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白血病阴霾,市中心医院多学科联手闯过“手术关”

发布时间:2025-08-13 15:57  浏览量:2

临床一线

“医生,我这情况,还能手术吗?”

记得第一次见到这位患者时,他眼底的担忧里藏着两层重量:胸腔里需要切除的病灶,和多年前白血病留下的“造血隐患”——血常规报告上,白细胞、血小板数值双双走低,像两道警戒线,横亘在手术与康复之间。

患者72岁,老年男性,既往白血病2年,在维持性化疗期间观察到左肺上叶混合磨玻璃结节有不断增大情况,市中心医院胸外科会诊考虑肺部肿瘤可能性大,可以行目前创伤最小的单孔胸腔镜手术切除。

科主任赵凯深知这场手术的特殊性:患者目前仍在白血病维持化疗中,造血功能本就脆弱,血小板偏低意味着术中出血风险陡增,胸部手术是在心脏跳动的基础上面对人体最重要的大血管操作而单孔胸腔镜手术对精准度的高要求,更让这场治疗成了“走钢丝”。但面对患者眼里的期盼,我们的答案只有一个:“一起想办法。”

多学科会诊的会议室里,讨论从“病灶本身”延伸到“基础病根基”:血液内科的同事带着患者多年的白血病诊疗记录而来,一遍遍梳理造血功能波动规律——既要用最稳妥的方案提升血小板,又要避免对白血病病情产生干扰,每一种药物的选择都经过“疗效-风险”双重评估;肿瘤科仔细比对影像资料,确认当前胸腔病灶与白血病无关联,为手术指征划出清晰边界麻醉手术科则针对白血病患者可能存在的凝血功能特殊性,制定了“阶梯式止血预案”,从术前用药到术中监测,甚至输血准备都细化到分钟;而胸外科团队在反复模拟手术路径时,把“最小创伤、最短时间”作为核心准则,3cm的单孔切口里,每一步分离都要精准到毫米

在协同治疗期间,患者血小板数值像爬坡一样稳步上升:从最初的不足50,到60,再到手术前一天的86×10⁹/L——这个数字,是多学科团队给患者的“安全承诺”

肺部CT显示

左肺上叶混合磨玻璃结节

手术台上,麻醉监测仪的滴答声与器械操作声交织成默契的节奏。当胸腔内的病灶被完整取出,术中出血量控制在50ml以内时,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而更让人欣慰的是,术后复查中,患者的血细胞指标始终稳定,白血病病情也未受影响。

如今再随访,他笑着说:“以前总觉得白血病是道坎,没想到这次手术也能这么顺利。”

其实,面对复杂病情,从来没有“孤勇者”。血液内科守护造血根基,肿瘤内科锚定病灶本质,麻醉手术科筑牢安全防线,胸外科精准攻坚——多学科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才能让白血病患者也能闯过手术关,让生命在协作中重归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