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高分保护少年语出惊人:“误娃的未必是游戏,而可能是家长”
发布时间:2025-08-13 15:50 浏览量:3
文/蟠桃
2025年7月1日,武汉市中考成绩公布,大方学校的初三学生潘振铭获得高分保护,成为江夏区中考历史上高分保护第一人。
△旅行中的潘振铭
当15岁的他对我说出“学习是为了远方的风” 时,这个刚在中考中崭露头角的少年,让我看到了当代素质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特有的精神气象。
01
✦思维双轨:阅读与游戏共生
小学时期的潘振铭更喜欢阅读一些推理类的书籍,上初中后,语文老师要求他们每天写“简记”,这个“简记”不是日记,写什么都可以。“我有一次还写了篇小说”。在写简记的过程中,潘振铭逐渐领会到了文字之美,慢慢开始阅读一些文学作品:“我最喜欢的是《骆驼祥子》《额尔古纳河右岸》《双城记》。”
△潘振铭在楚才报上发表的作文
“那你觉得这种阅读对你语文成绩的提升有什么帮助吗?”
“其实我并没有感受到特别明显的变化。初中考试作文主要考察议论文,会更注重文字的逻辑性。但我觉得阅读不能单为成绩服务,更重要的是对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
除了阅读,潘振铭也喜欢玩游戏,还曾因此和父母发生过矛盾。“后来爸妈发现了我能自己管住自己,就没有过多干涉了。”
△正在玩游戏的潘振铭
和其他同龄人不太一样的是,相对《王者荣耀》类的竞技游戏,潘振铭更喜欢《原神》《重返未来1999》这种长剧情类游戏。“这种游戏对于我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阅读,我可以沉浸在剧情之中,而且里面有些剧情是相当有深度的。”
“以前我还把《重返未来1999》推荐给同学了,它里面的英文配音非常好。后来我观察到,这个同学的英语听力好像进步了不少。”
“那你自己呢?英语听力有提升吗?”
“哈哈哈哈哈,我以前英语听力就挺好。”
△潘振铭一家四口
关于游戏引发家庭矛盾这个话题,潘振铭则认为游戏只是一个“替罪羊”:“家长喜欢把他们处理不好的矛盾归咎于游戏,现在是游戏,十几年前可能是电视机,再之前就是武侠小说。所以我觉得与其关注游戏,不如更多的去思考它背后的家庭矛盾本身。我相信拥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家庭是不太会被游戏影响的。”
坦白说,我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看法,深受触动,旁边的潘爸爸亦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我问他“这些话您也是第一次听吗?”“是的,但是现在回过头反思总结,还是认同他的观点的。”
02
✦学习心法:琢磨出题人的套路
初中三年潘振铭一直稳居全区顶尖,多次拿过四区(江夏、新洲、黄陂、蔡甸)统考第一。
“在学习方法上,我经常被老师夸的一点就是我喜欢揣摩出题人的心思,理解他的命题思路。”潘振铭说他注意到现在的大考出题非常活络,一道题常有数种解法,如果能在平时的练习中把每一种解法都弄透,到了大型考试就会有多个方向去思考,自然不会慌。有时候他还会在家试着自己编数学题。
△课堂上的潘振铭
关于英语的学习,潘振铭则说自己非常感谢英语谭老师。从初一第一堂课开始,谭老师就坚持全英文授课、每天报听写。“我还记得当时一堂课上完,完全不知道老师说了什么。后来,就逐渐发现在这种全英文授课的环境下,我们的听力和口语越来越好。”潘振铭所在的勤思班共34人,今年中考英语均分115分,总分均分628分。
△潘振铭和谭老师
“一定不能学哑巴英语。英语最重要的就是语感。平时同学问我问题的话,我最怕被问到英语,不知道怎么跟别人讲,我一读就知道答案了,但是你要这样告诉别人就会挨揍。”潘振铭笑着说,“有一点我觉得也可以分享给大家:英语是一门语言,学英语要把字典当第二老师。很多英文单词你光看中文释义会觉得没区别,但是看英文解释就会发现他们还是有很多不同。”
03
✦亲子时光:平等对话的成长沃土
潘振铭还有一个小他六岁的弟弟,也就读于大方学校。每天,妈妈负责接送弟弟,爸爸负责接送哥哥。
△潘振铭父子打羽毛球
作为律师,潘爸爸的工作很忙,但是每天上下学途中的这四十分钟他是完全属于潘振铭的。一路上,他们会分享学校里的趣事,也会谈论时事政治,“我们从来没有把他当一个小孩子看,一直都是当一个平等的个体去交流。”旁边的妈妈补充道,“他推荐的书我们会读,他的想法我们会认真讨论。”——这种平等的交流模式,正是当初游戏矛盾得以化解的最大原因。
在这个家庭里,冲突不是对立的起点,而是反思与成长的契机。正如潘振铭的父亲所言:“事后我们总会沟通,互相反思。”
04
✦班级生态:张弛有度的成长密码
从小学到初中,潘振铭一直在大方学校“应试+素质” 的双轨教育中成长,“我很喜欢我的同学们,谁没考好,全班一起安慰。”“老师也很好,经常会给我们买奶茶。”
△潘振铭和同学在一起
该搞学习的时候就好好搞,该放松就放松,不唯成绩论,大方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潘振铭记得中考那天是周五,周四同学们还在一起上体育课。“即使是中考出分这一天,大家晒的依旧是美食、旅行和游戏。”
“可能是受这个时代的影响,我和周围的同学都有这么一种观念:我们清楚地知道父母是爱着我们的,但我们同时也清楚地知道我们更想活出独立的人生。”
潘振铭还和我分享了一件趣事:“有一年一个同学去哈尔滨旅游回来,在我桌上放了一个小玩偶:一个穿着东北花棉袄的南方小土豆。我当时觉得挺纳闷的,当天既不是我的生日也不是什么节日。”
△同学送给潘振铭的小礼物
原来,潘振铭的爸爸是哈尔滨人,但潘振铭在武汉出生、长大,所以看到穿着东北棉袄的“南方小土豆”,同学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我知道原因后,特别感动,觉得自己是被同学关心和了解的。”
05
✦远方的风:素质教育的终极指向
大方学校的赵益清校长是潘振铭的“偶像”。赵校长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本硕博连读,受他的影响,潘振铭未来的理想是从事核物理研究。但当被问到自己学习的驱动力,潘振铭则说“我没有那种改变世界的宏大理想。我常说自己学习是为了远方的风,我希望去见到一个更大的世界,见到不同的人,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潘振铭和赵校长
这位15岁的少年以超越年龄的清醒再一次深深地触动了在场的人。
我的耳旁似乎也传来了远风的呼唤:不要再试图用“成功”的模具固化孩子们的成长轨迹,要像风一样托举起每一粒沙尘,让他们自由地飞舞在这天地之间。
注:本文图片由潘振铭家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