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特会真能解决冲突吗?川普前顾问:俄罗斯将在会谈后沦为失败者

发布时间:2025-08-13 16:16  浏览量:3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普京,必须做好最坏打算了。

就在前天晚上,特朗普的前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奥布莱恩坐在CNN的演室里,对着镜头抛出了一个相当震撼的说法:“普京最终会以失败者的身份离开阿拉斯加的会面。”

图|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奥布莱恩

这话可不是随便什么人说说的。奥布莱恩是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的国家安全顾问,现在又管着亚太事务,他这番话一出口,全球都竖起了耳朵。

作为特朗普核心圈子里的人,他这明显不是随口一说,更像是一把精准刺向克里姆奇宫软肋的刀子。

想想看,距离8月15号美俄两国元首在阿拉斯加碰头只剩两天了,冰封的白令海峡,眼看就要见证这场牵动全世界的大国博弈。

奥布莱恩为什么敢这么断言?他对记者杰西卡·迪恩分析道,普京肯坐到谈判桌前,这本身就是一个战略上的挫败信号。

图|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

大家回想一下2022年俄乌冲突刚爆发那会儿,普京的胃口有多大?

他想吞下整个乌克兰,把三千万乌克兰人直接划进俄罗斯的版图。

可三年半过去了,现实呢?俄罗斯深陷战争泥潭,目标缩水得厉害——现在只求乌克兰承认俄罗斯控制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就差不多了。

奥布莱恩还甩出数字强化他的观点:“普京已经损失了差不多一百万军人,这比过去十年俄军损失的总和还多!”

虽然这个数字还没经过第三方确认,但传递的信息很明确:俄罗斯为这场战争付出的代价,已经沉重到难以承受。

图| 俄罗斯总统普京

不光是战场上惨烈,经济上的压力也让普京举步维艰。

看看俄罗斯央行7月的数据吧,国内商业活动指数跌到了2022年以来的最低点,连支付系统的交易额都比去年同期缩水了8%以上。

美国对俄罗斯石油出口的绞索可是越收越紧——通过对印度加征50%的关税,直接堵死了俄油出口的一条重要通道。

面对特朗普在8月8号发出的最后通牒,特别是那个威胁要征收100%关税的二级制裁,普京最终不得不点头,跨越白令海峡,踏上阿拉斯加——这片1867年沙俄以720万美元卖给美国的土地。

图| 美国总统特朗普

想想真是讽刺,这块曾经属于俄罗斯的冻土,如今竟成了普京躲避国际刑事法院通缉令的“安全屋”。

特朗普政府显然很会抓时机玩高压外交。

就在7月下旬,白宫直接把谈判期限从原来的50天猛压缩到10到12天,要求俄罗斯必须立刻重启和谈,否则新一轮经济制裁马上就来。

这种“倒计时”策略,既是给普京上紧箍咒,也是特朗普在兑现他竞选时“上任一周内结束乌克兰战争”的承诺,多少带点政治表演的味道。

图| 美国总统特朗普

在峰会前的舆论造势里,特朗普还特意给大家泼冷水,说这只是一次“试探性的会议”,甚至放话可能随时拍桌子走人:“要是谈得不顺,我抬腿就走,祝普京好运吧!”

不过,奥布莱恩倒是透露了另一面:“特朗普其实很慷慨,很有魅力,他会给普京留点面子。”

这“给面子、要里子”的玩法,可不就是特朗普交易型外交的精髓所在吗?

眼看美俄领导人就要在冰原上握手了,最坐立不安的,就是那些被排除在谈判桌外的人。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急得连连喊话:“任何没有乌克兰参与的决定,都是反和平的!”

但特朗普的回应冷得像冰:“见不见泽连斯基,无所谓。”

图|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更让基辅心凉的是,白宫内部消息说,美国正在施压乌克兰“调整领土诉求”,说白了就是暗示“土地换和平”。

奥布莱恩甚至直接给割让领土找“历史依据”,说什么顿巴斯这些俄语区“历史上本来就属于俄罗斯”。

欧洲这边也是焦虑弥漫。法国总统马克龙要求欧盟参与会谈的呼吁,被干脆利落地拒绝了。

德国总理默茨赶紧召集七国领导人,计划在8月14号和特朗普开个视频峰会。

图| 当地时间2025年8月6日,德国柏林,德国总理默茨召开内阁会议

波兰议员的悲鸣听着都刺耳:“今天卖乌克兰,明天就该打波兰了。”这种恐慌不是没来由的,特朗普政府早就把欧盟定位成“不可信任对象”。

戏剧性的是,普京在飞往阿拉斯加之前,特意给北京打了个电话,通报会谈情况,还强调“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中俄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着呢”。

这通电话,成了俄罗斯应对孤立处境的关键一步棋。

那么,这场峰会最终会走向何方?

第二种,25%的概率,是美俄强行做交易——推动“顿巴斯换哈尔科夫”这种计划;第三种,20%的概率,是谈崩——特朗普真可能当场拂袖而去;

最后10%的概率,是“欧洲来斡旋拖延”——被迫接受搞个三方峰会。

但无论哪种结局,这次会晤很可能都标志着二战后美国主导的那个秩序的终结:欧洲防务自主的进程会大大加速,金砖机制对美元体系的冲击也会更强。

图| 美元纸币

一个强权政治逻辑取代多边规则的新常态,似乎正在形成。

奥布莱恩预言普京会成为“失败者”,这预言能应验吗?

答案不在阿拉斯加的会议室里,而在战场上的残酷现实和国力的硬碰硬中。

就算普京这次能勉强保住对顿巴斯的控制权,他也掩盖不了俄罗斯在军事上、经济上、国际声誉上遭受的三重打击。

当普京的专机飞越楚科奇半岛时,机翼下方不仅仅是冰冻的海洋,更可能是一个主权国家被拆解的倒计时。

图| 俄罗斯总统普京

说到底,这次会晤无关道义,只关乎冰冷的利益计算——两位领导人都在为自己的国家利益押上筹码,而这筹码,却是千里之外的土地和生命。

历史会见证,在阿拉斯加的极光之下,强者的交易与弱者的挣扎,将如何重塑我们21世纪的世界格局。

参考资料:

1.《白宫官员透露:美俄会晤或在阿拉斯加美军基地举行》2025-08-13 10:26 | 来源:极目新闻

2.《美国对印度征收50%关税,莫迪首次回应!》2025-08-08 00:40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3.《泽连斯基:任何没有乌克兰参与的涉乌决定不可接受》2025-08-13 09:02 | 来源:鲁中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