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永嘉公主与姨甥通奸,葬礼癫狂,权力放纵酿惨剧
发布时间:2025-08-13 16:04 浏览量:1
有人说,李隆基抢儿媳妇杨玉环,把公公扒灰的戏码演成千古绝唱,已是“苟且之事”巅峰。可翻开泛黄的史书才发现,比起他祖辈那档子事,李隆基的操作顶多算“小巫见大巫”。
杨豫之与永嘉公主不顾人伦,暗中厮混,这种丑闻龌龊极致。
永嘉公主
【01】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混世魔王”
杨豫之的出生,本该是一部标准的“人生赢家剧本”。
他的外婆是太穆皇后窦氏,外公是唐高祖李渊,母亲是李渊最疼爱的第五女长广公主。长广公主先嫁赵慈景,丈夫战死后改嫁弘农杨氏的杨师道——这个家族有多显赫?从汉朝到隋唐,“弘农杨氏”四个字就是门阀中的顶流,与皇室联姻如同家常便饭。
父系是顶级门阀,母系是皇室嫡系,杨豫之一落地,手里就攥着别人几辈子都挣不来的荣华。李渊看他是隔代亲,李世民待他如亲侄,宫里的赏赐流水般送进杨府,连走路都有人捧着怕摔了。
杨豫之
可偏偏,这把好牌被他打得稀烂。
长广公主对这个独子疼到了骨子里。丈夫杨师道是出了名的文人雅士,写得一手好诗,性格温吞儒雅,夫妻俩信奉“宽纵教子”,觉得孩子开心就好。于是,杨豫之从小就没受过半分约束。长广公主不是没管过,可每次训斥刚到嘴边,看到儿子那张酷似自己早逝兄长的脸,心就软了。她总想着:“豫之还小,等成了家,有了媳妇管着,自然就懂事了。”
为了给儿子“收心”,长广公主费尽心机撮合了一门亲事——让杨豫之娶李元吉的女儿寿春县主。李元吉虽是李世民的政敌,玄武门之变后被除,但他的女儿仍算皇室血脉。这门婚事既能巩固杨家和皇室的关系,又能让寿春县主这样的大家闺秀“感化”儿子。
可长广公主千算万算,没算到杨豫之的荒唐,早已刻进了骨子里。
【02】
放浪公主的“自由恋爱”
杨豫之的姨母,李渊的第六女永嘉公主,是个比他还“野”的主。
按辈分,永嘉公主是长广公主的亲妹妹,杨豫之得喊她一声“六姨”。可这对姨侄的年龄差,比亲姐弟还小——长广公主出嫁时,永嘉公主才刚会走路,等杨豫之长到十几岁,永嘉公主也不过二十出头。
论出身,永嘉公主和长广公主一样金贵;论性格,她却像换了个模子。长广公主恪守礼教,连笑都要捂着嘴,永嘉公主却敢骑着马在长安街上狂奔,跟市井少年猜拳喝酒,喝醉了还敢搂着侍卫的肩膀称兄道弟。
永嘉公主
她的第一任丈夫窦奉节,出身“扶风窦氏”,也是响当当的世家子弟。洞房花烛夜,窦奉节本以为娶了位金枝玉叶,结果掀开盖头,看到的是一个刚从外面赛马回来、裙摆沾着泥点的“假小子”。
婚后的永嘉公主,更是把“规矩”踩在脚下。她嫌窦奉节老实木讷,不解风情,转头就跟府里的侍卫、外面的书生勾三搭四。长安城里的贵族圈早就传遍了:“永嘉公主府的后门,半夜总有人进进出出。”
窦奉节不是不知道,可他敢怒不敢言。永嘉公主是皇帝的亲妹妹,自己惹不起;再说,家丑不可外扬,真把这事闹大,窦家的脸也没地方搁。他只能装聋作哑,任由妻子胡闹。
就是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公主,和自己的亲外甥杨豫之,凑到了一起。
没人知道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或许是某次皇家宴会上,杨豫之对这位敢跟皇子掰手腕的姨母动了歪心思;或许是永嘉公主觉得这个外甥比自己的丈夫有趣百倍,主动抛了橄榄枝。
史料里只留下一句模糊的记载:“豫之与永嘉乱,人莫敢言。”
他们的私会越来越频繁,从最初的偷偷摸摸,到后来竟懒得遮掩。杨豫之会直接住进永嘉公主府,对外只说是“姨母教我读书”;永嘉公主也常以“探望姐姐”为由,跑到杨府跟杨豫之厮混。
长广公主不是没察觉,可一边是亲妹妹,一边是亲儿子,她夹在中间,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大概觉得,只要没被外人发现,就能把这层窗户纸永远糊下去。
可命运,偏要在最不该的时候,撕开这层遮羞布。
【03】
葬礼上的捉奸:皇室体面碎一地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长广公主病逝。
这位一生宽厚待人的公主,到死都没等到儿子“浪子回头”。她的葬礼办得极其隆重,李世民亲自下令辍朝三日,所有皇亲国戚、世家大族都要来吊唁。
作为妹妹,永嘉公主自然要到场。可她对外说的是:“姐姐走了,豫之一个人撑不住,我去帮着打理家事。”这话听着情真意切,窦奉节却冷笑一声——他太了解自己的妻子了,这哪里是帮忙,分明是借着葬礼的由头,跟杨豫之续前缘。
这一次,窦奉节不想忍了。
葬礼当天,哀乐低回,宾客们穿着素服,对着长广公主的灵位祭拜。杨豫之作为孝子,跪在灵前,脸上看不出太多悲伤。永嘉公主则在一旁“忙前忙后”,时不时用眼神瞟向杨豫之。
就在仪式进行到一半时,窦奉节带着几十个家丁,突然闯进了杨府。他没去灵堂,而是直奔后宅——那里是杨豫之的卧房。
“砰”的一声,房门被踹开。
杨豫之和永嘉公主
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杨豫之和永嘉公主,正纠缠在床上,连衣服都来不及穿。房间里散落着酒杯和香囊,空气中弥漫着酒气和暧昧的味道。
灵堂的哀乐还在隐隐传来,卧房里的两人却在做着最不堪的勾当。
“好啊!你们这对不知廉耻的东西!”窦奉节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床上的两人怒斥,“长广公主尸骨未寒,你们竟敢在她的葬礼上做这种猪狗不如的事!”
杨豫之吓得魂飞魄散,慌忙抓过被子遮挡;永嘉公主起初还有些慌乱,可很快就镇定下来,她毕竟是公主,对着窦奉节吼道:“窦奉节!你敢闯我的房间?不怕我皇兄治你的罪吗?”
“罪?该治罪的是你们!”窦奉节早就豁出去了,他冲家丁喊道,“给我把这对奸夫淫妇拖出去,让所有人都看看他们的丑态!”
家丁们一拥而上,把两人从床上拽了下来。杨豫之还想反抗,被家丁一顿拳打脚踢,打得鼻青脸肿。永嘉公主尖叫着挣扎,可哪里敌得过身强力壮的家丁。
很快,两人就被拖到了灵堂前。
所有宾客都惊呆了。刚刚还在祭拜逝者的人们,此刻看着赤身露体、狼狈不堪的杨豫之和永嘉公主,一时间竟没人敢说话。灵堂里的哀乐停了,只剩下死一般的寂静。
窦奉节指着两人,对众人喊道:“大家都看清楚了!这就是我们皇室的‘好公主’,这就是杨家的‘好公子’!他们不顾人伦,乱伦通奸,连亲人的葬礼都不放过!”
话音刚落,他看向杨豫之,眼神里满是恨意:“你玷污公主,败坏门风,留你不得!”说完,他从家丁手里夺过一根木棍,朝着杨豫之的头上狠狠砸去。
一棍,两棍,三棍……杨豫之的惨叫声越来越弱,最后没了声息。窦奉节还不解气,又让人割下他的耳朵和鼻子,扔在地上。
一个本该前途无量的皇亲国戚,就这样死在了亲姨父的棍下,死得毫无体面。
永嘉公主看着眼前的惨状,终于怕了。她瘫在地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场发生在葬礼上的丑闻,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长安。人们终于明白,那些关于永嘉公主和杨豫之的传闻,全都是真的。
【04】
权力放纵下的伦理崩塌
杨豫之死后,李世民震怒。
他不是气窦奉节以下犯上,而是气这桩丑闻丢尽了皇室的脸面。可永嘉公主是自己的亲妹妹,总不能真把她处死。最后,李世民只能下旨:
永嘉公主被剥夺封号,贬为庶人(后来又恢复);窦奉节与永嘉公主离婚,算是“成全”了他;杨家因“教子无方”,被削减俸禄,杨师道也被罢官。一场惊天丑闻,最后就这么轻飘飘地了结了。更讽刺的是,没过几年,永嘉公主又被指婚给了贺兰僧伽,照样过着放荡的生活,身边的男宠换了一个又一个。
说到底,是权力的放纵。
永嘉公主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朝代之一,这种开放不仅体现在文化、贸易上,也体现在社会风气上。皇室作为权力的顶端,更是把这种“开放”变成了“放纵”。他们摆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束缚,又没有形成严格的程朱理学伦理观,再加上皇权至高无上,没人能约束他们的行为。
在普通人眼里,“伦理”是底线;在皇室眼里,“欲望”才是本能。只要自己开心,管什么姨母外甥、公公儿媳?
就像杨豫之,从小在蜜罐里长大,没人敢管他,他自然觉得“天下女子皆可玩”,哪怕是自己的亲姨母;永嘉公主也一样,生为公主,从小就没受过委屈,她觉得“喜欢谁就跟谁在一起”,哪管什么礼教规矩。
窦奉节的愤怒,与其说是维护伦理,不如说是维护自己作为丈夫的尊严。可他再愤怒,也只能杀了杨豫之,却动不了永嘉公主分毫——这就是权力的不对等。
所以,“脏唐”的脏,从来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皇室权力结构下的必然。当一群手握无上权力的人,失去了道德和制度的约束,他们的欲望就会像野草一样疯长,最终吞噬掉所有的体面和底线。
【05】
盛世阴影里的叹息
如今,我们提起唐朝,更多的是赞美它的包容与强大。长安城的繁华,唐诗的璀璨,丝绸之路的驼铃,都让人心向往之。
可当我们拨开这些盛世的光环,看到的却是杨豫之与永嘉公主在葬礼上的癫狂,是李隆基与杨玉环的“不伦之恋”,是武则天后宫里的男宠成群……这些被史书一笔带过的丑闻,藏着一个王朝最真实的欲望与挣扎。
李世民
有人说,这是唐朝的“真性情”,是对人性的解放。可这种“解放”,是以践踏伦理、伤害他人为代价的。就像长广公主,到死都盼着儿子能变好,却没想到自己的葬礼会变成儿子的葬身之地;就像寿春县主,嫁给杨豫之,却要忍受丈夫与姨母的乱伦,一辈子活在耻辱里。
或许,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光明与阴影。唐朝的光明,照亮了中国历史的天空;而它的阴影,也提醒着我们:无论何时,权力都需要约束,欲望都需要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