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CFS宣传最迟2026年初实现可控核聚变能量增益为正

发布时间:2025-08-13 16:14  浏览量:2

这问题是 2023 年发布的。2024 年,题述的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公司将“最迟 2026 年初”改成 2027 年了。今后,他们大概还会继续改下去。可控核聚变发电行业已经这样改了数十年,可以说是传统艺能了,好多人似乎都对这种现象见怪不怪了。

看起来,截至 2025 年 8 月,CFS 的主要投资人还没有跳出来说对他们丧失信心。

类似地,2025 年,这问题的补充说明提到的 Helion 公司拿正在建造厂房之类消息炒作。他们的主要投资人也还没有跳出来说对他们丧失信心。

不过,我认为 CFS 的现状并不能直接用来说明更多聚变私企的实态。失败的骗子是参差多态的。

2024 年,CFS 吹嘘 SPARC 说“到 2027 年,它将成为世界上首个具有商业意义的核聚变能源装置,产生的聚变能量将超过其运行所需的能量——这一标准被称为净能量产生或 Q>1”。我认为这是重新定义了核聚变能源装置的“商业意义”:

工程聚变能增益系数超过 1 并不意味着发出的电在价格上有竞争力,何况他们说的 Q 很可能是科学聚变能增益系数、实际发电能力会大打折扣乃至发不出来。SPARC 按计划不会接入电网。在不卖能源的情况下讨论能源装置的“商业意义”,那自然就是炒作。

CFS 号称要将 SPARC 的下一代反应堆 ARC 接入电网,每台 ARC 输出的电功率将为 400 兆瓦。以美国当前的电价[1]、统计规律和美国其他能源发展的趋势,要让如此发电不赔掉内裤,ARC 的工程 Q 至少要超过 30、很可能要超过 100. 而且,即使 ARC 能全年无休地维持 400 兆瓦卖电功率,用电价估计,ARC 每年的卖电收入不能保证覆盖 CFS 员工的工资(现在就有超过 1000 名员工了,ARC 的运行、维护、管理等还需要雇佣更多人,造得越多需要的人手越多,CFS 也没有自称可以用人工智能、人形或非人形的机器人代替员工),ARC 的维护保养费大抵是依赖投资的,你觉得至少数十亿美元的建设成本要怎么回收?

之所以是“至少数十亿美元”,是因为 MIT 方面公开的关于 ARC 的成本估算充其量是拙劣的。

2015 年,ARC 公开的设计数据要更难看一些,估算的 Qe 只有 3,净电功率 190 兆瓦:

在这问题下声称美国已经实现短暂的 Q>1 的回答看起来是被 NIF 偷换概念的数字游戏骗了,可以看看我回答过的:美国能源部即将发表重大声明,人类或首次实现核聚变反应净能量增益,这意味着什么?——实际的 Q 值不到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