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介绍济宁市理论宣讲经验做法——“习语润儒乡”激活理论宣讲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8-13 15:52  浏览量:2

近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5年第8期刊发济宁市委宣传部署名文章《“习语润儒乡”激活理论宣讲新动能》,介绍济宁市理论宣讲经验做法。聚焦济宁市坚持以“习语润儒乡”宣讲品牌为引领,夯实“品牌打造、制度建设、队伍组建、活动创新、阵地拓展”五项抓手,着力构建“覆盖范围广、呈现方式新、受众规模大、反响效果好”的立体化理论传体系,全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全文如下:

山东省济宁市素有“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美誉。为深入推进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济宁市坚持以“习语润儒乡”宣讲品牌为引领,夯实“品牌打造、制度建设、队伍组建、活动创新、阵地拓展”五项抓手,着力构建“覆盖范围广、呈现方式新、受众规模大、反响效果好”的立体化理论传播体系,全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搭建品牌矩阵,打造理论宣讲“集群效应”。着力打造以市级“习语润儒乡”宣讲品牌为引领、县级“一县一品”为支撑、行业特色宣讲品牌为补充的“1+14+N”的宣讲品牌矩阵。一是“一县一品”彰显特色。14个县市区结合本地文化优势打造特色宣讲品牌,如曲阜“杏坛新语”、兖州“‘兖’讲乐万家”、邹城“邹鲁新声”、梁山“理响梁山”、太白湖“太白说”等理论宣讲品牌,在基层一线广受欢迎、落地生根。二是机关部门宣讲品牌不断壮大。机关工委“初心讲堂”聚焦党性教育,通过专家解读、党员分享筑牢思想根基;老干部局“银龄开讲”发挥“银龄”优势,深入基层宣讲红色故事、传承优良作风;总工会“运河工匠说”组织劳模工匠走进车间班组,激发一线职工奋斗热情。各具行业特色的宣讲品牌协同发力,真正让宣讲讲得其所、讲出实效。三是乡土品牌百花齐放。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创新培育了一大批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群众喜爱的宣讲活动品牌,如任城“小板凳红色宣讲”、微山“湖上宣讲船”、“金乡‘五老’红色故事会”、汶上“乡土讲师团”等特色宣讲品牌,形成了全市上下亮点频闪、全面开花的工作局面。

深耕制度机制,筑牢理论宣讲“长效引擎”。坚持高位推动,加强理论宣讲管理、引导、组织等,积极构建理论宣讲工作新机制。一是突出常态长效。制定印发《宣讲工作要点》《“习语润儒乡”系列宣讲活动实施方案》,为基层开展理论宣讲提供指导和参考。优化宣讲员管理制度,及时编写宣讲提纲、组织集中备课,加强理论宣讲内容建设和管理,确保理论宣讲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二是突出示范带动。建立各级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宣讲机制,每逢重大主题宣讲,组织既熟悉国家大政方针又参与现代化强市建设的领导干部,通过参与党委宣讲团、走进企业社区讲党课等形式,以上率下,以讲促学,真正实现以“关键少数”宣讲带动“绝大多数”宣讲。三是突出全域覆盖。建立宣讲活动协同机制,坚持“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维交叉、全面立体”原则,构建起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市、县、乡、村”大宣讲网络,形成理论宣讲“全域”现象和“全域”效应。

加强队伍建设,激活理论宣讲“源头活水”。坚持宣讲靠民、宣讲为民、宣讲惠民,深挖理论宣讲人才,不断夯实队伍基层基础。一是组建四级联动宣讲队伍。充分发挥省、市宣讲专家作用,组建由“机关干部”“先进典型”“业务标兵”“百姓名嘴”等参与,包含22个市级宣讲团、126支县级宣讲队、932支镇级百姓宣讲服务队,13160名宣讲员协同发力的宣讲生力军,实现服务群众全覆盖。二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队伍。充分发挥“小快灵”“精准实”的机动性,因地制宜创新打造理论宣讲“轻骑兵”,涌现出梁山“黄河民兵”宣讲团、任城“树荫下的红马扎”宣讲团、微山“湖上党旗红”宣讲团、汶上“老兵初心故事”宣讲团等特色宣讲小分队,深入基层各领域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强化宣讲骨干系统培优。把“习语润儒乡”宣讲团成员纳入宣讲骨干培训计划,分层分众分级举办基层理论宣讲培训班,编印发放《“习语润儒乡”——济宁市基层宣讲工作品牌选编》《“习语润儒乡”——济宁市基层宣讲工作经验选编》等,不断提升宣讲骨干的理论水平、知识储备和宣讲能力。

丰富表现形式,解锁理论宣讲“流量密码”。聚焦“特色集中宣讲、传统节日宣讲、地域文化宣讲”等特色宣讲形式,着力提升宣讲实效。一是立足实际开展特色宣讲。通过组织开展“走千村入万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主题宣讲、“习语润儒乡·四季有理”系列宣讲、“习语润儒乡·开讲吧”百姓云宣讲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紧扣时间节点做好融合宣讲。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节点,策划开展“黄河大集理论·文化惠民迎新春”“走进春天里·奋进新征程”“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等系列主题宣讲活动,确保节节有主题、内容接地气。三是深挖地域文化赋能宣讲。聚焦儒家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三大重点,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讲。任城开展运河文化主题宣讲基层行,弘扬运河文化,助力运河经济高质量发展;梁山打造“沿着黄河去宣讲”网络直播宣讲活动,进一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邹城推出《孟言孟语·少年说》,从小朋友的视角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嘉祥策划制作《曾子礼孝》《朗读大学》等“听‘00后’讲曾子故事系列”线上宣讲视频,阐释曾子文化。

拓展阵地载体,构建理论宣讲“联动格局”。坚持人民群众在哪里,就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哪里,因地制宜用好各类场地、激活各种资源、拓展宣讲空间。一是巩固提升传统阵地。坚持全域覆盖、高效运行、有效管理,推进市、县、乡、村四级宣讲阵地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宣讲活动场所,将传统阵地打造成基层宣讲的孵化器和示范点。二是创新打造新型阵地。打造流动性强、灵活度高的“田间宣讲”“舞前宣讲”“庭院宣讲”“红色车间”“村头板凳会”等宣讲阵地,紧密结合各场景人群特点和关切焦点,精准定制内容,用大白话和家常话讲好身边事、新变化,把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内容送到群众身边。三是拓宽用活媒体阵地。充分运用全媒体传播矩阵,用好各类新媒体平台,创新推出“云上讲堂”“网红打卡地”“系列融媒产品”等活动载体,推出“习语润儒乡”系列主题动漫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大众话’”广播宣讲,突破时空限制为群众送理论、讲政策、解难题,推动宣讲线下线上同步发力、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