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第一虎将梁兴初的结婚照,妻子任桂兰高颜值,家庭幸福!
发布时间:2025-08-13 16:07 浏览量:2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49年,梁兴初和新婚妻子任桂兰拍下了一张结婚照,照片中的两人明眸皓齿,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年,任桂兰年仅19岁,而梁兴初比她年长17岁。
1912年的江西庐陵,赣江支流旁的小村庄里,梁兴初在铁匠铺的叮叮当当声中长大。
贫寒的家境没给他太多选择,十二岁起就抡起铁锤跟老铁匠学徒,火星子溅在胳膊上烫出燎泡,他咬着牙不吭声,这股子韧劲后来成了战友们口中"铁打的梁兴初"的底色。
1930年红军打到吉安,18岁的梁兴初扔下铁锤就参了军,新兵训练时,他因一口家乡话带着豁牙漏风的口音,被战友们打趣叫"梁大牙"。
这个绰号后来跟着他南征北战,成了敌军闻风丧胆的名号,第一次上战场打张辉瓒的部队,他抱着炸药包炸碉堡,右手被弹片划开一道深可见骨的口子。
鲜血染红了半截袖子,硬是攥着枪托冲锋到最后,战后评功,他对着军功章嘿嘿笑,这玩意儿比铁匠铺的铁疙瘩稀罕。
长征路上的梁兴初已经是侦察连连长,1935年红军过草地前,他带着侦察兵伪装成国民党军,大摇大摆走进云南马龙县城。
城门口的哨兵盘问,他操着半生不熟的官腔骂道,瞎眼了?老子是中央军追剿共匪的!硬是把一个连的敌军缴了械,还弄来几十担粮食和盐巴,毛泽东见到他时拍着肩膀说,你这出戏演得好,比唱戏的还像!
1936年梁兴初走进延安抗大,课堂上他总坐第一排,笔记本上记满密密麻麻的字,遇到不懂的就拽着教员问,有次跟教员争战术问题,脸红脖子粗吵到深夜。
1937年抗战烽火正急,抗大学员提前毕业,梁兴初揣着毕业证直奔前线,9月就赶上平型关战役,他带的三营负责打日军先头部队。
日军的刺刀亮得晃眼,他抽出背后的大刀喊道:"跟我上!"第一个冲进敌群,拼刺刀时他左胳膊被捅穿,鲜血顺着袖口流进刀柄,硬是砍倒三个鬼子,战后清理战场,他躺在担架上数着缴获的三八式步枪,咧嘴笑出了声。
1942年山东抗日根据地,梁兴初率部在甲子山跟日军周旋,有次被围困三天三夜,粮食吃完了就煮皮带,他把最后一块牛皮让给伤员,自己嚼着草根指挥战斗。
夜间突围时,他让通讯员带着地图先走,自己断后,一颗炮弹在附近炸开,弹片划破额头,他抹把血继续冲锋,这股狠劲让日伪军胆寒。
1946年东北战场,梁兴初任十纵司令员,打锦州时,他带部队在大虎山阻击国民党廖耀湘兵团,零下二十度的天气里,战士们趴在雪地里三天三夜,棉衣冻成硬壳。
他踩着没过膝盖的积雪到前沿阵地,掏出揣在怀里的冻土豆,跟战士们一起啃得咯吱响,咬碎了咽下去,这就是咱们的弹药!
战斗最激烈时,敌军坦克冲开防线,他抄起警卫员的冲锋枪就往前冲,吼道,老子就是堵缺口的。
最终十纵像钉子一样钉在阵地上,为歼灭廖耀湘兵团争取了关键时间,战后林彪握着他的手说,十纵这一仗,打出了解放军的硬骨头!
1948年黑山阻击战,梁兴初在指挥部墙上写下"人在阵地在"五个字,敌军一个师轮番冲锋,阵地几易其手,他三天三夜没合眼,眼睛熬得通红,靠喝浓茶提神。
通讯员劝他休息,他指着地图说,这里每粒沙子都在跟敌人较劲,我能睡得着?这场仗打完,他体重掉了十五斤,警卫员在他的棉衣里抖出半斤沙土。
1950年深秋,梁兴初率三十八军跨过鸭绿江,第一次战役没打好,彭德怀在指挥部把他骂得狗血淋头,他攥着拳头没辩解,回到军部连夜开会,把自己关在屋里一天一夜,出来时眼睛里全是血丝,第二次战役,老子要把脸面挣回来!
德川攻坚战中,他派部队穿着棉衣在零下三十度的山林里疾行,一天一夜穿插一百四十里,像一把尖刀插进美军后方,战士们冻得手脚流脓,愣是没一个掉队。
拿下德川后,他立马命令幺一三师向三所里穿插,电台里喊出那句著名的命令:"向鸭绿江跑,往死里跑!"最终部队抢先五分钟占领阵地,切断美军退路,为第二次战役胜利奠定基础。
当彭德怀的嘉奖令传到军部,那句"第三十八军万岁"让在场的人都红了眼,梁兴初摸着墙上的地图,突然低声说,让炊事班弄点饺子,给牺牲的弟兄们也捎点。
在那个充满战火和残酷的年代,命运却给了他一个意外的惊喜,在山东根据地时,梁兴初认识了妇救会的李桂芬。
这个山东姑娘会治外伤,总能在他打完仗后第一时间出现在阵地,有次他被流弹擦伤肋骨,李桂芬背着药箱在炮火里跑了三里地,给他包扎时手都在抖,眼泪掉在他的伤口上,
他们的婚礼就在团部的土坯房里办的,没有红布,通讯员用红墨水在白布上画了朵花,李桂芬给他缝了个布口袋,里面装着治胃病的草药,嘱咐他"打完仗就回来",
淮海战役时,李桂芬挺着大肚子送他出征,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直到看不见部队影子还在挥手,
大女儿出生那天,正好传来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梁兴初在战壕里得知消息,对着家乡方向磕了三个头,给孩子取名"淮海"。
可惜李桂芬没能等到全国解放,1948年春天得了伤寒,当时部队正在转移,缺医少药,没能留住她,梁兴初在她的坟前站了一夜,第二天擦掉眼泪,又带队上了战场。
黑山阻击战期间,梁兴初在战地医院养伤,认识了护士任桂兰,这个山东姑娘说话快人快语,给伤员换药时手法麻利,却会在没人时偷偷给冻僵的伤员焐脚。
有天夜里他发高烧,任桂兰守在床边,把烧热的砖头用棉布包好放在他脚边,自己趴在床沿睡着了。
1949年他们结婚时,梁兴初把李桂芬留下的那只布口袋交给任桂兰,低声说,两个闺女,以后就拜托你了。
任桂兰抱着布口袋哭了,之后对淮海、滨海两个孩子视如己出,自己生了儿子后,给闺女做新衣服总比儿子的多缝两个口袋。
从朝鲜回国后,梁兴初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在海南的日子里,他最爱去海边看部队训练,看着年轻战士们在沙滩上匍匐前进,总会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模样。
晚年的梁兴初总爱跟孩子们讲过去的故事,讲到牺牲的战友就会沉默很久,他的心脏不好,医生让他少激动。
可每次老战友来家里,几杯酒下肚就忘了医嘱,拍着桌子喊"当年咱们在平型关..."任桂兰就在旁边笑着递上降压药。
1985年秋天,梁兴初在医院里还惦记着新搬的家,跟任桂兰说,等我出去,就在院子里种棵石榴树,跟咱们在山东住过的院子里那棵一样。
没想到这句成了遗言,他走的那天,老战友们来了不少,有人哭着说,当年在朝鲜,他把干粮让给我,自己啃树皮...
任桂兰后来真的在院子里种了棵石榴树,她花了十六年时间,走遍梁兴初战斗过的地方,寻访老战友,写出《统领万岁军》。
书里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记着每个战役的细节,记着那些牺牲战士的名字,她说,老梁这辈子最看重的就是弟兄们,我得让后人知道他们的故事。
梁兴初的一生,像他年轻时锻造的铁器,在战火中反复淬炼,终成削铁如泥的利刃,他的军功章能摆满一桌子,可最宝贝的,是李桂芬缝的那个布口袋,和任桂兰给他织的粗毛线手套。
从铁匠铺到中南海,从少年战士到万岁军军长,他的脚印里藏着中国革命的历程,那些在枪林弹雨中冲锋的身影,那些在战壕里啃冻土豆的夜晚,那些与爱人在烽火中相濡以沫的瞬间,共同铸就了这位铁血将军的传奇。
如今,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松柏依旧青翠,梁兴初将军的墓碑前总有人献上鲜花,他的故事还在流传。
就像任桂兰种的那棵石榴树,每年都结出饱满的果实,提醒着人们:今天的安宁,是用怎样滚烫的热血换来的。
参考资料中红网——特稿:沉痛悼念任桂兰阿姨——记阿姨二三事2023-01-09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被誉为“万岁军军长”的梁兴初中将 2023年0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