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不打了,但另一场战争怕是停不下来了
发布时间:2025-08-13 16:10 浏览量:2
1、美国总统特朗普,在8月11日签署行政令,这场打了快半年的关税战,又暂停了90天。
2、消息一出,全世界似乎都松了一口气。有人很高兴,说太好了,总算不打了。世界,总算恢复和平了。
3、但我想说,先别高兴。战争一定还会继续,只不过,由“关税战”变成了“科技战”。
4、简单说几点看法。
5、首先,关税战,大家都有点打不动了。
6、先说美国。
7、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7月核心通胀(不含食品和能源)冲到了 3.1%,是近半年来的最高值。你可能在各个自媒体平台上看到过,什么鸡蛋涨价、走私横行。自媒体固然是夸张的,但美国在经历普遍的物价上涨,也是真的。
8、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之一,是美国很多低价商品,来自以中国为代表的世界工厂。关税之下,贸易受阻,物价自然高涨。
9、再看看中国。
10、中国是“世界工厂”,出口是经济的重要支柱。极端关税带来的震荡,对无数出口企业来说,同样难以承受。
11、所以,关税这种武器,动静很大,但副作用极强。还没把对方打垮,自己的经济,没准先绷不住了。对双方来说,保持暂停维持现状,是基于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12、但止损,不代表和解。关税战,是“明修栈道”,科技战,才是“暗度陈仓”。
13、科技领域,才是决定未来几十年国家命运的关键。但是,老大要遏制,追赶者要突破。于是,科技战不可避免。美国会尽一切努力,守住自己的优势,而中国会用尽一切,努力追赶。
14、这是一场,事关未来的“国运之战”。
15、美国的优势,不在于能生产多少手机和电脑,而在于产业最上游的生产工具和规则。比如,设计必不可少的EDA软件。比如,制造芯片最核心的设备,光刻机。比如,芯片最底层的架构授权。
16、而我们的追赶,难就难在这些最关键的生产工具上。一旦美国不卖给你最先进的设计软件,不让你用制造设备,那我们的芯片设计和制造,就会遇到很大挑战。
17、你看,这就是这场博弈中,最值得深究的那个点。美国的弱点,是怕通胀,也是自己难以生产廉价的商品。中国的弱点,是关键技术还没攻克,部分依赖进口。
18、双方都有弱点,但弱点长得完全不一样。我把它叫做:非对称脆弱性。
19、看懂了这个逻辑,你才能理解这段时间,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
20、比如,美国用“胡萝卜加大棒”,发起猛攻。
21、英特尔、台积电、三星,都开始在美国热火朝天地建厂。因为,美国一方面有《芯片法案》所带来的巨额补贴,截至2025年1月底,批准了337亿美元的补贴和55亿美元的贷款;另一方面,又规定非美国生产的芯片,想卖进来,先交100%的关税。这一手,就是用“胡萝卜加大棒”,把半导体产业链,强行拽回美国本土,把全球芯片控制在自己手里。
22、而中国的应对措施,是“苦练内功”。
23、看看身边,新能源车越来越多。国产7nm芯片,也横空出世。 因为我们一边用补贴保护新能源车市场,让它们快速迭代;一边不断输血,支持芯片攻关。这招,目的也很明确:一边打造我们自己的护城河,拉长长板;一边应对“卡脖子”,补上短板;
24、无论是美国的“强制产业政策”,还是中国的“举国之力攻关”,双方付出的代价都是巨大的。
25、因为,说到底,中美的核心利益,是不可调和的。
26、在2024年底的《中国WTO合规报告》中,美国认为,中国的经济模式是“掠夺性的非市场经济”,严重危害了自己的国家安全。而我们对核心技术独立自主的诉求,也无法退让。这种矛盾,已经无法通过一个关税数字来解决。
27、所以,看到这里,你或许明白了。所谓关税休战,更像是一场拳击赛之中,双方打累之后,心照不宣的中场休息。
28、那么,对于身处巨大变局中的我们,该怎么办?没人有标准答案。但有几个方向,你或许可以参考。
29、第一,企业的经营逻辑,已经从“效率优先”,转向了“安全优先”。过去,我们追求零库存,追求即时生产。但今天,核心部件的供应商,你可能得多找几个了。对很多中国制造企业来说,在海外做第二个生产基地,可能从可选项,成了必选项。
30、第二,巨大的变革,也意味着巨大的机遇。 过去最大的机会,可能在商业模式创新。而未来,如何为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提供“安全感”本身,就是最大的机会。比如,提升供应链透明度,给制造业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给关键部件做平价替代。
31、第三,对于大型跨国企业,最好的策略似乎是“两头下注”。像英伟达这样的美国科技巨头,一方面积极响应《芯片法案》,在美国投资;另一方面,又不断和中国政府谈判,继续向中国出口芯片。在夹缝中艰难求生,看似风险极大,但却已经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32、哎。我们这代人,真是天天都在见证历史。
- 上一篇:宿迁:守护骆马湖水域生态安全
- 下一篇:中国基孔肯雅热疫情:是自然暴发还是生物攻击?