肆,胡人元素在唐代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成为盛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贰 泥火淬炼的盛世艺术胡俑以陶土为媒介,将胡人的形象、服饰、神态永久留存,让后人得以透过这些沉默的雕塑,了解那个时代的开放包容,感受到丝绸之路带来的文明碰撞与融合的温度。无论是翻领衣袍的褶皱,还是八字胡的形态,每一处细节的刻画都折射出唐朝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欣赏。如今,彩绘胡俑静静地伫立在博物馆中,向参观者讲述着丝绸之路上的传奇故事。“胡人是中国古代汉人对北方和西方地区其他族群的统称,泛指生活方式和身体外部特征有别于汉人的外族。”牛青说。唐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伴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来自西域、中亚、南亚甚至更远地方的胡人来到这片土地。胡人经过丝绸之路,来往于中原各地,带来了他们的文化和艺术,与中原文明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胡人与汉人交流,也从多方面影响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胡人带来的音乐舞蹈服饰等文化元素,丰富了唐代社会的生活面貌,使得唐代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当时,一些工匠依据胡人形象做成各种陶俑。”牛青说。有学者根据唐帝陵和贵族陪葬墓中部分形态相似的胡俑推断,唐代已经出现了胡俑商品化的现象。无论是墓葬中作为身份象征的陪葬品,还是市井间可供交易的商品,胡俑的流行本身就是民族融合的有力注脚。胡俑是鲜活的文化符号,见证了丝绸之路上不同语言、习俗在碰撞中的交融。叁 文化交融的生活风情“从历史价值而言,彩绘胡俑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的珍贵实物资料。通过彩绘胡俑,我们能窥探唐代的服饰文化、艺术审美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融合程度,为还原真实的唐代社会风貌提供有力支撑,让后人得以穿越时空,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牛青说。唐朝的强盛,让很多胡人慕名而来,在中原地区寻求工作与生活机会,将西域的货品带到长安集市出售,换取粮食和生活用品。他们与唐人切磋技艺,分享着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经验。“唐代食物一般分为主食和副食,主食有饼、饭等,副食原料有牛肉、羊肉、猪肉、鸡肉等肉类,还有鱼、虾、蟹、蚌等水产。莴苣、菠菜等蔬菜,蔗糖、胡椒等调味品的引入,结合蒸、煮、烙、烧、煎、炸、烤等烹调方法,使唐人的味觉感受更加丰富。”牛青说。在饮食文化交流中,胡人带来了自己的家乡美食,胡饼等美食被称为“胡食”。“胡饼类似今天新疆的馕,胡麻饼类似今天的芝麻烧饼。胡饼在长安十分受欢迎,无论是街头巷尾的小吃摊,还是高档的酒肆,都能见到胡饼的身影。”牛青说。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如今,彩绘胡俑静静地矗立在博物馆展柜中,诉说着一个关于开放、包容、交流与融合的故事。凝视这些跨越千年的艺术杰作,仿佛能够听见驼铃的悠扬,看见霓裳羽衣的飘逸,触摸到那个时代的炽热脉搏。(记者 李静茹)来源:陕西日报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